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1,(5):53-53
内容: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带着对大自然的疑惑写下了《天问》,而庄子把大自然描述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古人关注"天地"、"四时"、"万物"的空间、时间的相互关联。大自然的结构、规律和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天问:谁驱使了气候变化?》的目的是通过"天地之美","四时之法"和"万物之理",认识气候变化,探索驱动原因。  相似文献   

2.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古人将天地并称,有“天公地母”之谓,认为“天地媾精,化生万物”。不单神圣的“天公”能够创生出神奇的生物,“地母”同样具有这样的伟力。  相似文献   

3.
一、天地有大美 《庄子》“知北游”(见《老子、庄子直解》),有文如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明法,指四季周而复始运行的明显规律)而不议(不议,不自我评议),万物有成理(成理,指生长、消亡的规律)而不说(不说,不自我论说)。圣人者,原(探究)天地之美而达(通晓)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不作,什么也不做),观于天地之谓也。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提出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例如: “天何所沓(通“踏”),十二(木星运行,约12年为一周天,后来变成黄道的等分)焉分(如何划  相似文献   

4.
老子从天地不仁开始讲到圣人应该取法于天地的不仁、虚静,圣人应该像天地顺应万物一样顺应百姓自然的生存发展,应该除去过多政教法令,无为而治。老子这种“不仁”、“虚静”的思想其实都是老子“自然无为”这一政治思想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自古虽有三才之名,却并未阐明三才的确切概念和定义,也没有说明三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除方剂中有三才汤、三才封髓丹和针灸中有天、人、地三才针法等少数几处利用其外在形式外,并没有三才说的真实内容。其实,笔者通过探究三才的相互关系,发现三才说既是人体各单元的结构关系学,又是人体内外诸气的辈分关系学。《鶡冠子·泰录》说:“天地成于元气”,《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阴阳离合论》又说:“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就是说,天、地、人和万物这三才都是元气的产物,元气是第一代,天地是第二代,人和万物…  相似文献   

6.
老子从天地不仁开始讲到圣人应该取法于天地的不仁、虚静,圣人应该像天地顺应万物一样顺应百姓自然的生存发展,应该除去过多政教法令,无为而治.老子这种"不仁"、"虚静"的思想其实都是老子"自然无为"这一政治思想的扩展.  相似文献   

7.
佟旭 《科学中国人》2009,(2):102-111
引子 ——在未来中融化过去 "天地未形,笼罩一切、充塞寰宇者,实为一相,今名之曰浑沌。其象未化,无形聚集;为自然之种,杂沓不谐,然燥居于一所。"  相似文献   

8.
量运化于自然、人天、本性等不同层次之中。自然之量具有本原性、功能性、物化性能和包容性。人天之量是人之量与天之量的合和,天之量是自然之量的全息,人之量是天之量的全息。人天之量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性命的本原、运化、完善入手。人的本性之量是皇极中的皇极,可与自然及天地沟通,展现不同层次的人天效应,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9.
嵇艺 《科学生活》2024,(1):56-57
<正>立冬代表着冬季正式来临,同时各类疾病也进入高发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论断,点明了冬季治病养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中医养生疗法在冬季防治疾病呢?冬至为阳气升发之时,是“夏病冬治、冬病冬防”的重要防治时机。而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可使药物随经络循经到达周身血脉,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由此配以辛温通络之药制成三九贴可温经通脉、祛寒化瘀。  相似文献   

10.
病因: 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 天地交万物生,人与天地相同。 这两句话是我论述本文的主题思想。 比方说,人体是个小天地,它也有太阳(命门之火),有大气层(元气),有雨露(血、津液),有禾苗(细胞)。血在脾的统帅下(如调度),津液在元气推动下(如电力),通过人体三关(尾闾关、辘辘关、玉枕关),在人体中往来循环升降不已;它灌注着皮毛,充实着腠里,如同滋润着大地的禾苗一样,在“生气之源,呼接於天,吸接於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万物皆是一个平衡、协调的自然产物 ,而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协调、平衡的有机体。人的生理肌能之循环运动系统无疑亦是在这种放松、自然的平衡状态下协调完成。协调即意味着放松、自然、平衡、对称等。小提琴的音响效果来源于人的“脑”与“手”的协调配合。这里所讲的“脑”是指人对情感和理智的高度集中和反映 ;“脑”是通过“手”表现音乐内容 ,表达演奏者内心感受 ,离开“手”这个特殊主体 ,就无从实现情感所要表达的具体而深刻的内涵。“手”是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唯一“手感”者 ,就此 ,分以下三方面阐述。1 左手的协调在小提琴技…  相似文献   

12.
元极图揭示了情的运化关系,无极有情生太极,太极一动分阴阳,太极阴阳的运化调和动与静,主动者为阳,以天为代表,主静者为阴,以地为代表。天地本是情中生,精中阴阳又化形,天地在相合相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元极图中阴中阳,阳中阴所形的皇极。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列三才,与天地万物皆有一定相互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情”、,这种“情”通过不断运炼的发展,就会达到天地之情。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说,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天人合一”观是中医独有的理论,即把人和宇宙合起来统一探索它们的共性,通过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来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治。一、“天人合一”观的理论根据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万物之生长、发展、运动、变化,都是气的作用。人之所以有生命活动,同样也是由于气的活动而维持的。宇宙形成之际,一气分阴阳,清阳上升则为天,浊气下降则为地。天在上,地在下,人生活于中间。人生来就禀受了天地之性,从而在生理结构和功能上与天地相通。《黄帝内经》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  相似文献   

14.
元极图运化剖析道德分为先天道德和后天道德,人出生后,进入后天道德修养阶段。后天道德修养以教与学来运合先天道德,以顺应自然、社会、人生的道德为根本。天地道德的根源是顺应自然规律,社会道德的本原是遵纪守法,人生道德的本根是畏天、敬上、礼平、爱下。在自生与互生的时空运化中,止恶扬善,发长本性,亲和万物。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人体是一台精密的仪器,那么疾病就是出现的故障。人类追求健康,却摆脱不了疾病的存在。以前,古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失序,叫作疾病。气是健康的本质和基础,人体内阴阳二气和谐,就是健康的状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家如何更深层次地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机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学术之道可以有多种理解, 韩非释:“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庄子则称:“行于万物者,道也。”并进一步阐述为“道,覆载万物者也, 洋洋乎大哉!”梁启超曾论到:“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  相似文献   

17.
神之造化万物,犹诸天意,非同人力所为;自然之浩瀚、奥秘、玄妙亦决非吾辈仿制之物所能比拟,自然之奥妙,实远胜德谟克里特之井也。——约瑟·葛兰维尔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论冬补     
沈小珩 《科学生活》2009,(12):28-29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必然要受到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影响,从而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是自然界万物由生至死的基本法则,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也不例外。人若能懂得掌握这个规律,顺应这个规律而养生,就能健康无病,延年益寿;反之,则容易染疾患病,难享天年。  相似文献   

19.
建筑素有“凝固的音乐”之美称。我国古代非常讲究建筑的声音效果。例如住宅依山傍水而筑,可静听松涛滚滚、流水潺潺,鸟语虫鸣,此乃自然之声。又如庭院内堆山砌石,种花植木,春来万物滋生,百草拔节,秋至雾绕竹枝,露滴芭蕉,此乃天籁造化之声。再如,“垂檐翘角”悬挂铜铃铁钟,风吹如金戈铁马,雨打似珠(?)叮当,此乃天地之声。声音与建筑的如此完善巧妙的统一,实在是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们匠心独运,潜心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徐鼎一 《科教文汇》2011,(17):F0003-F0003
画也者,天地之炳焕,心灵之迹化也。日月叠璧,山川焕绮,遂成自然之文。仰观俯察,性灵所钟,遂成心灵之迹。自然以幽奥神奇幻化大干,心灵以郁勃善感逸出情韵。无本无情,得人之吐咏模写而呈春笑秋戚之致;人本无序,得天之周流渗舒而呈鬼斧神工之力。故我中华民族,啸傲寰宇,卓立世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莫不崇尚天人合一之生机也。物我一体。以气相嘘,浑然无间,故生生不息,盎然无穷。画也者,天人幻化之物,又岂可须臾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