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韩昌黎全集》的成语与《左传》、《庄子》成语的全面细致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先秦成语以不对称结构为主,而韩愈成语却是以对称的联合式独占压倒优势,反映了汉语成语在发展过程中对结构的优化选择;第二,先秦成语大都出自典故,而韩愈成语的语义基本上脱离了对历史典故的依附性,并且有着丰富的修辞陪义,词义直观性强;第三,比喻、对比,尤其是互文、重说这两种辞格在韩愈成语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反映了汉语成语对辞格的优化选择。韩愈成语诸方面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仿古文言的语言讲求形式的平稳对称、语义的凝练生动和讲究修辞造词的语言特色,体现散文语言发展的高度成熟。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在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表现程度不同。语音方面最为鲜明。语义方面弱之。汉语成语的非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语义方面。汉英成语不仅有字面意义组合重合的情况,亦有比喻义重合的情况,而且意义不重合的成语语义文化特征也未必强烈。另外,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颖 《双语学习》2007,(6M):130-131
语言与文化是同生共存的,不同文化的发展必然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而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恰好充分反映出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汉英成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比较汉语和英语中成语的语义特点、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研究其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探讨英汉成语的跨文化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4.
针对《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四字并列结构成语进行研究,探讨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语音、语义、语序等方面的特点,并试图寻找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历史发展和使用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线索,能够探寻出汉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蕴含,以及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探明成语的源流,对于正确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研究语义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语大多有源可寻,有书证供我们研讨。但现行的几部词典,如《汉语成语词典》、《汉语常用成语手册》以及新《辞源》、《辞海》等对成语的注释,常有不明源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是同生共存的,不同文化的发展必然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而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恰好充分反映出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汉英成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比较汉语和英语中成语的语义特点、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研究其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探讨英汉成语的跨文化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7.
“文起八代之衰”,名冠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把“务去陈言”“词必己出”作为不懈的追求,在散文中创造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成语,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令人惊叹的是,一篇不足八百字的散文《进学解》,竞成了二十条成语的源头,真可谓“字宇珠玑”。下面依据李一华、吕德申所编《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将出自《进学解》的成语集释于后,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部分,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起来却有很多困难。他们运用汉语成语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书写形式有误、语义理解有误、语义搭配不当、句法运用不当、语用范围不妥等。造成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乏对汉语成语语义全面正确的理解;第二,对汉语成语语法功能掌握不够;第三,对汉语成语使用语境了解不多;第四,成语工具书的误导等。  相似文献   

9.
熊义勇 《江西教育》2004,(24):46-47
祖国语言浩如烟海,汉语历史源远流长。闲暇时翻阅辞书.笔者发现.仅《中国成语大辞典》就收释古今汉语成语18000余条.为读者提供了成语的结构形式、语义内容、源流用例等众多信息。倘徉其中.感慨万千.古往今来.成语字字珠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给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以无穷智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语给了一代又一代为人师者以教育智慧,使得传薪播火的事业兴旺发达.代代相延.  相似文献   

10.
《夜航船》是明朝学者张岱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类书,其中汇集了先秦至明的各类语料,记录了不少产生于不同时代的成语。本文择取其中与动物相关的若干条成语,根据《夜航船》的记录,并辅以其他语料,对其溯源探流,进行语义分析,以期说明《夜航船》在汉语成语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祖延先生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这本大词典收成语约一万七千条,是迄今为止收成语最多的一本。它的最大特色表现在:成语成串以见其源流;语义分列以展现其发展脉络;资料丰富以显示其不同形态和种种用法。这本成语大词典将与主条在含义上或结构上有密切关联的条目串在一起,按语形语义和主条的远近关系排列,形成条目群,成为体例上的一大特色。如主条“粉身碎骨”之下集中  相似文献   

12.
《史记》全书共使用成语685条,对后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书中成语的起源、结构与语法功能、意义变化三个方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入了解《史记》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史维度剖析《淮南子》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有助于汉语成语史的深入研究。以习用性、定型性、完整性和表意的双层性为成语的判定依据,统计得《淮南子》成语331条,其中源自先秦或同时期更早文献的成语211条,源于《淮南子》的成语120条。引申沿用类《淮南子》成语经直接引用、换字法、减字法、凝缩法、节录合并法、捏合法、调序法或综合法等八种方法构成,原创类则通过截取语句、改换语素或语序、添加语素、简括故事或浓缩语句等五种方式在后世被改造为成语。《淮南子》成语的演变以形式演变和语义演变为主,前者包括成语内部语素和语序上的变化,后者包括理性意义的演变和色彩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它们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现在使用着的许多成语,就是从先秦两汉典籍和历代的笔记杂著,以及诗词、戏曲、小说等许多作品里边来的。其中有相当一批习用的成语出自《论语》《孟子》这两部古籍。据初步统计,甘肃师大中文系编的《汉语成语词典》中,收录《论语》成语九十七条,《孟子》成语八十五条,在该词典所收五千五百条成语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喻义深刻,民族色彩浓厚,是汉英词典翻译的难点。《汉英综合大辞典》对成语的释义基本做到了选义广泛,释义精练。然而该词典中有的成语翻译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讨《汉英综合大辞典》成语套译中的语义相关性、情感色彩和语义范围,再从宏观层次探讨典故成语的语源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史不绝书、食指大动、死且不朽"等3条成语的语源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通过对《左传》的用词习惯和词义所指的穷尽性分析,纠正了《汉语成语大全》《汉语大词典》等5部辞典对其语源的释义错误。并强调编纂成语辞典必须充分吸收前人的注释、译文、辞典等成果,根据语境及历史文化知识确定语源义。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语既是汉语言的瑰宝,又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但留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多困难,他们对成语语义的理解有偏差,对其句法功能不明确,对成语的搭配也不够清楚。该文从留学生汉语成语的学习偏误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成语学习的三方面的难点,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成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一书共留给今天71条成语,对后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成语源远流长,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稳定。本文对《荀子》成语的源流、结构、语法功能、意义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部典籍的思想观念的主张,积淀在语言特别是成语上,才是最有效的传播和落实。《周易》的汉语成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文化积淀的逻辑发展过程。《周易》经传合编时信仰和理性的同构、《周易》传播过程中的雅俗通约性和因易学发展而形成的自动套用格式,是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周易》在哲学、政治、伦理和一般社会交际等领域贡献了237条成语,这些成语成为它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表征;大量的天地成语和极少的“圣”字成语,是《周易》思维定势在汉语中留下重要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下的定义,从《孟子》一书中整理出262条成语,分为并列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支配关系、述补关系、连动式、兼语式及其他8类。《孟子》一书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书中的成语广为流传。《孟子》一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应该引起古汉语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