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和国家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的时代产物,是新时代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思政课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渠道,应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立足学科属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提升青年一代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能力,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科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校内课堂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法治新需求,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在德法共治理念的指导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有实践发展的客观依据,也有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从客观方面看,有助于应对大学生生活世界变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有效回应课程教学改革。从主观方面看,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社会行为习惯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紧密联系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生活案例,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二是用理论讲清楚热点问题,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刻性;三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确保授课形式的生动性;四是尝试“社会大课堂”,增加授课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担负“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主要任务。高校应发挥好课程平台作用,针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育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能力、提升法务水平等途径,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然后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价值意蕴,最后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关涉到党的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教育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融入"的桥梁,"融入"进程中面临课程之间、课程内容与载体之间、课程与大学生需要之间的三重张力。以解决张力为问题导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导向,建构以完善体制机制、创建渠道、搭建通道为内容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答式教学模式是问答式教学思维理念、问答式教学方式方法、问答式教学主体互动等的总称。发现并准确提出问题是推进释疑解惑的本质要求,直面并科学分析问题是打造“经师”“人师”的内在要求,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凝聚师生共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人生观这一部分内容,有必要依据教材修订后的内容,准确把握本门课程中人生观教育的“理”与“路”。党和国家事业赋予大学生的独特定位以及人生观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新时代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因。新教材呈现出来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实践逻辑,是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基于对新教材关于人生观教育逻辑理路的把握来解析人生观部分的内容,厘清人生观教育教学所讲之“道理”,为真正讲深、讲透、讲活人生观道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实现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科学转化,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核心在于共同价值命题与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两者的辩证统一。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灌输-启发式教学,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重要举措。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灌输-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层面进行:从宏观层面看,以专题教学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从中观层面看,以问题教学法破解教学难题;从微观层面看,以共同价值命题为基础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开展灌输-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田林 《河南教育》2024,(3):44-45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思政课”视域出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具有显著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对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要求,把中医药文化的榜样人物、实践案例、经典故事、传统美德等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并从整体性维度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思政大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相融通、相契合,是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源泉。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在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五个环节中,以讲故事、述历史、展历程等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貌,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践履,彰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高等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充分运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如何运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呢?就要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规律,抓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自我教育环节,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沈茹 《教育与职业》2015,(11):94-9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使课程能够真正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需要,调整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用鲜活的内容启迪学生、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使课程具有导向性、示范性、感化性、开放性,切实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知法""懂法""依法维权"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维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至关重要.文章以新时代法治思想为根本,立足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时代课题,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难、急,探讨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价值内涵,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基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要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关联性是其融入的逻辑起点,党和国家颁布的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政策规定是其融入的基本要求。为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其有效融入,应强化对其整体学术研究,将其精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邓卫 《广西教育》2023,(21):49-52
本文论述“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理基础,总结当前“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法治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并从提升“四史”教育融入实体课堂的感染力、打造“四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的地域品牌、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线上教学的新型格局、增强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史学素养等方面,提出二者深度融合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20.
谷骞 《文教资料》2015,(2):157-159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法治观念的强弱关系到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发挥"基础"课对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作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三条路径,以希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