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取材于云南文山、由文山本土作家创作电影的《阿峨之恋》是一部以壮族民族综合文化为题材(如:壮族版画、壮族民歌、壮族服饰等等)而创作的彩色故事片,于2008年10月13日公映,被誉为"新时期"的《刘三姐》。本文主要围绕影片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用、以及影片中壮族民歌合唱与对唱的应用这些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改编《云南民歌》钢琴曲主要是以云南流传非常广泛的民歌为首要题材,然后作曲家再通过发挥聪明才智将这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这些钢琴曲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细、清新和典雅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出云南人们的生活情景。本文主要通过写五首经过改编之后的云南民歌的曲式结构,提高听众对钢琴曲曲式结构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壮族地区的歌舞文化非常浓烈,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我国近年来提倡文化艺术保护和民族复兴,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壮族地区的民歌题材以及内容,能够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以及民歌的元素表达,在民歌发展中予以充分保护,才能够履行文化保护的意义和职责。壮族是继汉族之后的第二大民族,其艺术文化浓厚,歌舞内容繁多,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保护对象,因此,应该从原生态民歌保护角度入手,在发展中进行保护与艺术加工。  相似文献   

4.
廖志恩 《文教资料》2012,(15):13-15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云南文山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地区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至今广为流传,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文山壮族民歌生长环境、民歌种类、表演方式、历史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太行抗日民歌在创作时借鉴了许多优秀古典诗词元素,这些诗词元素的运用,使太行抗日民歌具有了更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欣赏性.文章将从形象寄托之比兴,遣词造句之对偶,填补音节之衬词,谋篇布局之复沓等四方面探讨太行抗日民歌中的诗词元素.  相似文献   

7.
钢琴曲《斑鸠调》是董为杰钢琴套曲《江西民歌五首》中的其中一首。该作品将统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和现代西方创作技法相结合,作品具有鲜明的江西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主题明确,感情真挚。研究该作品,对推广和发展中国钢琴作品,让外界了解江西民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歌《猜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其自身音乐形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反映了我国民歌流传与加工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性,从而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他们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不同版本的钢琴曲、合唱曲.这首民歌的传承与再传承过程,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引用与创作技术的多元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李波 《教师》2010,(29):112-112
中国钢琴曲创作在一百年的过程中,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涌现了大量富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显示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多数作品具有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以优秀民歌、古曲、戏曲、器乐曲为素材改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钢琴作品创作中,许多国家都有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东亚各国的民歌同属东方音乐,又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选取由中国、日本、韩国三首著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的分析,理解东亚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特征与差异,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音乐语汇,论证东亚钢琴音乐中“民歌元素”的种类对世界钢琴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