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是着力构筑全环境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需要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关联逻辑,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能够持续赋能社会成员的精神交往空间不断得到拓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实践策略包括:优化课程思政供给结构,进而赋能教学空间的拓展;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治理功能发挥,进而助力教学资源建设;创新隐性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信息化赋能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倪淑萍 《江苏高教》2021,(8):105-109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课程与思政的建构关系认识模糊、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未能有机融合、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现实困境."内生式发展"尊重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策略,具有着眼学生内在需求、发掘教师内在资源和整合课程内在空间的优势和特点.实现高职课程思政内生式发展路径,须重视以下五个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整体推进;集合优秀教师,打造先行课程;注重专业支持,优化课程设计;聚焦以点带面,突出延伸开发;建立长效机制,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佳 《职教通讯》2023,(12):61-66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高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育合力有待提升、教育路径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根植本真,健全思政教学体系;追求至善,探索协同育人路径;崇尚大美,培育全面发展新人,以期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形式,可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推进,进而达成高校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道德素养高尚、专业技术精湛的建设者的重任,因此,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是题中应有之意。目前全国各高职校为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做了诸多有实践意义的尝试,也在某种程度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文章围绕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途径展开相关的论述[1]。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应对现实社会思想文化问题的重要教育手段。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是:一方面,应构建科学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应立足“三教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本,使教师能力适应教育发展,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教学方法实现模式转换。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金融专业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崇尚工匠精神、服务数字经济时代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高职院校课程体制系统中举足轻重的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体育课程存在思政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体育教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完善相关体制建设,优化体育师资队伍,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在分析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聚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多维度实施路径:加强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构建育人共同体;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挖掘课程的育人资源;打造有温度的"思政味"课堂,旨在共同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必须结合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定位,将自身特色和优良传统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中.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路径,将彰显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高职院校赢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职业教育数字化是开辟职业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也需要紧跟时代,以智能技术激活教育数据的价值,赋能教学实践的痛点问题,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范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为基本路径,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职院校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完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立德树人主线;夯实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意识,提升思想高度;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完善专业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排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主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职体育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高职学生身心共育、德技双修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实现育人价值引领、教学内容实现全方位渗透、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巧妙运用、教学过程实现精细管理、教学评价实现多维结合五个方面对“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进行探索,从而推动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共同实现高职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完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是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打造高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现如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不健全、校企课程思政共同体意识浑然不觉、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奋力开创高职院校“三全”思政育人新局面、基于学科专业全力打造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和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会思政的教师队伍以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医学专业中的“病理学”属于入门级课程,其中囊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工作要求以及“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专业精神,让思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病理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穿插思政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文章分析将思政教育融入“病理学”教学的可行性,总结出当前高职院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创新策略,为促进“病理学”课程思政的落实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更加丰富,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为国家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育高度融合。在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探究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下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关键需要确保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追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而非强行灌输。课程思政素材占据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因此挖掘素材对于整个课程思政建设来说非同小可。本文从挖掘课程思政素材的必要性、关键点、实施路径及应用四个方面构架了挖掘课程思政素材的流程与体系,从而为巧“融”课程思政搭建“素材”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实施课程思政是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时代选择,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然而,在课程思政的落地实践过程中,呈现出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不深,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课程思政教师育人意识不足,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简单化,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完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与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提升课程思政教师育人能力,进而提升职业院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坚韧不拔、遵纪守法的品格和永不言弃的意志。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体育课程思政的优势,并从体育课程思政在价值引领、文化自信、规则意识、教育目标等四个方面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教学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修造船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应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