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坚持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2.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进步的坚定意志。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在遵循整体性、发展性、时代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为重点、以民族复兴教育为目标的内容体系。面对新征程所提出的新要求,为推动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落地见效,还需加强思想引导、强化组织引领、营造良好氛围,以此促进优质内容发挥更大势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逐渐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知、情、意、行在践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和理解、培养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情感和责任感、磨练大学生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规范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心理育人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要素。该课程本身蕴含大量思政元素,与大学生思政课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知情意”是个体基本心理活动,“行”是前三者的表现与实施;“知情意行”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脉络。文章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教育主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构建“知情意行四维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从“知通”“情牵”“意坚”和“行践”四大课程设计维度,做到“线上线下全覆盖”“课内课外全融通”“全员全过程共育人”的体系保障,力求实现心理成长与道德发展相统一,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6.
张洋 《林区教学》2020,(4):8-10
德性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学生的德性养成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具有奠基的重大意义。在知情意行视域下,对德性探源、德性的内涵以及中学生德性的养成作初步探讨,以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师教育中至关重要。为了使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富有成效,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调研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知情意行”的视角出发,探寻“知情意行”与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在关于师德培育方面的建议。研究发现:当前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设置无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师范生自主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能力较弱,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讲授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因此,需要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作用、完善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要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面。高校要切实加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养成教育,牢牢抓住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教育引导学生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内化成为人格的一个部分,做践行“八荣八耻”的模范。  相似文献   

10.
略论“知情意行”行为辅导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献  郑岩滨 《教育探索》2004,(4):100-103
“知情意行”行为模式是人的高级行为模式。根据“知情意行”行为模式,对教师行为作出诊断并进行针对性辅导,是一种提高教师行为水平的有效策略。在学校全面管理中,可以通过创“情”、设“意”、明“知”,提高整体教师的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视角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可以从主体、资源和环境等角度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供新的思考。优化文化生态是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主体发展的迫切需求、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及其生态环境特殊性的必然诉求。因此,高校要立足大学生实际、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协同家庭、社会合力,构建以人为本、根植本土、一体共生的文化生态体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同伴教育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并在众多领域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同伴教育对个体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都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助推其快乐交往、积极合作。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同伴教育关系进行审视,旨在为同伴教育模式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9年6月以来,许多香港学生参与各种暴力活动,一些人甚至公然鼓吹"港独",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的形成发展规律,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教育帮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西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一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二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协同性仍需提高,三是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和稳定性亟须保障。教育帮扶不仅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困难群体的幸福感和认同感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还有效改善了西部地区教育基本面貌,有助于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面向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涉及改善硬件条件和丰富软件资源的帮扶政策先后出台和贯彻执行,为破解西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提供重要思路。教育帮扶视角下西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完善与优化,应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根本,完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补充教育资源,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实做细,做到有形、有感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知行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巧设内容,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把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以微粒观中“微粒间相互作用”教学为例,探索在教学中通过“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建构微粒观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落实,需要充分发挥学校课程的育人价值,以学科教学和多学科交融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包括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大路径。分科课程中以历史、思想政治、语文三科为核心,综合课程则分为多学科知识综合化和知识与实践综合化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明理,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沉淀中明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辩论中明晰历史虚无主义的诡辩歪理、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中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学史增信,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对旗帜道路重大选择的坚定执着中、形势危急的重大转折中、对重大挫折的科学态度中增进"四个自信"。学史崇德,要能够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中明大德、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中守公德、从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中严私德。学史力行,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工作宗旨中学会毕力躬行、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学会竭力而行、从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中学会亲力实行。  相似文献   

20.
管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提升管理育人的实效性对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管理育人的实效性主要取决于大学生对管理育人的接受程度。管理育人接受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在高校管理育人过程中,由于一些管理者管理理念和方法滞后,育人能力不足,品德素质参差不齐和协同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在育人实践中存在割裂大学生知情意行统一性的现象。遵循管理育人主体与对象知情意行协同互动规律,高校管理者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示人和协同联动,可以有效推动大学生知情意行协同发展,切实增强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