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的应用性强的新兴技术领域,在有效推动乡村农业发展、助力乡村现代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安徽省的数字媒体实践为例,深入研究制约数字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激发人才潜力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数字媒体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才作为首要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宁波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智力、科技、培训、人才等资源优势帮扶合力陆续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多种模式,在鄞州区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聚焦宁波市域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现状,结合“三螺旋”理论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个人发展、高校建设及政策方针方面存在的困境,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化措施,以期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借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现代“三农”工作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旅游职业教育一直承担着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也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研究乡村旅游人才需求及从业人员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长效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女性文字,并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设必须以县情为基础,突出自己的特色,积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无疑是振兴江永县乡村经济的一条重要出路。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离不开最关键的要素“人”。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公共资料等方式对江永县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对江永县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女书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产业人才培养创新与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主动适应发展趋势促进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制订有针对性的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政企三螺旋人才培养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和助推器。文章基于我国201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指标测度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远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鉴于此,文章提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引导东部地区主动帮扶、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强学习借鉴,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动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2023,(8):122-129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技术扩散和应用,是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关键要在多维度助力“五个融合”发展——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农科教融合、城乡融合、金融与产业融合。要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贯通衔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政策,畅通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升学和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水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优势,以推动形成返乡创业潮,造就更多数智化人才,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当下乡村师资队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振兴乡村的客观需求,结合江苏省海门市一所乡村学校的教育现状,针对乡村教育人才匮乏与老百姓对高质量乡村教育期望之间的矛盾,尝试转变固有观念,进行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保障、变革岗位设置等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加强技能型乡村建设是缓解乡村技能短缺困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文化支持、技能人才保障、技术技能支撑,助推乡村文化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然而,受乡村技能环境建设“失位”、乡村技能资源供需“失衡”、乡村技能治理体系“失能”等因素的影响,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不强。鉴于此,可从完善乡村技能环境建设、优化乡村技能资源配置、打造乡村技能主体共治格局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民宿是有效提高乡村产业融合、提升农业农村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乡村民宿的内涵、影响乡村民宿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政策体系、厘清乡村民宿内涵、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村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全国推广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建好基层党组织、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等四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第一书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为今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智能时代的乡村青年教师有了更广阔地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大有可为,但对其专业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乡村青年教师同时面临着专业发展的多重现实困境,如专业精神、身份认同、专业知识等困难与问题。提升乡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要用好智能技术,顺应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盘活乡村资源,重塑身份认同,提振乡村青年教师专业精神;其次,要实施个性化、定制式培训,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多元专业素养;第三,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简教师工作量,缓解乡村青年教师的工学矛盾;最后,要凝心聚力,构建集“研训思”于一体的智能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数字人才缺乏、数字经济发展不充分、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提出未来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引领,注重数字人才的引进与开发,打造高效人才队伍,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发展好乡村数字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战略,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作为乡村振兴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科技创新服务的主体之一,通过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保障机制;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体系;专业结构对接融合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为我国脱贫地区的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梳理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知网收录2000-2022年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1 159篇核心期刊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国家创新驱动与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推动下,该领域研究经历了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两个阶段;(2)涉农科研院所与高校是研究主力,农学、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等相关专业研究最为活跃,作者及机构间合作都有待加强;(3)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和乡村建设,是研究的热点领域;(4)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以及数字技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和服务业升级,是研究的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实现乡村产业的专业化、融合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赋予了巨大能量,有助于乡村产业革新、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通过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以电商为抓手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健全相关法律与规定等有效策略,来优化乡村地区数字技术的运用环境、提高乡村产业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支撑、完善数字化转型的环境,将数字经济在振兴乡村产业中积极能效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的出现为涉农传播创造了新的模式,县级融媒体则为涉农传播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平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要充分利用县级融媒体集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于一体的优势,补齐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短板,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创新传播内容方式,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数字记忆是乡村记忆的创造性转化,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数字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和路径选择,旨在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数字记忆具有区别于以往记忆形态的“虚拟性”“即时性”“通感性”和“灵活性”特质,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精神动能和产业动能,是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乡村常常会陷入表面数字化困境,制约着数字记忆功能的发挥。为此,需要做好数字记忆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借鉴国内外数字记忆工程的经验,提高乡村共同体成员的参与度,以确保数字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选择。人工智能作为“手段”之利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目的”之需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融合的逻辑基础。同时,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存在着乡村教育精神空虚、乡村教育文化遮蔽、乡村教育特色丢失等方面的使用限度。应从智慧助推育人本质的回归,技术借力乡土文化的传承,智能推动异质发展的促进等方面加强乡村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手段。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和区域同质性等特点,能够摆脱传统生产要素稀缺性限制、减轻供需之间的分离、加快生产方式变革转型和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与均衡增长。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人才支撑弱、数字基础设施供给少、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影响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要立足数字中国建设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从数字素养、基础设施、市场监管和政府治理等方面创新路径,提高农民数字技能、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市场监管、增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赣鄱传统工艺是江西民间传统艺术的统称,其覆盖面广,包括绘画、雕刻、刺绣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多以民间故事、神话、市井生活等为题材;在技法上代代相承,各有特色,自成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传统工艺的内涵与技法,导致赣鄱部分传统工艺即将失传。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赣鄱传统工艺,并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与不可推卸的责任。江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专业院校,理应在继承传统手工技术上肩负一定的责任与使命,对赣鄱文化产业与传统工艺传承的发展策略上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