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人情味的童话。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特点,引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结合生活感悟,走进文本深处,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感悟朋友间的真情。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为了能巧妙揭示课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本课最后的拓展实践做好铺垫,上课前可安排学生用彩纸折纸船。上课伊始,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呀!看这只小纸船折得多漂亮!(边说边贴纸船并板书:纸船)老师这儿也有一件手工制品,但它可不是折出来的,想看吗?(出示、板贴风筝)大家一块说这是什么?(板书:…  相似文献   

2.
正杜老师:"风筝"一词首先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4页,"筝"标注了第一声调符号。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中也出现了"风筝",但是教参中强调"筝"要读轻声。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对"风筝"一词中"筝"的注音也是轻声。我想请教您,哪个读音是正确的?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八小学孙怡孙怡老师:风筝的"筝"在普通话口语中,是读轻声的,因此《现代汉语词典》中"风筝"的注音为  相似文献   

3.
正《纸船和风筝》是刘保法的一篇拟人体童话,原名"四十九只风筝和四十九只纸船"。文章所在的单元的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情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承载着丰厚的情感和内涵。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漫步于《纸船和风筝》,先沉入故事情节品味感人情谊,再站上言语高点细看教学风景。一、走进故事,一波三折话情谊"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  相似文献   

4.
栋梁 《初中生》2015,(31):28-31
风筝,亦称纸鹞、纸鸢,闽南语称风吹.古代称之为"鹞",北方谓之"鸢".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时,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 一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风筝的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改用竹子作为风筝的材质.  相似文献   

5.
一堂语文课,我在上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纸船和风筝》。"当松鼠把一只只小纸船放到小溪里,他会在小纸船上写些什么呢?"学完了课文的最后一段,我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由于先前我带领学生充分融入了故事的情境中,孩子们一个个都很激动,纷纷举手了:"对不起。""祝你永远幸  相似文献   

6.
风筝     
相关课文:《放风筝》、《纸船和风筝》 《放风筝》让我们在游戏中尽情享受了春天的快乐。在《纸船和风筝》中,风筝连接了两个好朋友的友谊。关于风筝的趣事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和风筝有关呢。  相似文献   

7.
一激趣导入,引发期待 师:老师先来考考你们——"鸢",认识这个字吗? 生:这个字读yuān. 师:真了不起,连"鸢"字都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遇到这个字不认识,就问爸爸,是爸爸告诉我的.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能在看报纸时学习识字.再来考考你们. (出示)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指名读,齐读) 师:这首诗里的"纸鸢"说的就是"风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风筝.来,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风"的第二笔是横斜钩."筝"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过去人们做风筝一般用竹片做骨架,所以"筝"是"竹"字头.写"筝"字时,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这样风筝才能飞得稳、飞得高.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在一节作文公开课上,教师把怎样做风筝的过程示范了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用带来的材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做一个风筝,再把自己做风筝的过程说一说,并写下来。大部分学生做风筝都不够成型,有些甚至就要散掉了。这个时候,有不少的学生手忙脚乱准备重做。教师看看手表,说:“因为时间关系,风筝就不重做了。请同学们说一说做风筝的过程,要求用上连接词———先……接着……然后……最后……”除了个别的“好学生”放下手中的活计,大多数学生仍然在关注重新来扎一个像样的风筝。老师有点生气了,要求学生们都背手坐好。虽大部分坐得端正,但不少学生还…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友谊”为灵魂 ,以“纸船和风筝”为线索 ,讲述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动人故事。虽然他们的友谊有过波折 ,但纸船和风筝又让友谊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课文语言优美 ,感情真挚 ,是对学生进行维护友谊、友好相处的范例。本文的三幅插图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对学生的朗读感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至七自然段 )生字较多 ,第二部分 (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情感丰富。生字既要会认 ,又要会写 ;生字读音难点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  相似文献   

11.
(教学第一环节,学生自主设计朗诵,略) 师:今天,冰心奶奶决定再一次修改<纸船>,她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次诗歌评改会,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哦. 生: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太随便了,表现不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相似文献   

12.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入情入境读语文,灵活变通用语文。我的理念是,我读故我在,带着孩子们好好读书,一定能读出一片新天地。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倾情执教了《纸船和风筝》。一读,字词进文本师: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做上记号,不会读的可以请教文后的拼音老师,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学生随文识字,读后巩固)师:我们把汉字宝宝从文中请到大屏幕上来,请同学们清晰、响亮地  相似文献   

13.
裴德花 《山东教育》2009,(10):22-23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相似文献   

14.
纸船和风筝     
小松鼠和小棕熊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小松鼠住在山上,小棕熊住在山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从小松鼠家门口一直流到小棕熊家。小松鼠最爱做纸船,纸船顺水漂到小棕熊家;小棕熊最爱做风筝,风筝迎风飘到小松鼠家。  相似文献   

15.
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下面我就《纸船和风筝》这一课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一、课前活动课前教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彩色纸。  相似文献   

16.
赵剑 《贵州教育》2012,(24):43-44
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学生想法,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切忌不能将开放式教学混用于放羊式教学,要像放风筝一样,不管风筝怎么飞,心里要有根筝绳,使学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开放式教学中,由于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7.
二月,春天的脚步已经近了,又到了放飞风筝的季节,如果亲自动手做一个漂亮的风筝,并将它放上天,应当是这个春天最令人高兴的事了。近日,记者专门赴彭州采访了四川省风筝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彭州市风筝协会副主席、西华大学副教授李志凡爷爷,请他给同学们介绍有关风筝的知识。走进李志凡爷爷的家,就仿佛走进了一个风筝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客厅墙上的三只硕大无比的工艺风筝,华丽的宫廷气派与高雅的文人气息相结合,让人有超凡脱俗的感觉。据李爷爷说,在外面是绝对看不到这样美丽的风筝的,因为这三只"招财进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片段)活动(一):猜一猜。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师:这些风筝只能看到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风筝?在学生猜出分别是什么风筝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只有一部分的风筝能飞上天吗?为什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它们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学生猜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以上风筝另一部分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教师出示“金鱼风筝”的纸片,接着把风筝对折,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发现…  相似文献   

19.
课文《纸船和风筝》,其中“祝福”两个字要求学生会认、会写。下面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案例1: 教师读完课文.开始领学生学习字词,将生词一股脑出示在黑板上.指着生词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呢.小和尚念经似的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20.
第五单元的一组课文,展现了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小刺猬热情鼓励小獾,小獾感激他;松鼠和小熊因纸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吵架后,又通过纸船和风筝重归于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