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好对农节目是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任务。自1996年以来,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浙江省广电局)以"有形之手"推动对农传播的坚持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和组织推动,做大了浙江省对农传播的规模,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对农传播的立体格局,以对目标受众的全方位贴近,增进了对农传播的实际效果,为各地加强对农传播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烙 《东南传播》2013,(9):52-5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对农传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农传播成了当下热门的话题。近些年手机和网络在中国农村普及率不断增高,应该如何结合二者的优势,让它们在未来的对农传播过程中发挥合力?重新定位对农传播的受众、传播者,建立新型的新媒体对农传播模式,发展以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手机为客户终端的新媒体对农传播体系,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对媒体议程设置提出了全新的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视角、报道要求,形成了崭新的媒体语言社会环境。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报道为例,目前,媒体针对农业宣传报道这一资源,一改过去对农传播、对农节目、对农宣传的理念.转换为“为农传播”新思路。“对农“与“为农”仅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农广播在覆盖、传播及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推动对农广播进一步发展,更好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还需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对农广播自身也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针对性、贴近『生和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传播体系建构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发现,在桂东南新农村建设中对农传播出现了分化和失衡,为了改善和优化当前对农传播格局,政府是解决对农传播难题的关键,应以政府为主导,媒介积极响应,农村受众素养同步提升的务件下,构筑"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本"的新农村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6.
做好对农传播是广播电视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增长点。搞好农村的受众调查是准确把脉对农传播的起点,更是做好广播电视对农传播的要点。对西部地区陕西西安郊县和东部地区浙江萧山的两篇农村受众调查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农村社会的整体变革,对农传播也将出现新的格局.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对农电视传播观念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提出了对农电视传播新观念的两个发展方向,即知识传播向价值传播的转向,以及相关联的城市电视媒体在对农传播中具有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霜 《东南传播》2015,(2):105-107
本文概述了媒体在对农传播中阶段性的变化;分析了当前阶段新媒体在对农传播中的优劣势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新媒体在对农传播中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现状 1.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缺失 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的缺失首先表现为报纸的时效性差,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村受众难以通过报纸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而失去了对农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农广播在覆盖、传播及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推动对农广播进一步发展,更好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还需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对农广播自身也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针对性、贴近性和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数字党报逐渐成为党报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在村村通网、户户联网的新形势下,对农传播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对信息的接收方式也多由报刊、广播电视变为网络的形式,对农传播是党报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亦是数字党报的重要发展与改进方向.数字党报对农传播该如何发展和改进?本文以“南方农村数字报”为例,对数字党报对农传播模式”的效果、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占琦 《声屏世界》2017,(6):26-2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意义重大.但农业栏目不好做,农业节目没人看,是对农传播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农业电视节目遭遇的最大难题.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对象、传播介质、传播形态均已发生变化,电视农业节目也应调整传播模式,融合新媒体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的传播特色和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其它农业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化导致的城乡传播分化对对农广播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对农广播的现状和问题,试图剖析城乡传播分化背景下对农广播的发展战略,以期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对对农广播边缘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牛颜 《新闻知识》2013,(7):22-24
广播以其所具有的传播快捷、随意性强、容量大、互动传播、收听成本低等特性,满足了像贵州这样处于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山涧水边、家里外出随时收听,以便能接收到最及时、最实用的丰富资讯。目前贵州对农广播没有专业频率,对农广播栏目也屈指可数,应对媒介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贵州对农广播必须充分利用与发展本土文化特色和优势资源,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的传播原则,重视农村广播,加强政府职能,壮大县乡广播机构作用;建立长效对农广播机制;积极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广播"三网融合";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拓展对农广播合作平台;创建对农栏目品牌,创新对农节目内容,从而促进农村广播在贵州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姚莹 《中国广播》2017,(9):13-16
近年来,传统媒体的农村受众群体存在严重流失现象,给对农广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新形势下,对农广播要如何在困境中把握话语权,实现对农广播引领先进文化、助力"三农"发展、服务和娱乐农村受众的功能,已经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为例,就利用"一种传输、四种到达"传播理念指导对农广播实践,阐述了更新理念在对农广播构建全新传播运营模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葛彪  曹铮  赵永兵 《新闻窗》2008,(4):48-49
对农传播的效果是否能达到传播的目的,首先要看涉农信息是否能到达其“目的地”,即对农传播的受众。受众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有的媒体信息分布格局中,农村一直是信息匮乏地区,对农传播失衡的状况一直很难得到改善。笔者认为,政府是解决对农传播难题的关键。应该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在政策及资金支持下,一方面组建专门的媒体——对农电视频道,搭建对农信息传播平台;另一方面,组织其他辅助传播方式,培养农民的媒介素养,构建一个完整的对农传播系统,从而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为主导的对农传播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发扬 《当代传播》2007,(6):108-110
在我国现有的媒体信息分布格局中,农村一直是信息匮乏地区,对农传播失衡的状况一直很难得到改善.笔者认为,政府是解决对农传播难题的关键.应该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在政策及资金支持下,一方面组建专门的媒体--对农电视频道,搭建对农信息传播平台;另一方面,组织其他辅助传播方式,培养农民的媒介素养,构建一个完整的对农传播系统,从而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冰冰 《新闻界》2012,(9):26-29
近年来,国内广播事业再次进入繁荣期,地方性电台、全国性电台、专业性电台都不断改革更新,促进自身发展。但大多数广播电台都是面向城市受众,很少将市场定位于我国农村。少数以农村居民为目标受众群体的广播电台也往往不能以农村受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传播工作,从而导致我国对农广播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发展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对农广播的现状,分析我国对农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和加强对农传播是时代责任的观念,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者提出应确立“为农传播”的理念,真正重视有关“三农”问题的新闻传播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为农传播”的实务活动。以前的“对农传播”和我们现在要提倡的“为农传播”, 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传播理念:前者把农民作为传播的纯客体、对象对待, 后者则把农民放在主体地位来考虑。另一方面。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业迫切需要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即及时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受众群体。有人“预言”: 继都市报之后,农民报将是下一个报业市场竞争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