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奥利尔先生     
14岁那年,我被送往位于康涅狄格州的的切希尔学院读书。那是一所专门为家庭有问题的男孩子开设的寄宿学校。我之所以被送到这里读书,主要是因为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有酗酒的恶习。  相似文献   

2.
奥利尔先生     
14岁那年,我被送往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切希尔学院读书。它是一所专门为家庭有问题的男孩子开设的寄宿学校。我之所以被送到这里读书,主要是因为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有酗酒的恶习,正是因为她的这一恶习拆散了我们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父母离婚以后,我和母亲一起生活,照顾着她。直到有一天,已经八年级的我几乎所有的功课都不及格时,我的父亲和一位中学校长才决定把我送进这所以体育教学见长而且训练严格的寄宿制学校。这应该是我远离我那酗酒的母亲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并且他们认为这所学校也许能够给我提供一个从高中毕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家长》2012,(1):5-5
果果9岁时,父母离婚。此后,她就一直住在学校附近的寄宿班。每天放学后,别的孩子都被家长接走,她则自己到寄宿班,和那里的阿姨住在一起。果果的父母的关系很僵,离婚后,有关孩子的成长等问题,双方均通过亲戚沟通,这让果果左右为难。果果的父母曾对果果说,爸爸、妈妈两边你随便选,想要在哪儿都可以。可果果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果果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  相似文献   

4.
柯云路 《教育》2007,(3S):48-49
不久前,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她说: 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是背道而驰,希望他养成的好习惯,他一样也没有养成。在家的表现且不说,每次听老师讲他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让人心寒,甚至绝望。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7,(6S):1-11
湖南长沙一母亲来信说:我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五年级。成绩、表现都不能让人满意。读书怕累、嫌烦,碰到难题就不做,有时还不交作业。我的话他不听。有时还要与我顶嘴。怎么办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你读书的时候住过校吗?我从上初中就开始住校.一直到现在上职校二年级,已经5年时间了,我已经习惯了住校的生活。只有周末才跟父母家人聚在一起。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都会在寝室里“发扬光大”。每到晚上.我们寝室的同学都会选定一个话题来讨论.自己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或者高兴的事情.也都会在寝室里讲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7.
很久没有给孩子写过信,记得上次他给我的留言是:“亲爱的爸爸,学校要去春游,我想用你的照相机,要是你不给,我也不生气,我会爱你。”那时你在寄宿学校,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回复:“拿去吧,我的生命都可以给你……”那温馨的留言,让我想起你稚嫩的小脸和清澈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蒋红鹃 《生活教育》2009,(11):33-34
关于母亲要断乳的观点已经萦绕在我脑海里很久了。最近.接受了一位初一寄宿学生家长的咨询.似乎都是围绕着孩子的问题展开研讨.事实上。“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一大半在于母亲。  相似文献   

9.
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婚是不幸的。但是,有些生活在破碎家庭的孩子,在讲述如何适应单亲生活时,居然使用了“攻略”一词。或许,孩子们真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0.
11.
等一个农民的孩子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已经很难再回到学校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幼儿的音乐教育,一般来说主要是依靠父母、教师和幼儿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从某种意义上,父母在家庭中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校长消烟记     
那是一个有着湛蓝湛蓝天空的清晨。中学部的孩子刚下操,校长走过长长的走廊,习惯性地从二楼向下俯瞰。下面是一个狭长的过道。平常只有打扫卫生的孩子们挤在里面拣拾垃圾,别人少有光顾。偶尔八年级的孩子也聚在那里,背书,或者做背书的样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董剑林 《师道》2005,(1):33-33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有一个父母在美国开餐馆的女学生,由于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她感到压力很大,时常向她的父母诉苦。有一天她的母亲从美国打来电话对她女儿的班主任说:“看来我也不必要求我们的女儿在学习成绩方面取得好成绩,还是顺其自然好。”她还说:“在美国,孩子们在学校里几乎都是玩,在家根本没有读书,做作业,  相似文献   

15.
孙立平 《河北教育》2008,(11):32-32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收费较高,可以实行全寄宿制的学校,因此,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有两大特点:一是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好;二是留守学生数量多。我的班上就有19个这样的留守孩子。很多父母只能寄钱回家供孩子上学,无暇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有的孩子一年才能和父母见一次面,有两个孩子近3年没有见过父母了。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只是一个长期飘忽在外的身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期盼。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心理往往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16.
考上大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那一笔高昂的学费对我们这个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从我步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家里的负担就一下子加重了许多。为此,上学之后我就想着利用课余时间找个工作赚点钱,给家里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7.
在现在的家庭中,一个孩子长到十几岁,父母仍无微不至地关怀,其用意当然是好的,可无意间却堵塞了孩子自由思想与活动的空间。譬如现在一些家庭往往细微到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入睡,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都要过问,还要干涉。在这样环境中生活,即使物质上再优裕,也是很难忍受的。加上学校应试教育,从七八岁起,  相似文献   

18.
不可能先生     
萧海波  雪娃娃 《家庭教育》2007,(2X):I0009-I0010
[给爸爸妈妈的话]异想天开是一种能力,应得到尊重。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思维束缚在成人所划定的框框里,而让孩子失去天真与童趣。当你的孩子有奇特的想法时,请不要责备他胡思乱想,应给予他鼓励和引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母亲对孩子来说意义极为重大。母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母亲的环境是孩子最糟糕的环境。"对于人生刚刚开始的孩子,可以说只有身教,没有言教。母亲的身影便是最好的教材。孩子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身影,孩子这个时候还不懂得声音的意  相似文献   

20.
她出生在传统家庭,自幼在家里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没上过一天学,因此几乎没有同龄的玩伴。连在寄宿学校念书的弟弟也瞧不起她,嫌她孤陋寡闻,乏味无趣,从不肯花费太多时间待在家里陪她一起玩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