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意识是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考量。新闻媒体作为公民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工具,应该表现出比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更敏感法制的思维和更成熟依法行事的手段。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国家强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我国新闻媒体的“法盲”问题十分突出,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最早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概念,在我国有着本土化优势,其内涵与我国主流新闻媒体历来坚守的“党性原则”“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等方针具有一致性。本文以北京交通(应急)广播实践经验为例,立足新媒体时代传播语境,将“建设性”要义与应急新闻报道相结合,从“积极情绪”“记者身份转化”“公民参与”等角度分析探讨作为国家应急体系重要部分的应急广播如何实现主流媒体专业价值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设性”的精髓在于不仅要提出问题,更要着眼于“解决问题”,不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高手”,还要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家”。加强报道建设性是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特别要求和高标准要求。“建设性”的多维思辨——新闻报道建设性含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并成为各家媒体进行报道优化与改革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媒体责任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及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收获季节,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呈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正是我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交错并存…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以来,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中国如果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只有加快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才能使整个中国实现现代化。作为新闻媒体单位,助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新闻媒体开拓新的新闻宣传领域,提升新闻媒体自身价值的一个契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朱雅婧 《新闻界》2022,(10):42-51
环境议题正在重新建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认同体系,基于环境保护话语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居于中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核心位置。本研究从环境议题的源头即“环境污染”概念出发,通过观念史的研究路径对“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这一逻辑进行梳理,运用历史语境的文本分析法,发现环境“污染”的“出场”实际伴随着中国社会观念的全面现代化转向,围绕“污染”是技术“废弃物”还是社会结构“缺陷”的争议宣认,运用科学知识和社会情感两种话语资源,生成了连接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文化话语、伦理话语等丰富意涵的话语网络。这一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观念-社会秩序”话语运行机制,发明了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协同行动的国家现代化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媒体创新实践群众路线的层面,提出用“人民舆论场”来描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背后的战略图景,初步总结了其“整体性、建设性和服务性”的特点。这一概念表现出较好的现实阐释能力,并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内容突破和可行路径方面有一定启发,即媒体要在坚持群众路线,在服务群众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途上获得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贾娜 《中国记者》2018,(2):37-39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等重大政治论断。新闻媒体的调研报道应站在历史高度,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开拓创新,聚焦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改进报道手段,提供更准确、有价值、符合时代特征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重要的大会。作为省级主流新闻媒体,《河北工人报》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袁珠萍 《大观周刊》2012,(11):57-57
民生建设是21世纪中国建设的主题,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和社会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孙中山以“执中鉴西”的理论风格,创新传统,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提出民生思想,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本文从近代民生思想渊源开始探讨制、中山民生思想的内涵,从其民生思想中找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转型社会中,图书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变革性力量,“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图书馆行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政策指引。文章梳理数字转型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要求,解析行业数字战略的国际政策导向,提出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转型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满足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型的要求,形成开放、智慧、包容和共享的生态;数据赋能、需求牵引、数智融合、价值引领和创新驱动是国外图书馆数字战略的重要方向,对重塑和融合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面向“文化强国”建设图景,应当在“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推动图书馆行业从制度、理念、业态和能力等方面实现自我变革,以回应国家、人民、社会、时代的要求和期盼。  相似文献   

12.
"建设性新闻"在欧美国家兴起,并引起了中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西方媒体的实践案例,对欧美国家"建设性新闻"兴起之缘由、新闻实践的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影响进行归纳阐释,并略加延展,对中国新闻实践中的"建设性"理念与实践进行初探。"建设性新闻"的兴起被视为对传统新闻价值的纠偏与重塑新闻业自身价值的探索,报道中侧重解决方案、未来导向、包容性与多样性、运用建设性采访技巧、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并赋权于民实现共同创造,因而对新闻业变革、社会进步、全球"向上向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的国情与语境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建设性"本来就是我国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实践的应有特点和必持之策,虽与西方在操作层面享有一些共同之处,追求的目标可能各有不同。但两者对于重塑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推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中国60诞辰的前夕,王立胜博士的新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以下简称《基础》)出版了。这部以“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的再造和构建”为研究命题的著作,试图以“社会基础”这一核心概念作为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和解释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现代化演进的方向、动力和机制问题,从而从“元问题”的角度找到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在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新考验的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的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含义深刻,犹如黄钟大吕之声,立即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新闻媒体很快掀起了宣传高潮。 新闻媒体运用多种宣传报道形式,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依据、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时代意义等作了阐释,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和…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使命是永远不会变的。然而,笔者认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其新闻舆论监督的形式、策略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需要而更新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社会发展、改革的“促进剂”。  相似文献   

16.
张立伟 《当代传播》2022,(4):23-25+29
新闻传播理论普遍重视时间、轻视空间。在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现阶段,我们亟需把新闻媒体“深耕本地”的行业感悟专业化、精细化并化为空间叙事。通过框定公共注意设置议程;通过主题-并置叙事让受众体验现代化故事;通过时光隧道塑造区域文化;由浅入深凝聚现代化共识,使新闻媒体在服务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健 《出版广角》2005,(2):52-53
我们现正处于后现代性时代。在这个时代,大众传媒进入了“读图时代”,从新闻理论表述来说即“图片报道”。当人类社会跨人21世纪的时候,中国也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新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媒体虽然也做到了及时、准确的报道,但对新闻媒体多种表现形式的实践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侧重于诉诸积极情绪的建设性新闻报道方式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以新疆媒体的相关报道为例,通过聚焦新疆疫情防控中的主流问题,通过“暖新闻”的报道方式来消解公众的焦虑情绪、化解公众矛盾,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充分利用建设性新闻的社会治理功能来解决社会问题,对维护疫情时代下社会维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有矛盾存在的地方,就蕴含着“热点”问题。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对“热点”问题,尤其是对负面“热点”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本文欲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关注负面“热点”问题,是我们党和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任,同时这也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有无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互联网经过30年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科技格局和全球发展版图,具有独特的全球史视角的研究价值。我们基于布罗代尔“中时段”的“社会时间”视角,全景式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互联网30年。对标全球技术变革周期,以年代为阶段,划分为1990年代Web 1.0阶段、2000年代Web 2.0阶段、2010年代移动互联阶段和2020年代智能物联阶段。通过梳理每一年代的标志性事件、技术,展现商业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进程,分析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与特点,理清中国如何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深化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凸显互联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通过比较美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解析中国互联网如何演进并驱动全球格局之变,并从全球技术、传播、资本、社会和地缘政治等层面总结中国互联网的世界性影响,展现数字时代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图景,中国互联网需要进一步超越固有的“14亿人思维”,而要以新的“80亿人思维”推动全球化进程,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