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的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能够帮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礼貌表达的方式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语言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调影响。语调具有表意功能,直接反映发话人的态度和口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话语双方的感受。本文主要讨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调对人们感知礼貌的程度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调与话语含义的语用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语调是说话人组织话语意义的一种手段,是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调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含义。语调的话语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通过语调的常规及非常规使用来表达句子的常规及非常规意义。受话人则根据语调,结合语境及会话“合作原则”来推导句子的隐含意义。语调也是发话人传递新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用关联理论的话来说,受话人可根据语调,获得新信息并改变自己旧的语境假设,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去推导话语含义。因此,英语语调在话语合义推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口语是人们进行口头交际组织社会活动的口头交际语 ,是英语这一不断变化的活语言的先驱 ,根据“言语重在表意”的原则 ,教师应该结合文化特征与语境特点 ,将活生生的语言 (其中包括词语替代、词义变化、句式改变、读音改变、重音改变、语调表意、模糊语言、形象语言等 )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调是说话人组织话语意义的一种手段,是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调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含义。语调的话语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通过语调的常规及非常规使用来表达句子的常规及非常规意义。受话人则根据语调,结合语境及会话"合作原则"来推导句子的隐含意义。语调也是发话人传递新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用关联理论的话来说,受话人可根据语调,获得新信息并改变自己旧的语境假设,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去推导话语含义。因此,英语语调在话语含义推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话语效果     
本文从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层面分析了话语效果的构成,认为表意效果是单向性的语词表达发话人思想内容的效果;交际效果是发话人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有效地促使受话人对发话人话语作出发话人所希望的特定理解和反应,,从而实现发话人的交际用意,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效果;社会效果是话语行为在追求交际效果的同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效益。这三种效果既有效果追求上的不同侧重,但又同属于一个统一的话语取效过程,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语调呈现出了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的情况。由于课时的局限,教师一般都采用模仿语音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无暇讲述语音理论。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结果出现了许多错误,并且不容易找到错误的根源,本文就英语语调的几种特殊用法作一探讨。 一、关于英语语调的两个基本功能 语调是连贯语言中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调的生理基础是声带的振动,而声带的振动状态又受讲话者的感情和情绪的影响。无论是日常讲话、演说,还是朗读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烙上了讲话者的感情、情绪和态度的印记,这也就是语调的表态功能。如下面三个句子都表示“反驳”,但态度不同,语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The index is not incomplete. a.It is.(非常肯定) b.It is.(可能是漫不经心的答复,也可能是表示不耐烦。) c.Itˇis.(微带有责备的口吻,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因此,可以说,语调是一种从心理到生理的活动。英语语调除了具有表态功能外,有时还具有表意功能。表意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调和降升调的对比方面,这种对比一般只部分地影响句子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交际中,不同的人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调,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语调可表达一定的信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语调的变化并不影响也不改变词汇本身的意义,但语调错误会造成误解,影响语言交际。因此掌握正确的语调、了解语调的功能对于有效交际极其重要。英语语调主要具有以下四种功能:表态功能、话语功能、语法功能和强调功能。  相似文献   

8.
《庄子》里还没有使用表达现代语言学里“语言”这一概念的语词,其使用的“言”和“语”都是指的“言语”现象,但这并不影响其对语言性质、特点的认识与理解。在《庄子》里,庄子不仅谈到了语言音义结合的基本性质,还认识到了语言名物指称的任意性特点;既强调了语言的表意功能,又讨论了语言准确表意的语用限制;既认识到了语言表意的局限性,又探索了语言表意的途径;既揭示了儿童习得语言的特点,又明确了文字的表语功能。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有着本质的区别。语调和声调在相应的语言系统中对表意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语调和声调的异同、英汉音高系统的区别以及声调对语调的迁移对二语学习者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语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口语是人们进行口头交际组织社会活动的口头交际语,是英语这一不断变化的活语言的先驱,根据“言语重在表态”的原则,教师应该结合文化特征与语境特点,将活一的语言(其中包括事替代、词义变化、句式改变读音改变、重音改变、语调表意、模糊语言、形象语言等)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眉眼语是人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眉目表意可称得上半个“世界语”。在人与人交际日渐频繁而有声语言又逐步退化的今天,眉眼语的语用功能更具有交流信息、扩大了解的实际意义。眉眼语有其独特的表达功能,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流光溢彩,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眉开三分近.放眼心更远”。  相似文献   

12.
“前置き”(引语)是日语委婉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构成日语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表示拜托的引语委婉表达为对象,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它们的使用特征,展示了日语语言的运用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引语的使用具有多重性;引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技巧.说话人在发话前首先要对双方所处的状况进行认知.然后,说话人发话时会根据发话时间、场合采用不同的发话方式.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选择与之相应的说明性引语;说话人必须根据语境、与听话人的亲疏关系等情况选择引语.  相似文献   

13.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这是个歇后语,这里边的“源”字是“圆”的“谐音”字。语言这东西真奇妙,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用错了,就是运用语言上的错误;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常常有意“犯”这样的“错误”,在修辞上称为“谐音”表意。“谐音”表意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能使语言生动活泼、鲜活有趣,而且在表意功能上还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发音是口头交际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语调又是口头交际成功的必要备件。二者的关系正如著名的英语语音学家Roger Kingdon所说:“语音是语言的躯体,而语调则是灵魂。”语调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语音语调在语言交际中可产生不同的交际功能,文章从语音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音语调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及使用。  相似文献   

15.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这是个歇后语,这里边的“源”字是“圆”的“谐音”字。语言这东西真奇妙,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用错了,就是运用语言上的错误;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常常有意“犯”这样的“错误”,在修辞上称为“谐音”表意。“谐音”表意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能使语言生动活泼、鲜活有趣,而且在表意功能上还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它往往离形昭神,通过具体的感情的物象描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含蓄空灵。它的言语形式实现了客体对象艺术化,发话主体审美形象化。发话主体正是靠这种言语方式,把实实在在的对象,加以人为的改变,剥去外部世界的固有外部性,变成完全合乎人的感觉需要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对象。它拉大辞面和辞里、象和意、实和虚之距离,具有神韵之美,它开拓出富有发话主体独特感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和谐自然的天籁之美,使受话人如“误入桃源”或置身于“极乐世界”,具有生生不息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7.
长句与短句     
写文章离不开句子。句子是有一定语调、能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句子有长有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句子。例如:“这件事谁干的?”“我。”答句“我。”是一个句子,称为独词句。长句子可以是几十个字,甚至几百个字,复句、多重复句往往较长。所谓“长句”,是指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表意容量比较大的句子。所  相似文献   

18.
语音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发音,还研究语言的语调及节奏。传统的语音教学只注重传授音标知识。而忽略了语音表意传情的功能。要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语言教学。教师应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的概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音表达和理解话语的真实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来玉英 《文教资料》2008,(24):43-45
在口语表述中,副语言语调、语顿、语速、重音和表意功能发声的超常规使用,配合有声语言更能有效地传情达意,使表达造成悬念,促进联想,能够充分表达言语所含有的特殊意义和情感,并传递一定的信息,秘书工作者学会掌握和使用副语言对其上传下达、左右协调的职能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语调是每句话必须具备的,不是中性的语调,就是特殊的语调。中性语调属表意语气。……从表达思想感情的角度看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调,它和表情语气、表态语气是分不开的。”(《汉语口语》第54页)在教育实习中,我们发现有不少中师学生虽然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愿望,但由于忽视了正确运用特殊语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