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刊林漫步     
反对概念加例子的写法穆青说:到今天,在我看过的稿子中,生硬的概念加例子的稿件仍然存在,讲一个论点,引一个例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例子所写的材料应该承认是事实,但是,事实一旦被当作例子,便直接违反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我反对在新闻中写例子,其理由是:新闻本身就是事实,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来表达一定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客观主义"作为一个反面概念,在我国党报理论中存在了40年,它所指的是这样一种新闻写作现象:不分主次、不分本质和现象,把一大堆各不相属的现实加以罗列,以显示现实。1948年10月10日,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全区人民团结斗争战胜各种灾害》的长篇报道。10月13日,中央宣传部为此下达指示,指示批评说:"全篇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3.
新闻批评难,早已是新闻界的共识。 难在哪里?从新闻工作者本身讲,主要难在不善于开展新闻批评,不大讲新闻批评、尤其是批评写作的艺术。 批评报道的写作,是新闻批评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主体工程之一。批评的原则,选题的意图,采访的成果,都要通过写作这个中心环节来体现和发展。一次具体批评的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取决于写作的正确还是错误、艺术还是笨拙。新闻批评的纠纷,大多出在批评报道写作这个环节上。 批评报道的写作,除了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律之外,还有它特殊的要求和特殊的规律,主要是:既要正视矛盾,敢于触及熟点、难点问题,尖锐地提出问题,又要减少以至消除摩擦,有利于矛盾的顺利解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个要求看似平常,实则难度颇大。这就是批评报道写作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本刊从这期开始,发表姚文华同志撰写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对解决这个难题有所启示。这组文章的题目是:主题定要积极,造材留有余地,用材必须核实,行文贵在全面,苦药不妨包糖衣。  相似文献   

4.
到今天,在我看过的稿子中,生硬的概念加例子的稿件仍然存在,讲一个论点,引一个例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例子所写的材料应该承认是事实,但是,事实一旦被当作例子,便直接违反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我反对在新闻中写例子,其理由是:新闻本身就是事实,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来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根本不需要再附加任何例子来证明什么。如果例子本身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事实,那么就应该直截了当地把它写出来,甚至写在最前面,不应把它当作例子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有人称它为新闻写作的规律.新闻的宣传作用同新闻写作的这一特点是一致的。“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写出的新闻,才能有力地影响读者,起到真正的宣传作用.现在有些新闻,从写作角度讲,一个很大毛病就是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议论多,事实少,不是概念加例子,就是“事不够,空话凑”.对这样的新闻,读者不仅不愿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也削弱了宣传效果. 新华社记者解国记、刘云莱采写的关于中牟县落实“三挂钩”政策情况的报道(见附文),好就好在突出了新闻写作这一特点,生动具体,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6.
新闻写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通俗,尤其是经济新闻写作。为什么呢?先举个例子。十多年前,本人在经济日报工交部担任部主任。一天,副总编辑杨尚德从国家计委开会回来,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国枢,我刚参加了一个关于  相似文献   

7.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把新闻批评排除在正面宣传之外,把正面宣传等同于好人好事的堆砌,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去年6月19日到7月16日,《丽水日报》开展的“鸡舍事件”的批评及续后开展的“马上就办”活动,证明了正确的新闻批评同样可以对实际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正面宣传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鸡舍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当前,一些机关服务观念淡漠,办事作风拖沓、行政效能低下,甚至“吃皇粮、不办国事”、弄权作怪、以权谋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鸡舍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8.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谈的新闻是一个狭义的文体概念。主要指消息。语体,是从语言学中引进的一个概念。新闻在写作上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同时,也有它的语体特点。本文试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为基本材料,就新闻写作的语体谈一些意见,以祈引起新闻界对此问题的注意。目前我们的新闻写作在语体上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程式化。程式化本来是事务性语体的主要特征。比如介绍信的语言材料,基本上是由一些永远不变的常项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事先印制好成千上万的介绍信存在仓库待用。程式化作为事务性语体的基本特征自然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新  相似文献   

9.
在这历史的阵痛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人民报纸被“文革”十年禁锢的民主之门被打开了。对新时期的新闻批评作一番纵向考察,对当前的新闻改革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时期的新闻批评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总体批评,二是对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批评,三是对执政领导人的点名批评。新闻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政治参与的民主化大趋势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言论自由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新闻自由作为言论自由的基本构成部  相似文献   

10.
这一讲主要谈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适合于各种消息的写作. 有的同志会说:“写消息很简单,找几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指导语)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其实,这个看法是对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不甚了了.严格地说,对新闻写作还未入门,说的是一句外行话。即使是一条三五百字的短消息,写作上最根本的要求也必须具备.否则,就不成为消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通俗,尤其是经济新闻写作. 为什么呢?先举个例子. 十多年前,笔者在经济日报工交部担任部主任.一天,副总编辑杨尚德从国家计委开会回来,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国枢,我刚参加了一个关于规模经济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中材料(亦即事实)如何为观点服务、与观点统一?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许多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容易出现观点加例子或组织材料逻辑混乱的毛病.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写作时,容易把概括写成概念,把新闻写成概念加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多方面原因。而不用形象思维去概括新闻事实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概括的过程往往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以理性思维为主的过程,即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程;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过程。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概括:抽象的概括和形象的概括。所谓抽象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重威 《记者摇篮》2005,(11):52-53
作为比较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其宗旨是比较中西新闻的写作现象,发现其写作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不同的原因,研究其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找出其互相区别的写作规律。根据这一既定原则.我们可以具体的比较中西新闻写作的异同。从宏观角度看,中西新闻写作异中存同,且异远远大于同。“同”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及时。而“异”在中西新闻写作中则随处可见。下面我就从新闻文体、新闻所用的表达方法。对新闻时效性认识和新闻职能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各新闻单位对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十分重视,在刊物上不同程度地揭露批评了一些失实报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和采访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还建立了必要的奖惩制度。这些努力,使失实报道有所减少,报纸信誉逐步提高。但是,报道失实问题就象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样,仍不断出现。怎样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同新闻失实现象斗争呢?笔者认为,沈阳日报的办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一般要经历从选题到采访再到写作这一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选题居于首发位置.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就新闻批评而言,只有过好了选题关.新闻批评才能得以健康有序的进行。新闻批评的选题既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选题规律,同时批评报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新闻批评在选题上有特殊的要求。总的来说,新闻批评的选题应把握“两不”、“三点”、“一小”“两不”是:一不“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指的是新闻单位开展新闻批评时批评对象和范围过宽、过泛,滥用新闻批评。“四面出击”是文革遇风,早就应该遭到摒弃。我国目前正沿着…  相似文献   

17.
正一、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训练体系迫在眉睫《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采写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学会处理和交流信息,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高低。但目前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的现象,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  相似文献   

18.
数字公众对新闻表达进行的批评是一个普遍存在但研究不足的现象。本文聚焦44个批评案例,探讨引发表达批评的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引发此类批评的可能原因和媒体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发现:(一)新闻标题和微博词条是新闻表达批评的高发位置;(二)动词和名词是新闻表达批评的主要词性;(三)网民批评主要集中在新闻媒体对事实的“定性”不当上,并可能导致对媒体动机的怀疑;(四)网民对报道所涉及的当事人之间、报道者与报道对象和受众之间,以及事实之间的关系较为敏感;(五)网民批评形式上比较情绪化和偏激,但诉求基本合理,对新闻媒体的公正性、准确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发现可能给新闻媒体提供一种“镜像”,使媒体了解网民的诉求,并以此调整新闻叙述方式,规避新闻表达风险。  相似文献   

19.
博览     
探讨式社会新闻随着新闻改革的进行,报纸上陆续刊出了一种以指示、剖析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为主的探讨式的社会新闻。它的特点,不是直接地表扬或批评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的描述和剖析,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辨别、去关心。它不是单纯的、平面的报道一个刑事案件、一次灾害事故、一场婚姻家庭纠纷的社会新闻,而是用透视的目光,综合反映社会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变化的新闻。探讨式社会新闻写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描述,议论、抨击,也可抒发感受,侧重揭露、曝光,等等。  相似文献   

20.
逄金一 《青年记者》2008,(11):35-36
新闻写作不重视细节的作用,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不同点所在,也是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所在.但是,若说新闻写作在本质上是排斥细节作用的,却又找不到理论上的依据.笔者浅陋,所看过的几本新闻专著,讲写作,大都是强调简洁又简洁,崇尚凝练又凝练,对细节的作用强调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