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阐述了休谟和康德的因果观,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出休谟将因果关系建立于心理习惯之上,康德将因果关系建立于先天认识结构(时空、范畴)之上,认为因果关系是先验范畴运用于直观中呈现的感性经验材料的结果,康德的因果观受到休谟的极大影响,两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2.
休谟和康德哲学的最大的相似点莫过于它们都是不可知论.有人说休谟哲学是彻底的不可知论,而康德哲学是不彻底的不可知论,但仔细考察他们的认识论著作,应该说他们两人哲学都应属于不彻底的不可知论.像休谟自己所说的"温和的怀疑论".  相似文献   

3.
由于长期以来受黑格尔对休谟评价的影响,容易仅仅把休谟哲学看作近代哲学发展中追去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一个发展阶段,而且是一个否定的阶段,因而主要表现为消极的怀疑主义。其意义仅仅是提出了普遍必然性的问题,为康德的哲学做了准备。这种看法已经被后来哲学的发展证明为极其片面的观点。主要就休谟哲学中最重要的认识论中的问题做一个大致的梳理,揭示休谟的"温和的怀疑主义"中本来所有的积极的东西,并理清其对后来哲学发展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康德指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有很强大的力量,去根据现实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创造出仿佛是一种第二自然".本文就是试图论述文学这个"第二自然"中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即文学中的"自由人".  相似文献   

5.
康德和前期维特根斯坦都继承了休谟"是"和"应该"(即事实与价值)分离的哲学观。康德最终通过实践理性、通过引入"自由"论述了自己的伦理观;而维特根斯坦认为伦理学这种价值哲学是"不可说的",它在世界之外,但他仍禁不住对其进行解说。对我们来说,事实与价值缺一不可,生活中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性的现代化大潮,牟宗三致力于为儒学"开出"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外王".他认为,就特征来讲,西方哲学是"理性的架构表现",而中国哲学是"理性的运用表现".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形上层面由"理性的运用表现"通过"曲通""转出""理性的架构表现",而此"曲通"即是"良知的自我坎陷".进而,为了在现实层面促进科学与民主,牟宗三提出了"三统并建说",主张通过"肯定""道统"以稳住儒学之传统慧命,"开出""学统"以建立科学知识,"继续""政统"以确立民主政治.在这"三统"当中,面对现时代之需要应以"学统"和"政统"为主,但"学统"和"政统"的根本还在于"道统"之"肯定".  相似文献   

7.
康德把探索科学知识能够成立的先验逻辑条件规定为认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康德认为,因果性等认知范畴是对逻辑判断自身逻辑意义的揭示,认知范畴从逻辑上构成了人的科学认知能力;人的先验自我统一性是范畴合法使用的逻辑依据;知性范畴使人能够超越个体有限性,建构起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体系;知性只有在经验活动范围内的使用才是客观有效的。康德对知性分析中阐发的这些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对人类理性能力的分析过程中,主张把科学思维方式限制在现象领域之内,认为形而上学唯有作为伦理学才是可能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康德的形而上学思想称为"道德世界观".然而康德对道德领域的探究采取的却是一种分析、分解的逻辑架构之路,所以使得他的道德哲学在终极的意义上只能是一种外在超越型的他律道德.这样一来,他也只好通过审美判断来沟通"两界"以达到"物自体"了.  相似文献   

9.
康德价值哲学一直在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康德把"人是目的"作为自己价值哲学的最终追求和本质,对人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康德对人本身的关注引起其后哲学家们对康德价值哲学批判性的思考,推动西方价值哲学发展,奠定了康德先验性价值哲学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源泉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审美时间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时间问题贯穿康德批判哲学的始终,是理解康德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就显现出审美独特的时间性内涵;对康德美学时间性内涵的分析进一步凸显出当代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当代美学及审美时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柏克的崇高论主要从人的生理感官方面总结了对象的感性形式的特征,而康德的崇高论则用"无形式"这一概念,概括了事物的感性特征,体现了无感性形式的虚幻表象的特点,从而拓展了崇高对象特征的外延.同时,康德突破了仅局限于对自然界事物的崇高的分析,将崇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柏克将崇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个体自我保存"的本能,而康德却充分肯定了理性、道德观念作为崇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并从审美发生理论的角度提出审美主体主观心理状态只有与审美对象相契合,崇高感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2.
蔡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可按三个来层面来理解一是教育层面,即教育要有独立的资格;二是学术层面,即学术当自由;三是价值取向层面.即在总体上追求进步,反对倒退,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  相似文献   

13.
蒋方 《职大学报》2009,(3):25-26,34
屈原的"远逝",不是现实空间的出走,而是精神世界的远离,这就是屈原所说的"自疏".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时滞碍的屈原,通过"自疏"而赢得了心灵的自由.但屈原爱楚国,爱得太激烈,太深切,所以他明白,不要说出走,连"自疏"都做不到,因为楚国就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观察者理论是休谟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休谟伦理学中,观察者理论和同情原则、联想三大原则一道被运用于道德评价、道德区分和其伦理学说的构建,这体现了休谟伦理学的主观性、经验性等特征。休谟的观察者理论带来了许多伦理学上的问题,引起了现当代伦理学对该理论的不断争论。领会观察者理论是理解休谟伦理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
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不仅在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对形而上学的重建。这种重建是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现的。这一哲学革命最集中的显示了康德所面对的问题和他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原则、特征和趋向,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卢梭"倒转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了康德以极大的启发。卢梭在张扬理性的高亢的主旋律中,反思启蒙运动的内在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这激发了康德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并成为其终身研究的核心问题。卢梭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回归自然,康德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超越自然。康德以"人有善的倾向"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现象界"和"物自体"的世界二元划分为哲学背景,以"自然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教育二元划分为理论根据,以其关心的"自由意志"为侧重点,提出了教育应该实现由"自然教育"向"实践的教育"的转变,从"现世教育"走向"未来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付瑶 《职大学报》2009,(3):16-20
本文旨在探讨<墨经>说"悖".通过对悖论之"悖"还是"二难"之"?R"的分析,指出"罗素悖论"等若干悖论并不是悖论.笔者把悖论命题中的变元数量作为划分悖论的标准,从<墨经>中存在的一元悖论、二元悖论拓展到多元悖论.并用命题逻辑的形式分析方法,证明<墨经>所及悖论的类别以及悖论的虚假属性,力求理性地识别悖论和揭穿悖论劣根性的本质,把悖论从似乎具有合理身份的成员中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8.
论"竞技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事物在其运动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节律".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同样存在着"节律".依据"生物节律"的定义,我们可以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竞技能力在时间结构上的变化规律称之为"竞技节律".竞技节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就能够使我们的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康德界限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界限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吸收和总结各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创新之后产生的。康德界限思想的理论源泉、康德界限思想的深层涵义和康德界限思想的意义,为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界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蓝色的国土.海洋对我国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主.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并不存在南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