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提倡主动、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习者在不同社会情境中通过深度理解复杂概念和有效迁移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促使学习者进行信息深度加工,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是目前的研究焦点.文章在阐述深度学习内涵的...  相似文献   

2.
学习资源在网络时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单向学习模式的弊端对学习资源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各种碎片化、微型化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缺乏深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此,文章建构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交互式学习资源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对以该模型为基准的多个实践案例深入剖析,实现对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人的思维,有能动的一面,也有惰性的一面,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需要挖掘知识的内在吸引,抓住深度学习精髓;展示数学活动的独特魅力,创设积极思维情境,促进学生成功学习。  相似文献   

4.
相比于云计算,雾计算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靠近物联网设备,满足了时延和响应时间要求。为此,提出基于模糊逻辑的实时任务调度(fuzzy logic-based real-time task scheduling,FLTS)算法。先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合理地给云层和雾层分配任务,当雾层执行任务时,就依据任务对计算、存储和带宽要求以及任务的截止日期、数据尺寸,选择最适宜的虚拟机处理任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同类算法,提出的FLTS算法提升了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完成时间以及平均周转时间等性能。  相似文献   

5.
首先概述了网格计算中的任务调度算法,然后着重讨论了比较经典的Min-min算法以及QoS guided Min-min算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任务对服务质量要求的差异、对调度算法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改进算法来有效地均衡负载、提高系统吞吐量。最后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仿真,表明改进后的调度算法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边缘化的方式走向内核式的学习支持,把超越浅层学习、面向深度学习视为信息化教学的诉求和旨趣.该文首先针对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浅层学习问题,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并从学习科学的视角对深度学习的内在机制做出了诠释.进而从学习客体、社会中介及学习者三个方面论述了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的内容,指出要从“脱境”的知识内容呈现转向融入“真实境脉”的问题创设,从支持个体化学习转向社群学习所需的社会中介,以及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认知与身份认同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积极探寻本土深度教学方式的诉求中,有必要厘清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的内涵与联系.系统分析深度学习研究领域的三位重要学者——马飞龙、比格斯和富兰的观点与研究,总结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的特质,结合我国现有研究,提出进行深度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可行方向:寻求学校教学的系统和持续改进;加深对深度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实证研...  相似文献   

8.
陈兴冶  马颖莹  杨伊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5):94-100,121
信息时代呼唤深度学习,它与计算思维存在着深刻且本质的关联.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是诸多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建构了"面向计算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模型",以知识建构、混合式学习理论和CTCL研究范式为指导,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思维过程和评价总结四个方面,基于上述模型进行教学实验.实验以可视化编程课程为载体,历时18周,通过对三阶段两维度作品的评价,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三个阶段实验组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优于对照组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升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计算思维各维度的发展水平比较均衡.由此可得出结论,该学习模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并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基于移动学习的深度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移动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对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认识不足、移动学习设备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移动学习时间、地点的随机性等问题,导致移动学习停留在较浅层面,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加深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改善移动设备以及设计恰当的学习资源等途径,可以实现深度学习,提高移动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的深度学习源于学生自身内部动机对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展开准确、完整、深刻、丰富的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运用批判思维学习新知识建构新体验,将学习感受和收获融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境界、强化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当我们聚焦课程标准的落实,关注“四基”的实施,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时,经常能看到学生的学习仍然存在浅层化的现象,那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摆脱浅层化学习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呢?  相似文献   

11.
时代呼吁我们深化课堂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和发展深度学习。梳理深度学习的具体概念、特征、知识观和学习观基础以及与浅层学习、深度教学的关系,并论述国内外深度学习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在课始、课中、课尾三个关键时段,围绕意义、算理、算法三个核心要素,促生疑,巧推动,唤醒学习需求,实现从接受既定任务到自觉思维行动的转变;推动深度理解,实现从单纯关注结果到深度探寻算理的转变;建立知识联结,实现从只见树木到渐现森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杨文正 《教学与管理》2014,(15):147-149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需要从边缘化的应用走向内核式的学习支持,把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深度学习视为信息化教学的诉求。本文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内涵,通过聚焦于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的评析,探讨了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以期为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UbD模板的机制专业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通过基本问题设计、表现性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安排将学生的能力训练、测评明确指向核心素养培养,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设计起点,而非教学内容为起点的逆向教学设计,其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教材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转向对知识的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的深度学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具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编程课程的深度学习具有一定的领域特殊性,体现为学习者深度应用编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序设计策略构建与编程自我效能感培养。项目式编程学习不应局限于学习者对于领域知识的理解与配对应用,更需要关注学习者在项目驱动的编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程序设计策略的构建与迁移。本研究以优化设计项目式编程学习为核心目标,融合编程领域深度学习的特殊性,构建项目式编程学习“四层”过程模型;基于编程方案生成与评估以及程序设计策略构建等过程,梳理编程项目设计原则;结合程序设计支持技术、阶段性结果及启发性问题,结构化地设计促进学习者有效完成程序设计的项目支架。学习者自我感知的程序设计策略水平和编程自我效能感在前测与后测中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验证了编程项目设计原则与项目支架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开展面向深度学习的实训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将深度学习与高职实训教学相结合,分析深度学习融入高职实训教学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得出两者在目标和过程中的适切性,指出拓展教学环境是当前深度学习融入高职实训教学的切入点。在混合式学习等理论和虚拟仿真技术支持下,构建起由呈现问题、分析问题等五阶段构成的面向深度学习的高职混合式虚拟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创造性应用知识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培养。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式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促进作用,助力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17,(4):59-67
研究旨在一般意义上回答我国为何需要开展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的研究,深度学习"深"在何处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这三个问题。研究发现:21世纪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非参与和不专注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学生浅层学习和简单学习所引发的不良结果是开展深度学习的主要原因;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培养目标、思维水平与多维投入上。要发展学生深度学习,我们应该致力于合理的目标设计、转化师生的迷失概念、设计深度学习课堂评价任务、关注深度学习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MOOC教学方式出现,导致教育大数据呈几何级数式增长。如何利用教育大数据(Big Data)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其结果用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和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习分析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及分析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预测与评价,从而做到学习问题诊断,最终实现学习效果优化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的集合。文章在介绍学习分析技术外延与内涵之后,提出一种混合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深度教学模式,并展望对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教育创新,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景、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