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基于儿童立场,教师的角色会跟随儿童的需要自如地转化。走进幼儿游戏,相信每一位儿童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转化,也能更专业地陪伴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2.
杨庆 《早期教育》2013,(12):36-39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发展主动性的关键年龄,游戏是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游戏指导对其有直接影响。从探讨游戏的本质特征和作用入手,对比分析幼儿园游戏指导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发展幼儿主动性”为目标,尝试从儿童中心游戏治疗中寻找启发和参照,从而在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拓宽幼儿教师的游戏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反思与讨论,从解放幼儿让其在游戏中快乐发展、解放教师以彰显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关注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和挑战性、优化整合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内涵与个性差异,主张应重新认识和解读幼儿、审视幼儿园的本义与游戏的价值、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对儿童"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广大幼儿教师的共识。而当"自主"作为一种游戏精神和游戏特征存在时,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放手"与"支持",怎样观察、解读孩子,从而选择相对适宜的教育策略,去促进孩子的发展呢?户外战壕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区。大班上学期,"战壕游戏"对于孩子们而言已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5.
张雪 《辽宁教育》2022,(20):42-45
安吉游戏基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立场,坚持“儿童是游戏的主体”的理念,强调幼儿自主开展“真游戏”,重视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行为。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有效观察对于认识与了解幼儿、支架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及提高园所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提高教师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观察水平。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要着眼孩子、落脚教师、放眼家长,不断从时间、幼儿园环境开发与利用、研究成果固化为教学常态、跟进儿童发展等维度设计游戏.对幼儿游戏设计的认识为:游戏设计应该具有本幼儿园的个性特征;游戏变化的落实,决定着幼儿游戏兴趣的持续投入;高结构课程对低结构游戏的有益补充,能实现大班额前提下游戏质量的有效提升;游戏的精细化管理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环境中的隐性指导、观察中的参与指导、讨论中的建构指导等方面,阐述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一些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组织与开展幼儿游戏的基本形式,并集中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保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科学而适宜地支持与引导幼儿的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这是对于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及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指导作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课程游戏化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教学提出的要求,即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中。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建构游戏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游戏,其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是幼儿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实践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幼儿交往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借助建构游戏加强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效果的措施,使建构游戏的实施发挥出可靠的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实现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安吉游戏中幼儿自我参与游戏、自我创造游戏、自我享受游戏、迷恋探索游戏乐趣,能够激活儿童"玩"的天性,吸引国内外幼儿游戏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安吉游戏以幼儿游戏本体功能出发,对幼儿在自由的自然游戏环境下生成新游戏的分析认为:安吉游戏是幼儿与大自然的真实对话,幼儿在自然环境下自主探索游戏是内在社会性成长的外在表征,激发儿童更好地了解自己影响环境的能力;依靠低结构器材,安吉游戏将自然生态与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微系统相互组合,重塑幼儿园游戏理论的自然生态回归;幼儿游戏的自然性和成长的社会性发展在对话中产生共鸣,一切游戏从遵循儿童自然发展为发端,扭转手段性儿童游戏中忽视儿童本位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可见,作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内在动机行为,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因此没有外在目标。通过《发展适宜性游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培训与学习,教师急需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课程化思维,细心观察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在观察与解读中推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而且,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自发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幼儿喜欢、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种游戏方式,能极大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应如何珍视孩子的自发游戏?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自发游戏、并采取支持性策略,助推自发游戏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现的,教师要以《指南》为依据去创设活动区环境。通过对《指南》的实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有针对性地思考怎样的材料投放将诱发幼儿游戏行为,思考如何在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介入幼儿的游戏,并以《指南》为抓手推进幼儿的发展。在《指南》的实践背景下如何在活动区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也就成为幼儿园教师的一项专业基本功,它既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时期,游戏教学一直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因其教学的特点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心理,所以对幼儿游戏行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活动中,自主游戏成为对幼儿最具吸引力的活动,也成为教师培养幼儿发展的主要教育形式。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对幼儿形成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可以为教师有效开展幼儿教学提供一些支撑,由此可见,自主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对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幼儿自主游戏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及不足,为幼儿游戏教学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措施,以期实现幼儿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解读儿童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撰写的角色游戏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与幼儿游戏水平发展相关的必要信息;忽略对幼儿之间互动的关注;对记录的分析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预设的调整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实践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纲要》也直接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实,在游戏中幼儿享受成功、体验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呢?本文试从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谈谈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的经验,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18.
幼儿游戏是幼儿园里非常基本的活动。只有加强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才能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指导。有效的观察是对幼儿自主游戏指导的前提,对幼儿自主游戏观察与指导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较为自由的条件下,按照自身的专业和爱好,自行进行游戏,或与同伴进行互助的过程。幼儿园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自控力、记忆力、解决问题、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幼儿园要灵活运用自主游戏,从场地、内容、材料、形式、自主游戏中的教师引导等几个方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将探究幼儿园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而后对自主游戏的组织开展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游戏素养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之一,是教师关于游戏的态度、知识、能力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级、复杂、综合的心理结构。其中,游戏态度作为内隐的价值与情感向度,主要包括游戏精神、儿童视角、伦理敏感等要素。游戏知识作为承上启下的基础养分,主要包括关于游戏的本体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及幼儿发展知识。游戏能力作为外化的行为与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与解读幼儿的能力、创设游戏条件的能力、师幼互动的能力等要素。没有基本的游戏态度,游戏知识与能力便难以有生根的土壤。同时,游戏知识与能力又反作用于游戏态度的形成。在这样类似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中,教师的游戏态度与其游戏知识和能力的水平通常具有一致性,决定了教师所处的游戏素养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生态学的循环原理,在充分关注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计从"问题思考"到"理论学习"再到"实践反思"的层层深入且循环往复的培训环节,组合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形成系列培训方案,系统帮助教师提升游戏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