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如堂 《教师》2010,(14):51-51
一、前言 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教育交往的拓展,伴随而来的是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启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换一套教材,也不是调整教材内容,而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课程改革涉及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是一场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教育交往的拓展,伴随而来的是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启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换一套教材,也不是调整教材内容,而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正在各地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对基础教育课程最深刻的一次变革。作为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的全面适应,这次课程改革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课程结构形式上的改变或对课程内容、教材等的简单增减、修补之上,而是作为一种对课程的革命。它  相似文献   

4.
用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探讨基础教育中课程结构改革问题,分析了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经验课程的利弊,说明了学校课程对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不是单个学科的结果,也不是各门学科的作用简单相加的结果,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只有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结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5.
贺洁 《现代语文》2013,(8):7-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提高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课程的内涵有所突破和创新。新课程不限于以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为载体的"文本课程",而更是被师生切实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体验课程"。课程不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与教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华 《中国教师》2003,(2):38-39
伴随<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这次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如果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次课程改革并不是突如其来,也不是横空出世,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项有价值的教育实验的继续,如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主体性教育、新基础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7.
一、新理念自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部分地区参加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第一,全方位的改革,包括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管理政策等各个方面,而不是简单地更换教科书;第二,推进速度很快。按照教育部实验工作的安排,每年进入实验区的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登     
以专业的眼光看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湖南师范大学石欧教授在《关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一文中指出,课程改革具有现实必然性,不是个别领“拍脑袋”的产物,其要旨在于传播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行动方式,而不是制造一套操作体系。与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课程改革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下新课改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是:一些改革实践流于形式,丢掉了实质精神,把课程改革置于过分理想化的境地,期望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所有问题;把课程改革看做传统教育的对立物,认识不到课程改革与传统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割裂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对于上述问题,理论工作者应有专业的判断,要以开放的胸襟,走进现实教育实践,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研究中,不断丰富课程改革的思想,为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智慧,行使自己的专业责任。《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相似文献   

9.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准确定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性质。从社会发展的维度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转型性教育变革;从人的发展的维度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人本性教育更新;从教育发展的维度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教育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10.
“十年课改”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的诸多看法。语义学过于关注课程本质和知识基础,导致课程改革问题纠缠。转向语用学,可以形成课程实践智慧,促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生。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认识框架和语用学体系加以重构,未来十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发生语言学转向。不是要否定课程本体与价值,而是在语用情境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它。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程改革不是一项课题.而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近几年来,关于课程改革的诸多评论甚至责难.把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性问题全部归咎于课程改革的不彻底性,这在本质上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概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的重点项目 ,由国家拨专款设立。项目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 ,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改革的重大举措。项目将涉及课程改革总体规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的编写与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政策等各个方面 ,其分为以下子项目 :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制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法国基础教育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政策的变化最能体现出其对于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追求:从确立统一课程政策到出台分权政策、从实施“方向指导”到确立“课程共同基石”政策,从重视学术性课程到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公民教育,无不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儿童享有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法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更多地是一种新的东西对已存在的东西的叠加,人们期望已存在的东西逐步消亡,而不是简单、单纯地取消它。”[1]20世纪法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演进主要…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是整合一致的,课程改革随教师发展而推进,教师发展因课程改革而加速。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们大多强调教师发展对课程改革的条件制约性,重视远离学校情境的教师教育,相对忽视了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的促进功能。如何实现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过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课程改革是人们致力于解决课程问题并改进课程实践的行动,它通常涉及课程价值理念的变化或调整,并首先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展开。但任何课程改革的推行,既不是靠课程理论的科学性就能保障,也不是靠课程政策的强…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中小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掌握教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高职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必带动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介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的指导下,在对世界发达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到2007年,课程改革在太原市全面实施已经是第五年了,但在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的关系上仍存在认识模糊的问题。课改不是不要质量,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实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公共教育学科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改革引发的基础教育的全面、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师范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就目标——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师范院校实际上面临着一场整体性的改革,教育学科的重建是这一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树立这样一条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各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实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呼唤着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呼唤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期待着生成课堂教学的新文化。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从新课程理论到教学实践还有一定距离,这是因为多年来形成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的制约,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得了的。也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显得尤为紧迫,也进一步证明了新课程是全方位、整体性、综合性的。随着对课程理论及课程改革认识的深化,新课程将真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