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源于自然的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有效地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最基本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联系生活实际、创新实验方法、创设趣味教学,提供人人参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提升课堂效率是最有效、最捷径的方法。根据新课标教学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知识的主阵地。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杨小莲 《考试周刊》2009,(38):174-174
在实施常规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处理好教学时段关系,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形成知识能力,在教学互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3.
我执教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已经三年了,随着实验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新课程在生活化的渗透方面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为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教学活动。另外,我还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时政要闻等方式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4.
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改进 ,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提高演示实验的透明度、可见度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节中 ,我将食盐换成氯化铜 ,硝酸钾换成重铬酸钾 ,这样从原来的无色现象变成了很鲜艳的蓝色和橙红色 ,以便学生观察试管底部是否有剩余固体 ,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在《过滤和结晶》一节中 ,课本上安排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法分离 Na Cl和 KNO3 。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都是白色的 ,溶液均为无色 ,所以当结晶分离出硝酸钾后 ,有的同…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尽量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相链接,有利于学生建构和优化知识结构,形成清晰的陈述性的知识,打下扎实的知识迁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规范书写 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学习化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必须一一落实解决.  相似文献   

7.
如何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本人在十余年的物理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9.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创建高效课堂做起,引导学生突破疑点、分散难点、牢记重点,解决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好基本概念这一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大胆动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11.
陈俊业 《山东教育》2009,(10):29-29
依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时政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认识社会的能力还比较低,对时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时政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排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实有效地开展时政教学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声乐课教学中,良好的声音效果,是声乐学习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活动有机的密切配合的产物。教师要把技能训练与情感调动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真诚和耐心指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歹书科 《中学理科》2006,(11):10-11
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数学方法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数学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所以应该把数学方法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方法的介绍,不失时机的渗透各种数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必要的。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对教学试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优化教学过程,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法才能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反馈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师生素质,减轻师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实验教学就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总结,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改变课堂中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教学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史联盟 《文教资料》2010,(23):142-143
"师生互动"应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往往存在着诸多偏差,鉴于此,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具体课例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了纠偏被正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因而,“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母语加第二语言,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并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