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明珂 《今传媒》2016,(4):102-103
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剧《路魂》经过专家评选,已被陕西省委宣传部确定为2015年度重大文化精品创作项目,这是一部描写年轻一代大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扎根秦巴山区,并在工作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和锤炼实践知识的作品.它以形象的方式,鲜活而充分地展现了新世纪年轻一代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地选择人生,树立信仰,并锤锻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为了把这部广播剧制作成为一部高端大气的精品力作,陕西广播电视台各项录制工作精益求精;采取现场实景同期声的录音方式,使效果更加逼真,听觉更加震撼,艺术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广播的众多表现形式中,广播剧以声为媒、艺术气息浓郁。通常,地方本土的大型广播剧往往聚焦于一个重大事件或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地方广播剧如何突破传统边界,提炼有特色的主题,塑造令人难忘的经典情境,推出别具特色的本土精品,值得探讨。本文立足地方广播剧制作,从主题提炼、情境营造、团队打造等角度,分析广播剧如何创新探索,开辟新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3.
吕卉 《中国广播》2010,(11):89-91
近十年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把广播剧作为精品工程来打造,先后有《红枫树》《大岭村的故事》《永远的恰巴山》《阳光行动》《新秦琼卖马》《母亲的童谣》《“傻子”传奇》等7部广播剧作品,连续六届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本文从策划选题、创作剧本和演播录制这三个主要创作生产环节,论述安徽电台在组织精品广播剧生产上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播剧《永远的攀枝花》为例,分析了该剧的创作背景和现实意义、创作要素、创作上的困境与探索,以此展现攀枝花钢铁集团工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为企业转型升级、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部好的广播剧能够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引起人们关注,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题材因素必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部好的广播剧,都与题材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题材选择如何,对广播剧的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可听性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题材选择是否得当,对广播剧的成功与否将是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08,(7):F0002-F0002
立足本土的精品栏目是地方广播和电视最大的亮点,努力打造精品栏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追求。近年来,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在办好《景德镇新闻》的同时,创办了《新闻晚8点》《昌南对话》两个新闻类电视栏目,体现了电视新闻直观、快捷、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姚加炎 《视听界》2011,(4):108-109
“非虚构作品”一词是舶来品,从美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新闻报道和历史小说等新的写作类型发端,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史哲领域,特别是纪实性文学、影视剧创作等。2010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剧清一色的英模题材,以对人物的细腻刻画,给听众深刻的人生思索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8.
刘园丁 《中国广播》2007,(11):24-27
2007午,在我国文学艺术创作舞台上掀动人心的一件大事,就是第十届“五个一工程”的评选。这项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评选活动,将一部部感动人心的艺术精品从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选拔出来,作为一个时代的艺术经典载入史册。在这次评选活动中,全国共有17部广播剧获优秀作品奖,13部获入选作品奖。这些作品以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艺术特点,精良的制作技巧,讴歌了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五个一工程”评选的帷幕已经落下,似评选活动带给我们的思考并术结束。近日,本刊记者刘园丁就广播剧精品的创作,采访了获奖广播剧《你好,我是向菲》的编剧、中央台总编率宣传管理处副处长高坦,《深山信使》的编剧、中央台中国之声副总临阙平。  相似文献   

9.
陈景刚 《新闻窗》2011,(1):99-100
自1999年以来,遵义人民广播电台在“贵州新闻奖”评选中,连续12年年年均有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名列全省地、州、市电台前茅。纵观我台历年获奖作品,特别是一等奖作品,都是以重大题材为主线,着力策划,突出事件的地域性和独家性,使之在广播节目评比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电台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方兴未艾,因为制作一部广播剧不仅能反映电台的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广播剧这一剧种又被重新列为中宣部组织实施的全国“五个—工程”奖的评奖范围。这个奖项是广播电视的最高荣誉,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最高奖。这一重要举措,调动了专业制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广播剧的创作和生产,使广播剧这项艺术作品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向东 《中国广播》2012,(12):73-74
广播剧曾是广播战线长期的生产品牌。近十年,辽宁抚顺台广播剧生产长盛不衰,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广播剧专家奖的大满贯。其成功秘诀是:贴近现实生活,弘扬时代主题;挖掘地域资源,突出本土特色;立足自我,“团队研磨”。这些也是成就这·品牌的全面保证。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本文以广播连续剧《抢滩帕哈姆》为例,从题材、内容(文本、叙事手法)及艺术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与时俱进、推动广播剧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15.
做好外宣,为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是地方台的责任和使命;以“大广播”的视野做外宣,以反映鲜活的基层实际生活为着力点,就有报道不完的好题材。外宣要发展,培养队伍是关键,多措并举激励记者健康成长,把外宣与平时工作、节目创优、业务研究相结合,路子就会越来越宽阔。  相似文献   

16.
17.
蓝盛敏 《视听》2021,(2):47-48
本文以广播剧《界碑》为例,谈谈广播剧如何充分发挥语言、音响、音乐、解说等声音的相互结合作用,突破单一声音表现手段的限制,建构一个"具象"的故事场景,将听众带入广播剧特有的时空之中,让听众在欣赏广播剧时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生命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兴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契合当前广大电视观众对生命的思考、适应人们对医疗类电视题材消费的发展趋势、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符合受众对包括医疗话题等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关注的心理需求等重要的创作意义和现实价值。《生命通道》节目创作的成功之道在于其定位准确,类型丰富;坚守真实是这一纪录片的核心;通过细节展现节目魅力;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更好地发掘节目在表达生命哲学时的优势、特点和戏剧张力,更好地激发节目创作人员的创作潜能和职业信仰等方面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20.
如今,我国的广播剧发展遭遇瓶颈,很多电台纷纷减少甚至撤销了广播剧播出的栏目,而且压缩甚至停止了广播剧的生产。然而,一些电台仍在坚守广播剧这块领地,并在这块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深圳宝安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2003年迄今,深圳宝安台在儿童广播剧创作领域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的佳绩,在节目热播的前提下,进行动画片、连环画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宝安台不只积累了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的经验,同时为广播剧真正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为:这是一种“宝安现象”。在全国广播剧发展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可谓让苦苦寻觅的广播界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关注这一现象,并研讨我国广播剧“突围”的道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宝安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广播剧发展座谈会暨宝安广播剧创作现象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盂祥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国广播剧研完会会长安景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杨志东、中广协会维权部主任赵德全、深圳市宝安区宣传部部长李桦、深圳市广电集团宝安广电中心主任冯方明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本期“特别策划”,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摘取编辑了研讨会的部分内容,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走进会议现场,与各路专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