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唯物史观以其理论架构的立体性、兼容性,和其动态运作的开放性与社会实践性,决定它在21世纪将与时更新,与时俱进,继续保持人类主流思想文化思潮与导向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哲学与现实维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技术创新一度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现在传统技术创新所积累下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困扰着现世的人们。笔者认为"技术创新生态化"将是摆脱传统技术创新困境的最好出路,并从哲学维度和现实维度剖析了"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哲学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中,技术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在世方式。因此,技术的形态是历史变迁的,在不同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技术,相应地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5.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建设发展的特殊成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的运行、锻造清正师资队伍和促进高校内控体系的完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要继续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洁意识渗透到师生的思想中,通过各种路径选择,充分发挥高校师生高度的自主意识,进而实现文化自觉,创造高校崇尚廉洁的治学和运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吕洪霞 《科教文汇》2009,(16):211-212
哲学是在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最终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不仅是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概括总结,而且对培育中国社会主导性文化精神,促进文化在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上的发展,以及文化哲学研究走向深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潇  石峻峰 《科教文汇》2013,(24):195-196
近年来,全国各地众多院校以校庆为契机兴建校史馆,校史馆在学校传承历史、彰显成就、展示特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档案部门在校史馆建设中应坚守文化自觉,更好地促进校史馆建设。  相似文献   

8.
沈潇  石峻峰 《科教文汇》2013,(8):195-196
近年来,全国各地众多院校以校庆为契机兴建校史馆,校史馆在学校传承历史、彰显成就、展示特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档案部门在校史馆建设中应坚守文化自觉,更好地促进校史馆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化育人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其本质体现了学生、教师和社会对高校育人价值的共同文化意识。当前,高校文化受网络异化、泛娱乐化等多元、多样、多变文化冲击,文化育人价值面临诸多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追求立德树人,遵循“三全育人”,从价值导向、框架体系、体制机制和内涵意蕴等方面构建高校文化“三全育人”的实践向度,是加速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以科学为研究对象,也就必然要把科学文化纳入到其研究的领域中.无论是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还是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都是在科学为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对科学的一种哲学反思,这种反思过程也就是科学文化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哲学和经济学表达了未来社会的思想。他不仅保留了早期著作中的人本思想,还加入了经济学实证思维,实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更完整地表述了未来社会思想。未来社会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为价值目标、以解决矛盾促进和谐为总体构想、以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根本途径、以增强共产主义思想和现实行动为具体方式,等等。该思想不仅发展了人的解放思想,还促进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融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人民性、整体性和发展性。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其未来社会思想至今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教育国际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中外文化的交锋、交融不可避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以及部分欧美留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认同情况.提出了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可能途径和注意点.力求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引导大学生担负起历史责任.使我国的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沿.  相似文献   

13.
科学哲学以科学为研究对象,也就必然要把科学文化纳入到其研究的领域中。无论是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还是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都是在科学为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对科学的一种哲学反思,这种反思过程也就是科学文化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技术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由此,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的控制本性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机制,促进技术的合理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8,(5):28-32
以南京市8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技术创造、创新扩散、技术维持三阶段,选取13个专利指标,从技术创新活跃度、技术创新优势度、技术创新扩散能力、技术创新影响力四个维度对高校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校在不同创新维度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在不同创新维度的优势与劣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不同维度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内容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实践本质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2):299-304
从“技术发明”到“技术创新”的概念漂移,隐含着一种技术创造观的变化。技术创新既是社会文化实践的积累,又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文化发展方向应是人文化、生态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角色在被赋予了"教书育人"这一天职的同时,在每个时期也被打上了不同的时代烙印。传统社会的教师主要扮演德才兼备的传道者、诲人不倦的授业者、知识的拥有者与权威的象征等角色;当代社会的教师主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角色;而在未来社会,教师将主要扮演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支持者、个性化学习顾问与评估者、人生指导师角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人们对手机的认识发生着变化,还体现在手机在不同社会的使用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规范,更体现在技术发展的制度环境所发生的改变.对此,从技术、社会、文化视角加以分析和解剖,从中揭示"手机与社会"的某种"变数",获得启示,相信会对未来手机技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在中国社会具有极为特殊的理论地位和历史使命.与其他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不仅仅是以一个现代德国的伟大哲学理论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视野中的,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始终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