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章振霖  李情 《林区教学》2023,(12):101-104
以传统维度劳动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引出元宇宙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变与不变,并展望以元宇宙为育人框架,劳动教育为育人内容,“三全育人”体系为育人纽带的全新元宇宙劳动教育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陈海英 《教师博览》2023,(30):10-12
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也越来越关注。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与科研的新方向。本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创编节令儿歌为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切实地从传统、单一的行政班模式的教学管理,向行政班与学科教学班共存模式下的育人管理转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健康人格的培养管理机制,根据我校寄宿制的特点,我们改革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机制,以宿舍为育人基本的管理单位,解决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兼顾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育人操作难题,提出了“全员育人”的评价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符合新课程理念,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模式。在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与教师全员专业化发展的两个向度上,找到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提出了以全面育人、深度育人为要求的全新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它以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第一要求,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展开训练。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大多以引导式教学与灌输式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必要学习条件。基于新《课标》视角建设全新的历史课堂,在全面育人的同时打造集课堂交流、课外拓展、自主辨析等模块于一体的历史教学机制,如此才能为深度教学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环境育人是理论界,尤其是道德教育领域的恒久话题。道德、品德的特殊性使得常规的教育手段效率低下。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德育手段的弊端使得道德教育事倍功半。从心理学与教育学角度看,环境对于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德育不同于知识性的学科教育,应遵循个体道德心理发展的独特规律,创造出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熏陶,全面提升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环境育人的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能使整个大学的学术氛围、人际关系氛围得到提升,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暴露出诸多不足,新工科建设迫切需要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产教融合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文章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视域下产教融合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以现代产业需求为指引、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过程校企合作教学为主线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的重要方面。诚信文化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入点,是加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在梳理当前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从宏观教育体系缺位,中观生态环境失序和微观生态环境失衡三个角度分析诚信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以沈阳农业大学诚信文化育人实践为例,通过搭建诚信文化教育平台、丰富诚信文化教育内容和建设诚信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三个层面探索诚信文化育人新路径,形成了具有沈阳农业大学特色的诚信文化育人传统、诚信文化育人特色,为高校提升诚信文化育人效果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以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了育人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育人功能。翻转课堂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学习意义创生为抓手,以价值观确立为目的。通过深入挖掘教学的育人元素,拓展教学的育人资源,搭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平台与载体,将育人方法的创新寓于问题解决之中,将育人过程的创新寓于学习意义的创生之中,建构起教学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开放的、泛在的、个性化的育人模式,是“三全育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新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血脉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有着以文化人的重要育人功能。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信息媒介样态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泛在化、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也带来了文化育人的数字化革新。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优化,有着规避陷入技术伦理的价值导向、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目标、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价值诉求。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表现为:传统性文化育人观念、单调性育人内容供给、割裂性文化表达形式、僵固性文化育人机制。基于此,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优化,应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认知度,强化数字化赋能及数字化媒介载体创新意识,完善数字化教育共享平台,以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理念、内容、方式及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伟 《江苏教育》2023,(45):21-23
课程育人是当代学校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核心价值追求。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时,要用好课程资源以激活育人价值,优化课程结构以增强育人功能,丰富课程实践以凸显育人成效,创新课程评价以推进育人深化。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文化自觉,实现语文课程的价值担当。以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目标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教学内容以教材选文为主,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评价注重语文知识获得。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优化路径,在语文训练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题材文本的育人价值;结合现实生活与地方资源补文本之空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历史转为现实;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兼顾全过程、全方位、全主体的育人优势,综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审视影响“三全育人”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相关因素,坚持以育人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稳定的知识和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察 《英语广场》2023,(9):93-96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需要以及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在分析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育人意识淡薄、课程内容中国文化缺失、课程实施者与学习主体中国文化根基薄弱等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政育人路径:建立以文化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升中国文化素养;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隐性融入中国文化;增进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强化文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全面育人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的经典话题,也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全面育人也是英国的传统理念和现实诉求。对英国W校的田野调查发现,该校形成了基于教育实践、教育时间和教育空间的全面育人机制:通过学科独立、学科载体和学科交叉的方式开展全科教学的育人实践;通过处处能育的空间环境、时时想育的心理状态、事事可育的关键机会营造全程浸入的育人时间;通过在宏观上以校级部门为组织保障、在中观上以跨年级的学生组织为运行载体、在微观上以各班级教师为实践主体,建构全校协同的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三元育人”模式是新的育人理念,既有对传统育人方法的继承,又有对育人理念的发展与创新,并与20世纪科学巨星、教育家——爱因斯坦的教育观相一致,它们共同突显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对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当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有效实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崇文尚武”育人理念的引领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方课程目标为参考,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挖掘课程内容,探索三大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实现以情润德、以行塑格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大足宝顶石刻“牧牛道场”所展现的人牛十次的育心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的育人过程。育人育心是一项长期性的浩大工程。重视挖掘传统心性育人的价值,特别是重视传统心性育人理论对确立人的道德基础和终极价值系统的意义,将会使“以德治国”更具有中国特色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依托辅导员和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育人新平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是高校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广州工商学院社团的发展现状,探索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育人新平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崔景贵 《江苏教育》2023,(34):30-31
班华先生倡导教育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在积极育人的实践中自觉地融为一体。以人为本、为学而教,助人自助、育人至上,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是班华先生的教育智慧之魂,积极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20.
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