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跆拳道是一项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品行教育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如何将跆拳道教学与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该研究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背景,深入探讨和研究了跆拳道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实现途径和影响,旨在推动跆拳道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该文阐述了课内外一体化跆拳道教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将跆拳道与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跆拳道对学生身心健康、品行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在实践策略方面,该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课程设置、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效果评估方面,该文分析了课内外一体化跆拳道教学在学生素质提升、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引入微课教学,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举措,同时也给院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高职院校引入微课教学展开各种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慧 《精武》2013,(24):89-89,91
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使学生不仅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不仅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同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生体育需求,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局面。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跆拳道教学改革提出相关对策,跆拳道运动在高职院校发展更好。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阐述跆拳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论述高职院校开设跆拳道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制约开展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跆拳道运动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依据慕课视野,借鉴各种文献资料和深入探索的方式运用慕课教学模式加速体育教学课程的创新过程,同时将慕课模式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采用吸取优点的方式,将慕课视野下的教学价值凸显出来,以此促进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微课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几个特点,力求提升对微课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如何优化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话题,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因此本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为例,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并与实训平台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根据“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提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建议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按需设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推行“走班”式教学模式,实施动态的体育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类教学资源的分析,阐明了已有教学资源实用性不强及利用率不高等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微资源”建设对教学模式、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影响,指出了教学“微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亚设  庞建戎 《武当》2023,(8):58-6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和重要场所,在推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群体,其人才培养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对学生在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立德树人也同样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时代的变革在对我国教育领域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矛盾的涌现都对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体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一部分,对于思政教育也具有独特作用,其中思政教育在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课程中的渗透成为思政教育思路创新的重要途径。由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跆拳道精神为背景,对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谭飞  谢晓清  吴明惠 《武当》2022,(9):94-96
主体参与性教学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往和教学学习。在大学生跆拳道选项课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性教学,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到跆拳道学习活动中,与跆拳道教师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主体参与性教学在大学生跆拳道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更加注重注意学生在跆拳道教学中的个性化发展,主体参与性教学对跆拳道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跆拳道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将重点研究和分析主体参与性教学在大学生跆拳道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基于主体参与性教学模式的分析,探究在跆拳道选项课教学中运用主体参与性教学模式的影响,并分析主体参与性教学在大学生跆拳道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设计与实施,旨在不断激发大学生跆拳道选项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专业育人的角度,将关注的视角对准青少年跆拳道教学,希望能够通过“全人教育”理念的引入来实现跆拳道教学改革新发展。为此,首先对“全人教育”理念相关内涵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结合现阶段青少年跆拳道教学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从理论设计、实践路径两个不同的方面,详细介绍了“全人教育”理念下青少年跆拳道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学跆拳道教学越来越向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应用等综合能力提升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学生在跆拳道学习中的综合能力提升,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是跆拳道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中学跆拳道教学中发展,本文针对"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中学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进一步提升跆拳道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跆拳道综合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前景入手,分析了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定位,提出了促进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策略,旨为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我国打造健康中国助力。  相似文献   

15.
庄永波 《灌篮》2021,(2):83-83
在“阳光体育”这一理念被提出后,各个学校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体育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不少教学项目也有所调整,不仅仅是足球、篮球等常见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逐渐增多,其中,跆拳道这门教学课程被很多高职学生所选择。本文阐述了“阳光体育”的含义,分析了高职跆拳道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对高职跆拳道教学改革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进入信息化教育时代,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而本文就高职数学教育中引入“微课”教学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而展开讨论,为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丁振亮 《体育世界》2013,(11):90-91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跆拳道运动在我国高职院校推广的意义及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推广跆拳道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旨在为我国高职院校跆拳道运动的推广普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比赛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比赛教学法的含义,结合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了“比赛教学法”在排球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旨在增强学生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地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跆拳道是一种能增强体质的运动,习练者可以在运动中学习到很多自卫手段.跆拳道进入高职院校后,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当前跆拳道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只有重视跆拳道运动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的良...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它更好地利用多方面资源,使学生及教师获得以往常规课堂所无法给予的新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面逐步走向“精”与“专”,老师也拓展了知识面。但受教学内容、时间及追求拍摄效果的限制,“微课”中教师个人魅力不能尽情展现。而且,“微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这种教学方式能否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