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8):659-663
本文结合人文地理的相关理论,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时间维度,从时间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对我国奥运冠军的产生时间以及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我国奥运冠军时空分布的特征及规律,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我国奥运冠军的分布地域特征明显,呈现集聚状态,主要在京津冀地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东北三省等5个区域集聚;省域分布不均衡;南方奥运冠军数量与分布密度均大于北方;从东中西部看,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现状;从人口地理分界线看,主要分布于东南侧人口密集地区;我国奥运冠军地理分布受到自然、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刘翔的成功谈我国田径运动员早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奥运冠军刘翔的成材之路为切入点,结合世界田坛优秀运动员的成长经历,强调对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的重要性;并从非常规运动员选材模式(同类别不同项群以及同项群不同项目之间交叉选材的可行性)、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延长以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等,多视角、多层次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有关体育部门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田径世锦赛快速力量项目的奖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田径世锦赛快速力量性项群奖牌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性别特征、项目属性特征和趋于分散化的特征;作为该项群竞技优势区域,欧洲整体实力的下滑主要体现在作为主旋律的东欧和中欧的衰退.我国应针对该项群格局的动态变化,制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获得过奥运金牌的我国运动员的年龄、性别、项目分布、地域分布以及成才背景特征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奥运冠军的年龄较合理,平均在22-24岁之间,女性年龄小于男性,不同项目冠军的年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征;我国竞技体育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女运动员的成绩相对较好;我国优势项目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获得的奥运金牌多;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国家投入、举国体制、探索创新、刻苦敬业等是获得奥运冠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175名奥运冠军成长、成才的关键时序节点数据进行分析与文献对比研究。发现:①成为奥运冠军的系统训练时间均值为13.85 a,在整个成才阶段的时序中,青少年训练时期最持久(平均5.66 a)且在性别和项群上差异较大。训练启蒙年龄与训练启动期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青少年训练只要在合理的年龄范围内,迟早都会“一样”成功,但过早专项化或不利于成年后精英水平的长足发展。②相较而言,奥运冠军成才时序中的“男长女短”现象更普遍,生理发育男晚女早的特征并非训练启蒙的唯一依据。③训练启蒙年龄按项目特点划分更合理,建议分为低龄、中龄和高龄3类。中国优势项目隔网对抗个人项群运动员成才属典型的“大器慢成”,其特征并不同于大多数基础性体能项目,相对而言,体能耐力项群男运动员或可晚起步而速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文献分析研究,发现有关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研究多集中于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竞技年龄和身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尽管以往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竞技年龄、运动寿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资料,但多数研究是分散的、零碎的,只是从一个项目进行研究一个或几个竞技特征,或者研究几个项目的一个竞技特征,而对一个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的一些竞技成长与状态规律的研究就很少,没有总结为一个项群的内在竞技特征规律。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出世界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性训练竞技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冠军的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学历、家庭背景、训练经历、地域分析及项目分布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26名男运动员和30名女运动员获得了金牌;1名瑶族运动员和55名汉族运动员获得了金牌;在体能快速力量类、体能耐力类、技能准确类、技能难美类、隔网对抗类和格斗对抗类项群获得金牌;奥运冠军的平均年龄为23.21岁;金牌主要来自于技能难美类和隔网对抗类项群。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的成长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奥运冠军的性别、民族、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训练背景、运动项群、从事运动训练各阶段的年龄年限、成长过程、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在夺冠人数与夺金数以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在人均夺金数上无显著性差异;夺金项目分布在7个项群,且各项群冠军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年龄与年限有各自的特征;来自于一般与贫困家庭以及直系亲属无竞技体育运动史的冠军占98.4%;88.9%的冠军有体校训练经历,61.9%的奥运冠军有高等教育经历,其成功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静  刘贺  何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4):93-96,113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特点和项群差异情况,为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对121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被试TMTIS问卷总均分为4.13±0.42,积极奋斗4.47±0.29,抗压性3.58±0.62,忍受伤痛4.32±0.35;技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抗压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t=2.819,P〈0.01),其余各项群比较,心理坚韧性的3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的差异特征。结论: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其中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较好,抗压性一般;心理坚韧性存在明显的项群差异特征,其中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低于其他项群运动员,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积极奋斗显著好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忍受伤痛显著弱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高于速度性和力量性项群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东京奥运会降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38金32银18铜载誉归来。中国奥运健儿在世界舞台为国家争光,在赛场拼搏为奥运增辉,生动展示奥运冠军形象,充分彰显了奥运冠军精神。深度探究奥运冠军精神的内涵与时代启示对于弘扬奥运冠军精神,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奥运冠军精神凝聚一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品格,彰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与理想追求。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对251名奥运冠军成长、成才的精神特征与成长规律进行分析。奥运冠军精神是培育体育精英人才的精神保障,是奥运赛场的灵魂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为人们敬仰和共同追求的精神力量。奥运冠军精神的内涵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凝练为“挑战极限、使命在肩,爱国奉献、团结拼搏,创新争先、奋斗有我”的精神。奥运冠军精神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新时代奥运冠军精神在发展理念、冠军特征、精神广度、价值内涵四方面均表现出“新”特色。新时代大力弘扬与发展奥运冠军精神,反哺助力奥运备战,为体育强国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1.
夏季奥运会是世界上规律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而夏季奥运会的"金牌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群体中的特殊人才,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各项目优秀运动员借鉴。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金牌运动员成才的影响因素,以揭示我国金牌运动员成才的一般规律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田径运动员成才率较低,以世界大赛前8名作为成才标准,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成才率仅为344%。本文以国内外部分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成长、成才经历为切入点,对影响运动员成才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培养优秀田径运动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环境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和总结辽宁运动员成长规律,为营造优秀运动员成长的社会环境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社会认同感高、家庭环境好、需求多元化、成长空间大、社会氛围好、激励效应显著已成为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社会调查法对维吾尔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维吾尔族传统体育分为嬉戏娱乐和身体素质两大类项群.其发展特征是:分布的广博性、地域的独特性;称谓的一致性、内容的差异性;项目的多样性、流传的普及性;竞技的占优性,技能的实用性.提出建议是:营造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适宜的生存环境;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做好传承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曹景伟  李军 《体育科学》2000,20(2):43-46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归纳法,以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田径决赛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以揭示田径运动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运动员在上述3指标上的量值模式及特点。结果表明;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运动员在上述3指标上不仅差异显著,而且其量值排序具有一致性。说明上述3指标可作为基础形态指标应用于不同田径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的科学选材。建议尽快建立中国田径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常模标准,以提高我国田径运动项目选材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希腊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八名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子竞技年龄要比女子更能表现出项群特征;速度力量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竞技年龄的分布较为分散,趋于向两端延伸,中间高的特征;速度性项群竞技年龄表现出前高后低的分布,特别是在27岁达到最高峰;组合性项群竞技年龄表现出向X±S区间集中的特征;女子各项群竞技年龄都表现出没有差异的图形走势,都集中在X±S区间内,其中年龄大的运动员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向着大龄化延伸。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地域差异、差异归因及项目地域适宜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我国男女田径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上述3指标具有特定的数值范围,并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其上述3指标依大小排序具有一致性,在身高方面均呈:全能>投掷>跳跃>短跨>中长距离>超长距离;在体重及克托莱指数方面均呈:投掷>全能>跳跃>短跨>中长距离>超长距离.我国男女田径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具有着普通人群的地域分布特点,即北方明显大于南方.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与纬度、日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气温、降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人均收入、人均GDP间呈极弱相关.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地域适宜性,并呈现出特有地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20,(2):151-157
目的将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成绩进行比较,并提出单项优先发展顺序。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并结合"双子模型"理论。结果和结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倒退严重呈震荡下滑趋势,成绩已远远落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中外优秀全能运动员的项群成绩结构一致,但我国运动员各项群得分均低于国外运动员,其中跳跃类项群差距最大;我国运动员仍处于突破速度项群阶段,世界优秀运动员已转变为突破爆发力阶段;单项成绩上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差距在跳高、跳远、200m项目上。"双子模型"视角下,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优先发展项目是:100m栏、200m;国外女子七项全能优先发展项目是:跳远、标枪。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游泳竞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逻辑归纳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竞技游泳比赛奖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北京奥运会竞技游泳比赛金(奖)牌呈分流态势,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世界竞技泳坛竞争格局不平衡,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项群地域归属特征;中国能与世界竞技高水平选手竞争的运动员不多,项目发展不平衡,总体竞争实力不强.  相似文献   

20.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胡凯和邓亚萍,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