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巧妙的绘影,往往能给诗歌增添新颖奇异之美。古诗中有不少绘“影”的佳品。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诗人一刹那所见的情景描绘。作者通过对牧童骑牛、歌唱、捕蝉细节的描绘,刻画了他活泼、机智、灵巧的神态。诗中“歌声振林樾”,乍看无端,细思有味。原来作者为表现树林遮天蔽日的静谧,特以响亮的歌声来“破”这幽静,正所谓“鸟语山更幽。”  相似文献   

2.
吴士千 《语文天地》2010,(10):21-22
细节,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等用特写镜头把其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古诗歌中常常撷取典型的细节描人绘景,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3.
我和桐子迫不及待地拿起刚刚得到的这本“东方娃娃”绘本《谁吃了我的粥》,桐子说:“妈妈,这是小熊的一家。看,这是爸爸、妈妈和小熊。”她已经初步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然后自己指着书名读起来——谁吃了我的“张”,我哈哈大笑起来,她意识到自己读错了,就问这是什么字,我告诉她说是“粥”。桐子听了头一歪:“噢,不对妈妈.把这个‘吃”’圈起来。”  相似文献   

4.
有那么一群小画家,他们也是小故事家,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着自己喜欢的故事,表达着自己真实的想法。来看看他们创作的绘本吧!这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哦。就连封面都是从他们的画里面挑选出来的。《梦境奇遇记》绘作者王潞嘉:我的绘本是用水粉画的,我要告诉大人孩子都想有个温馨的家。《长鼻子先生的月求旅行》绘作者何梁:我用炭笔水彩描绘了长鼻子先生在月球探险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我和桐子迫不及待地拿起刚刚得到的这本"东方娃娃"绘本《谁吃了我的粥》,桐子说:"妈妈,这是小熊的一家。看,这是爸爸、妈妈和小熊。"她已经初步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然后自己指着书名读起来——谁吃了我的"张",我哈哈大  相似文献   

6.
每一本绘本都有其不同的叙事特点。教师抓住"这一本"的特点进行精准解读,结合绘本中细节的描绘、色彩的变化、声音的补充等要素进行阅读引导,有利于学生在图画和文字解码中有效感悟、理解绘本主旨,从而实现与绘本多元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小羊婷卡     
亲子共读婷卡看起来既渺小又无能,但读完这个故事后, 相信你会怦然心动,情不自禁地对这只小羊产生崇高的敬意。婷卡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自尊、自信,孜孜不倦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而当梦想实现以后,她又怀揣一颗谦虚、平和的心,平静地回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角落,因为那里才是她心灵的家园。非常希望家长在与孩子共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能用心地去体味蕴含其中并且可以伴随人一生的东西。江苏少儿出版社《东方娃娃》编辑部近期出版了这个故事的绘本。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4,(7):150-151
正《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明天出版社(信谊精选绘本)推荐理由:爸爸给孩子的不仅是温暖的依靠,还有更多的幽默、自由和勇气。书中的每一页都以不同的动物形象来描绘父子相处的情景:兔子爸爸和孩子一起种菜,鸵鸟爸爸给孩子弹吉他听,蚂蚁爸爸给孩子买棉花糖吃……诙谐的动物形象、丰富的画面细节,更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相似文献   

9.
【作者介绍】史东和子194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毕业。1973年赴美。主要绘本作品有《晚安,小熊》,在美国出版的绘本作品有《怪物玛丽的恶作剧》《亚里格拯  相似文献   

10.
施伟晶 《幼儿教育》2012,(Z1):54-55
设计意图:巧克力是大部分幼儿喜爱的食品。绘本《巧克力饼屋》选自一本故事集,无论是故事题目还是画面都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其故事梗概是:小熊妈妈有事外出,给小熊做了很多巧克力饼。小熊请来好朋友小猪一起用巧克力饼造了一间屋子。它们住在巧克力饼屋里做着香香、甜甜的梦。它  相似文献   

11.
<正>要想写好作文,细节描写必不可少。这些细节描写或是动作、表情,或是场景,或是人物对话……我们虽知其重要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找到相应的素材或场景进行训练。绘本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因为完整故事支撑下的画面为细节训练找到了突破口。一、动作、表情描写训练《蚂蚁和西瓜》:大家搬呀搬!拼命搬呀搬!师:绘本中的蚂蚁们怎样拼命地搬西瓜?生1:抱、抬、推、举……师:虽然他们都在拼命搬西瓜,表情却各不相同,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生2:有的兴奋,有的轻松,有的吃力,有的左顾右盼……师:这些动作、表情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趣事,你们能发挥想象写一写蚂蚁们是怎样搬西瓜的吗?  相似文献   

12.
《每一次》是一本充满着温馨母爱的绘本。故事中小熊的快乐童真,熊妈妈的慈爱与温柔,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浓郁的亲情。现今幼儿许多是独生子女,绘本里所描写的母子亲情是幼儿最容易体会的。为此,我挑选了这个绘本  相似文献   

13.
正一观看动画,取一个有创意的小标题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享了关于蚯蚓的绘本。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蚯蚓的动画片。(播放奥斯卡获奖动画《世界的另一端1》,生观看。主要情节:大地深处,一条蚯蚓在黑暗中觉得很无聊,不断地钻隧道。后来,遇到了另一条蚯蚓,他们一起快乐同行,钻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齐心协力,突破障碍,来到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第一条蚯蚓碰到了蜗牛。)师:请大家仔细回想,动画片中的哪些镜头或细节,出乎你的意料?生:两条蚯蚓竟然能够画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14.
一直没有和孩子谈爱,一直认为小女并不懂得爱。 这天,我和孩子读绘本《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在蔚蓝的天空下,如涂了一层蜂蜜的熊爸爸和熊妈妈将熊宝宝“捧”在手中,小熊手里“捧”着一小罐蜂蜜。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本节是表现手法鉴赏课,学习目标是:1.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各类方法及作用;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及精神品质。[课前阅读]第三单元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七年级(下)3——《仰望星空》中“写出精彩人生”模块。[课前准备](一)1.复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2.了解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涵盖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二)要求:1.通读“推荐阅读篇目”中的文章,勾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2.这些精彩的人物描写,是否打动了你?请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他们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我校高老师执教的绘本课《长大做个好爷爷》,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平静地讲述了亲人的死亡和生命的终极关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浓浓的祖孙情是一条饱含着爱的纽带,带领孩子们走向心灵最温暖的地方。一、在讲述中感受绘本教学通常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故事中的小小熊每个星期五都去看望爷爷。祖孙俩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是孩子们所熟悉的。课始,教师用娓娓的讲述把孩子们拉回温馨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以往较成功的活动:将音乐《动物狂欢节》终曲、社会生活经验“按摩”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结合创作的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再将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和绘本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巧妙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表现,让幼儿获得更加丰满的多种艺术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的经验。此次我们再次尝试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整合,  相似文献   

18.
听故事学舞     
幼儿园教材中的舞蹈教学,只对步骤作了说明,按“一二”“一二”口令式进行教学,幼儿感到乏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动作编上情节,幼儿学起来就比较有兴趣也容易记住,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如教舞蹈《小熊跳》,我边表演边说:“有只胖  相似文献   

19.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想去北京看雪。文中第九自然段有一句话:“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激起台湾孩子们想看雪、想到祖国北京看雪的愿望。这是课文的核心语言,表面上是一句雪景的描绘,实际上却是激情的导语。句中“飘”、“铺”、“披”等动作的运用把北京雪景描绘得绚丽多姿,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时应抓住这三个词通过边读、边  相似文献   

20.
徐幼萍 《山东教育》2012,(Z3):81-82
设计意图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拜读了《蚯蚓的日记》这一绘本,被书中小蚯蚓俏皮的形象、本真的个性、执著的勇气深深吸引并打动。透过那一页页惟妙惟肖的图画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我仿佛看到了蚯蚓世界以外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在经历着成长的孩子。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从中感受一种坚定执著、积极向上的正气,初步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