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索国内外5个大型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按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认定的证据水平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分级,统计与分析体育锻炼各变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形成体育锻炼延缓老年人认知衰退量效关系的专家共识。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3次,中等强度,每次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抗阻运动对执行功能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2次,中、高强度,每次60 min,锻炼周期为24周;多成分运动对整体认知、记忆、执行功能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3~4次,中等强度,每次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对整体认知功能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3~5次以上,中等强度,每次锻炼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36-34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运动干预对40~49岁体力活动不足女性心肺耐力的影响,从不同指标揭示心肺耐力的适应变化情况,进而为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提供数据化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Shapiro-Wilk检验数据正态性,用Three-Way ANOVA进行交互作用和主效应分析。结果从最大摄氧量指标上看,在小量中强度组增加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中强度组增加的结果非常显著(p<0.01)。结论每周进行150min的小量中强度运动、 90min的小量大强度运动以及180min大量中强度均能促进体力活动不足中年女性的心肺耐力的提升,其中每周进行90min的小量大强度运动可能是引起心肺耐力提升的最小运动剂量,即强度的作用更大一些,及增大强度后可以缩短运动时间,以达到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3.
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探索可能产生较大干预效应的运动方案。结果表明:(1)运动锻炼对产妇抑郁呈大效应量干预效果;(2)运动内容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依次为有氧运动、组合练习、抗阻练习;(3)单次干预时长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分别为30~40 min亚组、60 min亚组;(4)4-5次/周的干预频率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最大,且干预效应随干预频率减少而减少;(5)持续3-4周至24周的运动锻炼均对产后抑郁产生了良好干预效应,12周左右运动锻炼的干预效应最好;(6)练习形式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依次为集体练习、个人练习。结论:(1)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状,产后运动可能优于产前运动干预效果;集体锻炼可能优于个人锻炼干预效果;(2)每周锻炼4-5次、每次锻炼持续30~40 min左右、共持续12周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更有可能获得改善产后抑郁的理想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综述瑜伽对产前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包括干预内容、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因素对产前抑郁症干预效果的影响,以及瑜伽干预方案、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和瑜伽抗抑郁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瑜伽对产前抑郁症的干预效果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包含体式、呼吸、冥想、唱诵和放松术等的综合瑜伽练习效果优于仅是体式的瑜伽练习。孕13周以上无产科或内科并发症或禁忌症的孕妇,每周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合计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的瑜伽练习,每次练习30~60 min。一次瑜伽练习也能够改善抑郁情绪,干预效果与练习总时数呈正相关。瑜伽对产前抑郁症干预的机制是对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内分泌系统调整、压力改善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多系统效应,主要体现在:1)降低皮质醇的含量,增加催乳素的分泌功能;2)改善压力反射反应,增强应激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症干预效果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为以一定的纳入标准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纳入符合文献11篇,并且通过Stata13.0元分析软件进行效应量分析,元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的14篇文献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症具有干预效果;(1)前后对照实验d=0.986,95%的置信区间为(0.620,1.352)。(2)敏感性分析和偏倚性分析结果显示元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3)锻炼时间、锻炼周期、干预方式、锻炼频率、都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周4次以下,每次运动60min以上,中等强度并且以12周以上为指导方案。(4)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大学抑郁患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对我国大学生焦虑情绪影响,寻找降低大学生焦虑的最佳运动方案。方法:制定检索策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11年1月起至2021年3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的"meta"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评分SMD=-0.98,95%-CI[-1.25;-0.70],z=-7.01,P <0.01。亚组分析发现,球类运动与有氧运动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明显好于进行运动;每周2次以上运动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好于每周进行2及以下;进行大强度运动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明显好于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明显好于进行小强度运动;每次锻炼30-60min与60min以上的锻炼效果不存在显著区别。结论:各种运动均能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中大强度球类或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min以上,每周运动三次及以上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Fs)及全脑体积的影响。方法:26名MCI老年人参与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年龄(74.77±6.04)岁]与运动组[n=12,年龄(73.83±7.51)岁],运动组进行20周多模式运动干预(60 min/次,3次/周)。评估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全脑体积及外周血清NFs水平。配对比较干预前后各类数据变化,并对认知功能变化与NFs、全脑体积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后MCI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言语流畅性显著提高(P<0.05),逻辑记忆与执行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外周血清NFs水平升高、脑灰质体积增大、脑脊液体积缩小、脑组织分数占比提高(P<0.05);注意力与言语流畅性变化与脑灰质体积、脑组织分数,外周血清NFs水平的变化相关。结论:多模式运动干预可改善MCI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与言语流畅性,提高血清NFs水平,引起脑灰质体积增大,脑脊液体积缩小,脑组织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统计方法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实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手动二次检索,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2年3月,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共13篇文献,16个研究,602名受试者。结果 经颅直流电刺激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MD=2.96,95%CI:-0.68~6.61)未见明显改善。亚组分析显示,每周干预频率至少5次,时间20~30分,干预周期2~12周,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4.05,95%CI:0.09~8.00)。结论 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显示经颅直流电刺激比假刺激或假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未来需进一步探讨不同刺激参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处于不同时期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女性健身锻炼适宜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楠  王松涛  王安利  王正珍 《体育科学》2005,25(8):62-66,7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锻炼强度对中老年女性各项机能指标的影响,探讨中老年女性健身的适宜强度。方法:受试者以心脏功能能力(FC)的30%~45%、46%~60%、61%~75%作为运动强度随机分组,进行每周3次、每次达到靶心率(THR)30min的健走运动,测定身体形态及体成份、心功能等指标进行锻炼前后对照。结果:中老年女性进行小强度(30%~45%FC)健走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体成份,降低体脂含量及体脂百分比,降低血脂,同时降低安静时收缩压;进行中等强度(46%~60%FC)健走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进行高强度(61%~75%FC)健走锻炼,可以显著地增强心功能储备。结论:以减肥、改善身体形态为主要目的的健身运动应选择小强度:30%~45%FC(2.05~3.08METs);以降血压、降血脂为主要目的的健身运动应选择中、小强度:30%~60%FC(2.05~4.17METs);以增强心脏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健身运动应选择中等强度:46%~60%FC(3.12~4,17METs);对于有一定锻炼基础、无心脑血管疾病、体质较好的中老年女性,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高强度61%~75%FC(4.17~5.13METs)做为进一步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女性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作用,分别对一组30名惯坐的老年女性和一组12名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每天1小时,为期11年)的最佳状态的老年女性(HC)进行了为期12周的运动训练。并对她们的心肺反应做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最佳状态组的女性受试组的VQ2max和Vemax都分别比惯坐老年女性分别高出67%和36%。这些数学表明:参加特别的心肺训练的女性,即使年纪很大,在心肺功能方面仍然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影响心肺功能的关键要素可能与运动刺激的强度与时间距度有关;无论是活跃还是不活跃的人,心肺功能下降的总比率都接近,但在任何一个假定的年龄,活跃的人则能保留更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利用元分析方法检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并对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量进行分析,从而为老年人提高和改善主观幸福感的最优体育锻炼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Googlescholar、PuBmed、PsycINFO等国外数据库检索文献,运用state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并对相关调节变量进行检验。结果:体育锻炼干预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和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对积极情绪干预效果达到中等效应量SMD=0.57,P<0.001,对消极情绪干预效果方面产生了小效应量SMD=-0.46,P<0.001,对认知评价干预效果达到了中等效应量SMD=0.59,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和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积极情绪的产生与持续、消极情绪的改善与消失、认知评价的改善与提高。基于元分析数据结果建议:(1)在提高和保持老年人积极情绪方面,每周不少于3次,周期至少13周,每次30-40min的高强度锻炼,效果更佳。(2)在改善和降低老年人消极情绪水平方面,每周不少于3次,周期控制在10...  相似文献   

14.
邹晓丽  李在军 《精武》2013,(36):16-16,37
目的:研究健身走运动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耐力健身走训练,运动速度是133m/min(约7km/h)。每周4次,每次40min。分别在实验前以及训练2周后、4周后、6周后、8周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最大通气量的测试。结果: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台阶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最大通气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8周的健身走运动明显的改善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FATmax 强度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AFLD)干预的效果,并建立运动干预方案。方法:46~59 岁 NAFLD 中度以上女性患者 40 名,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递增负荷试验确定 FATmax 强度研制处方,干预组进行 24 周运动干预,试验前后测量 BMI、 身体成分、 血脂、 瘦素(Leptin)、 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 乙酰辅酶 A 脱氢酶(ACADS)、 脂蛋白脂肪酶(LPL)和 NAFLD 程度等进行对比。结果:中年女性 NAFLD 的 FATmax 强度对应心率为(115±6)次 /min,速度为(5.12±1.93)km/h;干预组干预后 BMI、 体脂百分比、 腹部脂肪、 腰臀比、 最大摄氧量及 Leptin、 TG 和 LDL 水平显著降低( P<0.05);ACC、 ACADS、 LPL 显著升高( P<0.01);其中,4 人从中度脂肪肝改善为轻度脂肪肝,5 人从重度脂肪肝改善为中度脂肪 肝,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持续 24 周规律的 FATmax 强度运动对于 NAFLD 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质特点和现实情况,该文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对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两个自然班学生,分为运动组和食育组,运动组单纯进行运动干预,每周一次体育运动,每次90min,运动强度维持在最大心率的50%~70%之间。食育组在运动组基础上结合食育教育,每周一次,每次15~20min。实验前后进行体成分相关指标测试。结果:食育组和运动组干预后脂肪含量、体重、BMI指数以及肌肉含量、内脏脂肪指数、总水分较干预前都显著改善。除此之外,食育组在干预后蛋白质含量也有了显著增加。实验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食育组与运动组相比,脂肪、体重、BMI指数以及肌肉含量、总水分改善更显著。结论:(1)单纯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大学生脂肪含量、体重、BMI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和总水分,提高肌肉含量;(2)良好的饮食教育结合运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脂肪含量、体重、BMI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和总水分含量,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起到减脂和增肌的效果,且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运动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15年后符合随机对照实验要求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的效果和技术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为我国体医融合的慢性病社区运动干预实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估方法,最终纳入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文献33篇,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文献28篇,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运动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下降(P<0.001),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显著下降(P<0.001);(2)运动干预的组织方面,表现为采用个性化运动处方的比例较低,多以步行等患者习惯的运动方式自主实施;(3)运动干预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且干预效果明显,抗阻运动仅在高血压患者SBP下降的过程中作用明显,而联合运动较少采用,且未见明显效果;(4)运动干预主要以小强度为主,但中高强度的运动干预效果明显;(5)常采用30~60 min,每周3次及以上的运动干预,且干预效果较好,糖尿病患者每天保持60 min以上的运动有更好的效果。结论:(1)社区运动干预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运动干预策略遵循运动处方与健身指导的一般理论;(2)社区运动干预实施中组织发动慢性病患者参与运动至关重要,干预策略应着眼于患者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夏忆汝  庞远生  盛蕾 《体育科技》2023,(6):26-29+33
【目的】探究太极拳运动方案中FITT要素对健康干预的效果,为制定太极拳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制定检索策略,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使用RevMan5.2软件对所纳入的14篇文献共1026名研究对象的健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太极拳干预后,HR下降2.08次/分;VC提高231.1ml;SBP下降8.21mmHg;DBP下降5.77mmHg;台阶指数提高1.98;TMD下降10.23分;PSQI下降1.31分;BMI下降0.75 kg/m2;Fat%下降1.41%;闭眼单足站立时长提高5.55s;坐位体前屈提高1.78cm。【结论】提高心肺功能建议练习太极拳3个月以上;减肥、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柔韧性建议练习太极拳6个月以上;建议临近失眠状态者练习太极拳,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绝经妇女骨密度影响的比较,探讨适宜的运动处方。方法 通过在CNKI、万方、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期限以建库至2022年4月为检索日期,收集不同强度运动对绝经妇女骨密度的RCT或CCT实验,使用Review5.4和Stata17.0对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受试者共计518名绝经妇女。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强度运动组,高强度体力活动可显著改善绝经妇女腰椎区域的骨密度含量(SMD=0.45,95%CI=[0.05,0.84],p=0.027),而在股骨颈、大转子、髋关节和Ward三角区等部位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研究发现腰椎区域的研究存在较高的异质性I2=68.5%,对其进行单因素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后,并没有发现异质性来源。结论 根据最优效应量分析得出:适应于腰椎的最佳运动处方为在高强度训练下每周训练超过3次,训练时间≤30min,干预周期≤6周的冲击类运动(WB)在改善绝经妇女腰椎部位骨密度含量要明显好于低强度体力活动,对预防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