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2022年,媒体深融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跨界融合连接用户、盘活资源,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技术赋能媒体功能向外延展,“内容+技术+服务”格局持续深化,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需要从内容产品制作、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才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在我看来,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具备与社会各种资源广泛对接的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赋予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也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做好人才工作。地市级主流媒体的人才工作短板是影响全媒体传播体系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贵州毕节日报社为分析样本,通过资料分析、访谈交流和工作体验,深入分析当前毕节日报社在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地市级主流媒体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传播格局给舆论引导带来新挑战,主流报业媒体应提升内容生产的包容性、渠道建设的开放性、运营模式的连接性,创新有效引导舆论的路径,积极创新新闻生产、发布渠道及运营思维,构建互动协作、融合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告诉我们,地市媒体既要着眼于媒体本身的深度融合发展,尽快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也要着眼于战略上的整体谋划,注重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协同高效,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总体要求,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本文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生态作为基本研究视角,从技术生态的动力出发,探讨了主流媒体如何用技术赋能,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如何把握未来五年新技术带来的新特征,推...  相似文献   

9.
主流媒体平台聚合各种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管理资源,逐渐从主流舆论阵地走向治国理政平台,媒体内容治理也将走向综合社会治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回顾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继续繁荣发展,各类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寻找差异化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媒介融合转型发展取得较大进展,探索了更多内容变现方式,确立了广告收入以外的变现渠道。  相似文献   

10.
刘淏 《出版广角》2021,(17):58-60
我国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技术嬗变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媒体融合发展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分化出不同特点,但大部分地方主流媒体的发展模式仍旧受限.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探索出的融通之路,即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观念变革、以采编流程互通推动内容生产重构、以传播平台建设推动全媒体传播、以平台特色定位推动本地内容深耕,能够为其他地方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模式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寻找价值端     
<正>“全媒体”是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词。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全媒体”包括但远不限于报、刊、台、网、移动端等已有的媒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也远不限于内容供给侧改革,更意味着在巩固现有媒介基础上寻找新的更有价值的端口。  相似文献   

12.
主流媒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传播载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持续提升传播力建设,不断增强主流声音,在吸引凝聚群众中宣传引导群众,不断降低内部消耗寻求最大的社会建设成果。本文聚焦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持续提升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主流媒体传播能力建设的现状,并提出提升传播能力的“正、全、透、需、度”五个路径。  相似文献   

13.
潘永杰 《中国传媒科技》2023,(5):143-146+158
【目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发展课题。【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思维、方法、手段,按照“平台大脑+系统跑道+应用场景+综合门户”技术框架,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应用,推进“三融五跨”[1],实现以数据流耦合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结果】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助于纾解互联网环境下全媒体新闻传播堵点、难点、痛点,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结论】应用建设可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新闻传播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华人华侨为主流服务对象的华文媒体积极加入到媒体融合和创新传播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与世界情感联结的重要桥梁纽带,这些华文媒体坚持以原创内容真实呈现和宣介中国、以新技术促进传播形态的转型升级、与国内主流媒体"共融"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通过积极打造全媒体生态圈,在全球化浪潮中提升了集体话语权,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融合中心化”已成为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演进的必要路径。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实践中探究新型主流媒体“融合中心化”的三重逻辑,力图在新兴舆论场中重塑主流媒体价值,从内容生产、品牌塑造、商业营销及媒体融合等多个方面破圈突围,打破藩篱壁垒,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与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其路径是以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自主建设顺应时代、更有价值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以此为核心和突破口打造融合传播体系;其目标是以媒体融合促生态质变,在新时期的传播格局中营造一个权威、开放、领先的芒果全媒体生态;其根本任务是通过运用全媒体策略,创新全媒体表达,占据宣传高地,充分履行党媒使命责任,形成以我为主、引领舆论的全媒体主流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17.
"齐鲁智慧媒体云"作为全媒体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大众报业集团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服务功能、创新维度、融合探索等方面呈现"齐鲁智慧媒体云"支撑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思考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曾祥敏  李佳佳 《传媒》2023,(24):15-17
<正>顺应融合势态,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总体传播效果的要求,也是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再次凸显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也对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出新要求。在当前舆论生态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着“自媒体”舆论生态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韩冰 《东南传播》2012,(5):86-88
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闻传媒形态的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进行传播内容的"跨媒体"传播,已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流。新闻传媒的运营模式由以往的单一化媒体运营转变为全媒体化运营。全媒体化运营模式的建立使新闻编辑业务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闻编辑业务需要进行创新,以发挥全媒体优势,实现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全国媒体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本文在厘清新型主流媒体内涵的基础上,探析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必要性、打造路径和需要把握的原则,以期能为业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