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和最具煽动性的精神创造者的鲍德里亚是近年来西方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家,本文主要通过对鲍德里亚的"消费"和"劳动"概念的梳理,详细分析鲍德里亚的"消费"和"劳动"概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针对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一些具体理论的多处否定与颠覆,从鲍德里亚理论的根基处,批判性澄清鲍德里亚与马克思之间的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的力作——《消费社会》为后现代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后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并提出了“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笔者试从其消费社会观来分析当代人们消费行为背后所隐匿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消费取代生产的逻辑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心,人们消费的对象,在形式上是物,而本质上则是物所代表的意义,消费的真相不在于享受物,而是要实现生产、建构和控制的功能。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将消费看作一种主动活动,而超越了以前将消费视为被动活动的理论,同样他把消费的对象聚焦于关系的消费上面,而不是物的消费,他也从整个社会结构和人的社会活动方面来考察消费活动,因此这种理论建立在新的存在论基础之上,具有新的存在论视域。鲍德里亚自以为已经超越了形而上学,然而最终他仍然投进了形而上学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表面物质财富丰盛的、人人平等的、以神话自视的消费社会,但在消费眩目的光环下却掩盖着平等、增长和符号消费的幻象,这些幻象是如此的巧妙和逼真,以至被认为是正在实现的乌托邦,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转化为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消费”转向满足社会定位需要的“符号价值消费”.在他看来,这一转化的内在逻辑体现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之中.他力图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去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之中寻求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突破点,并以此来建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社会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马克思利益概念的基本蕴含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利益问题的根本产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就马克思利益问题的现实维度对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透过马克思的利益理论,能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进行正确的认识,同时对其中存在的利益关系以及利益矛盾加以合理处理,在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以符号性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在此,人们消费的对象由商品的实体性价值变化为符号性价值,而符号本身的系统相关性,使人们的生活世界转变为由无限的符号所建构起来的拟象世界。然而,消费社会理论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其解构实体世界、建构拟象世界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商品的符号价值除了会受符号编码的影响外,仍然必须以这个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为基础;其解构终极价值、建构世俗价值也是难以成立的,因为这是以解构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前提与基础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是对需要的满足,而是对符号编码进行社会区分的过程,传统的消费理论用需要的合法性遮蔽了生产的社会政治目的性,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物.在他看来,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由于预设了真实的主体及需要,同样没有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彻底解码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进入符号学视阈,通过构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将矛头指向符号价值与符号形式.对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对消费意识形态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鲍德里亚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消费领域发生了本质变化:由充满创造性的经济活动领域转变为政治控制领域,这就是消费的意识形态化.消费意识形态通过符号消费渗透进人的无意识中,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辩护.因此,人们很难察觉到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只有揭示出消费意识形态的本质,才能为解决消费时代人的异化问题找到正确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马克思的思想在当时的时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因此,围绕孔子人伦观和马克思社会关系论展开对比,不是要得出孰优孰劣结论,而是根据"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研究方法说明孔子人伦观和马克思社会关系论的关联性,强调二者对我们今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精神消费活动本身成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成为统治阶级贯彻其意识形态的手段.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心态,阐释出其中的社会学意义.因此,符号消费既具有促使社会结构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化社会阶层的作用,当然还具有促成社会阶层流动与整合的效用.但无论是精神消费还是符号消费都受制于物质生产.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精神消费"的观点与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的论述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空语类一直是转换生成语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维语的空语类在句法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深入了解二者的异同,不但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共性,也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认为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商品,在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动机方面都已经符号化了.文化符号化的实质是在消费社会中文化的意义与符号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跨距,在大众传媒的强大推动下,文化的意义被消解.人们的文化消费只是符号消费.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一些哲学核心概念的差异。通过对Philosophy、Ontology、Metaphysics和Being等西方哲学概念基本词义的辨析,可见用“哲学”翻译Philosophy、用“本体论”翻译Ontology的根本困难,其根源在于中西学术语言对Being范畴的不同理解;并由此使 “真理”与“道理”的区别构成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范畴的考察和论述,标志着无产阶级科学国家观的建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是在对前人国家学说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并在对资产阶级国家观的扬弃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无产阶级的国家学说.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经历了一个理论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实现法治和廉政的基础,完备法律规范是法治和廉政的要求,完善监督机制是法治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依法治国”的崭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廉政建设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逻各斯的角度,马克思分析了财富的逻辑和人的逻辑的关系,发现财富的演变是从单纯财富的逻辑向人的逻辑转化的过程。要理解这一过程,就必须超越知性,进入存在论领域。从存在论角度研究财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中的招呼语和称呼语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中两者的语用差异,能使读者对这种差异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在外语教学中起桥梁作用的教师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力,学习者也要注意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