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与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礼先 《资源科学》2004,26(Z1):26-33
该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的8个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配置的必要性.并以黄河流域上中游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方法与成果.作者采用综合的生态经济指标,以县为单元,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生态环境建设区,即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沿河阶地与平原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经济目标及相应的措施配置模式.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因地制宜建设主攻方向;积极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充分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礼先 《资源科学》2004,26(7):26-33
该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的8个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配置的必要性。并以黄河流域上中游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方法与成果。作者采用综合的生态经济指标,以县为单元,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生态环境建设区,即: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沿河阶地与平原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经济目标及相应的措施配置模式。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因地制宜建设主攻方向;积极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充分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引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而后通过论述城市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藏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举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坚扎西 《西藏科技》2004,(8):30-33,44
从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原退化、森林资源减少等方面阐述了西藏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生态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为改善和促进西藏的环境状况,初步提出了今后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镇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流、特点以及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对城镇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规划,包括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充分认识西北地区面对的生态环境压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及人口素质低下的问题,又有生态环境的问题。对于西北地区来说,生态环境压力大于人口压力。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及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摸清了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长江源区现有退化草地2.47×104km2,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0.63×104km2。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的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影响的结果,根据生态环境现状与成因提出了适应本区生态环境治理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达茂旗地处阴山北麓,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严重的水土流失,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当地农牧业生产,以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已成为事关农牧业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大事,迫在眉捷,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达茂旗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面临着众从的林业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包括植被破坏和退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和洪水灾害日益频繁、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病虫鼠害日趋严重、土壤酸化和酸沉降危害森林等。为尽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需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科学管理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必要性甘肃省居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仅25公里,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交汇区,境内多山、多沙漠戈壁,该特征决定了甘肃省生态环境的严酷性、脆弱性及其治理模式的多样性以及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特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侯宝升 《今日科苑》2006,(12):I0025-I0026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中广泛应用,本文从基本概念开始,介绍“3S”技术在调查监测植被覆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及湿地减少问题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术了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愈来愈重视,使之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国际上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生态环境领域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及对生态系统的不合理利用和掠夺式开发,使我国40%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因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我国下世纪所面临的最迫切任务。主要研究:(1)生态系统演化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演化驱动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青海省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针对其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了其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阐述了青海省当前的发展机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加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试验示范不够、缺少治理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依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重视生态工程设计的应用,统筹考虑优化生产结构,进行不同类型的高效农牧业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发挥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和层次间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一项新的课题,由于长期积累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把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农业生态系统、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成本,变传统生产为清洁生产的原则,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的草地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40%以上不同类型的草地。草地,包括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与一定面积的人工种植的用于饲养牲畜的草地。 天然草原是一种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其生长发育不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而其植物组成主要是旱生、旱中生的草本植物,有时也有一定数量的灌木植物。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南北相距约31°,而且气候千差万别,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与寒温带5个气候热量带;降水变化大,从东南沿海年降水量2000余mm向西逐渐减少到低于50mm;海拔高差大,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