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四十八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的北坡,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填满堆积的洞穴.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彩色插页第一面左图就是北京人遗址的照片.这一洞穴座南朝北,南壁临山,左侧洞壁上的标志是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地方.西南洞壁上有"猿人洞"三个红色大字,矗立在参观者面前的是北京人遗址堆积地层的剖面图.由于北京人在这里居住了许多世代(几十万年),因此,在洞穴中留下了他们的大量遗骨、石器、用火遗迹和与北京人同期生活的各种  相似文献   

2.
焦亚奎 《甘肃教育》2009,(14):F0004-F0004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旁的龙骨山上。70多万年前,北京人的祖先就生活、藏身和保存火种在龙骨山上的天然洞穴中。在漫长的几十万年间,北京人在洞中留下了大量的遗物以及他们的一部分遗骸。上世纪初,工人在开采石灰岩的时候,发现了这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洞穴。  相似文献   

3.
1965年广西文物工作队与桂林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桂林市郊,发现了60余处洞穴遗址和山坡遗址以及遗物出现点.甑皮岩洞穴遗址就是其中之一,接着做了小规模的勘探工作,发现了一些遗物.但在当时条件的限制下,此遗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甑皮岩洞穴遗址一度也面临着彻底破坏的危险.幸好,在有关领导与我市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遵循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4.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0世纪20年代出土的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使用口店闻名于世。最为著名的是“北京人”遗址,因1929年出土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震撼了世界学术界。 “北京人”最早懂得用火和保存火种,还懂得选取岩石、制作石器,利用原始的工具从事劳动。  相似文献   

5.
革命纪念地遍布全省老一辈革命家故居 ,有荔波县的邓恩铭烈士故居 ,安顺市的王若飞烈士故居 ,铜仁市的周逸群烈士故居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贵州 ,留下了不少遗迹。最著名的是列为国家级保护的“遵义会议会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的住所等。此外 ,还有红军在黎平开会的会址、四渡赤水纪念碑等。古文化遗迹和古墓较多远古文化遗迹有 :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桐梓人岩交洞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普定穿洞古文化和兴义猫猫洞古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平坝飞虎山洞穴和松桃虎口。它们表明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古墓葬及历史人物墓 :如战国…  相似文献   

6.
“洞穴喻”是西方哲学的经典寓言,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三个隐喻之一,它包含柏拉图哲学基本理论和观点.在“洞穴喻”中,柏拉图以“洞穴”喻世,来说明现实世界中两种不同本质人的不同境遇,一种是特立独行、有思想、自由求索积极上进的有识之士;另一种是逆来顺受,不愿接受改变的无知之徒.“洞穴喻”带有一定的启蒙之意,也是西方哲学史早期启蒙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相似文献   

8.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相似文献   

9.
史前人类文化遗址已发现的计有:(一)旧石器时代 1.初期中国猿人文化“中国猿人北京种”即俗称的“北京人”发现於北京西南五十四公里的周口店。地质年代属“更新统”的初期,是猿人向现代人类的过渡型态。 2.中期河套文化发现在黄河河套的萨拉乌苏河 (即红柳河)岸及银川东南的水洞沟等地。地质年代属“更新统”的中期。 3.晚期山顶洞文化发现在“北京人”产地龙骨  相似文献   

10.
melony 《学与玩》2022,(11):44-45
<正>极其危险的洞穴救援让我们一起回溯一下真实的事件吧!那是2018年夏天的泰国北部,当时正值假期,少年课外足球队“野猪队”的小队员们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训练。训练之后,12名队员连同助理教练一行13人,决定去当地有名的“睡美人”洞穴探险。这个天然形成的洞穴就像迷宫,全长10千米,有着丰富的石笋和崎岖的钟乳石道路。由于岔路奇多、幽深复杂,每个狭窄通道都有可能通向死路,这就使得整个探险过程更加刺激和神秘。13人进洞之后,意外还是发生了:外面突降暴雨,洪水倾泻而来,堵住了洞穴出口。更可怕的是,由于水位不断持续上涨,这13人被逼进洞穴的更深处。洞里没有任何信号,求救信息发不出去。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描述的是只能看到“影子”而看不到真相的囚徒走出洞穴后看到美好景象的故事。他意在说明:于现实世界生活的人,由于缺乏哲学式的思考,只凭借狭隘的感官去认识整个世界是不可靠的。这一理论之中的“影子”“囚徒”“挣脱锁链之人”在现实世界中都有其特定含义。而这一理论所体现出来的敏于观察、敢于直面痛苦和哲学王的思想是其真正目的。“洞穴理论”在述说自身的同时,也充分展示出“理念论”的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意义。在当今社会,“洞穴理论”所蕴含的人性问题、真理问题及其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房山文化源远流长,贯通古今;房山文化博大精深,底蕴厚重。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享有无法取代的地位.早已被列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正是我们致力于开发《房山文化》地方课程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理解存在是理解教育、定位教育价值的出发点。柏拉图的著名隐喻“洞穴囚徒”描述了人的存在景象,在表达人的“洞穴”命运的同时赋予教育根本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基本实现教育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教育如何帮助受教育者超越存在的洞穴进而成为主导各自人生的舵手,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不带偏见和成见的探索精神的人变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杨洪 《地理教育》1993,(2):15-16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我国的故宫、长城、胃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和敦煌莫高窟为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和1990年该委员会又分别批准我国的泰山和黄山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使中国的风景名胜更加扬名世界。  相似文献   

15.
幽深洞穴     
<正>“好……好冷啊!”雪儿妹妹将自己缩成一团,身体不受控制地发抖。“这里的气温,很奇怪!”史密斯博士警惕地看看四周,“明明构造并不特殊,气温却越来越低。”我们不知道是如何来到这个洞穴的,醒来的时候,就待在这个洞穴里了。点评:开头交代主人公误入幽深洞穴,危机四伏。地上有一个小背包,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洞穴喻”形象地说明了世界有可感领域和可知领域两个部分。可感领域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可知领域是“善的理念”的世界。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内涵表现在:要达到对“善的理念”的把握,灵魂要发生一系列转向,最终回到它的本真状态。柏拉图“洞穴喻”给我们的伦理启示:真正能够达到对理念把握的人是很少的,这不仅需要伟大的心灵智慧,更需要承担人类责任的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远古300多万年漫长历史混沌阶段,洞穴、林野的的作用显著,不像后来科学、技术那样越来越起主要的作用;远古蒙昧阶段工具亦不如后来所起作用显著。“洞穴文明史”即那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史。文中以东亚系统为典型,论述了诸如“洞穴与林野的历史场”;远古人类“穿过几百万年时空隧道”;“远古人类对活动场所随机地精心选择”;以“手足功能的结合”之人类体能适应自然条件;而到“洞穴文明的晚期演化场”才出现了半地下坑穴半地上建筑的住处,此前数以百万年计的人类则住在了天然洞穴之中。在中国和日本都留下了丰富的洞穴文化遗迹,而且由东亚各族远古穴居活人对死人的纪念——墓穴,这种普遍而长久的埋葬习俗之沉重负担,反证了东亚远古洞穴文明的普遍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第一编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群 重要名词:北京人。 一般掌握:元谋人的大致情况:发现地点和距今年代。 第二章 氏族公社 一般掌握:山顶洞人和半坡遗址的大致情况。仰韶文化的主要特点。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特点。“禅让时代”含义。 第二编 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位于南海北部,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它在地理上与两片时区非常靠近,在文化上与两广地区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海南与两广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试作初步的探讨。到目前为止,在海南岛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地点达200余处。按其地理环境和遗址特征可分为洞穴、沙丘(包括贝丘)和山坡(或贝丘)遗址三种类型,按其年代则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遗址位于三亚市东北面约10公里处的一座石灰岩孤山的南面。遗址堆积大致分为三层,上层为近现代扰乱层,中层为灰色砂质胶结主,含古‘人…  相似文献   

20.
张乐 《今日教育》2014,(7):84-85
教学机智就是教师能“读懂”或理解此时此地的课堂情境以便做出恰当的言行。如果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来描述教师教学机智生成阶段的话,那么洞穴理论中“洞穴的囚人”把洞壁上的影子误认为现实可以看成是教师的“前机智”阶段;痛苦看到影像与实物致使他眼花缭乱产生“火花”可以看成教师的“孕育机智”阶段;能够分清影像和实物可以看成教师的“机智生成”阶段。可见,教师教学机智的生成“镜像”正是教师从“前机智”到“孕育机智”再到“机智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生成实践性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