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体育科技》2012,(4):108-111
随机抽取了两所学校12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干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锻炼行为习惯的干预。对实验前后所测得数据运用北师大邹泓教授提供的《社会适应问卷》量表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人际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退缩挫败等8个维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锻炼现状和行为习惯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高校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干预,促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提升大学生健康的整体改善服务。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10-414
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研究认为,在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乐商以及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过程中还存在重视不足、测量工具不完善、缺乏纵向研究和因果研究、普适性和外推力不高、神经与心理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未来除了应加强对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外,还需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价值、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运动处方、体育锻炼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以及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价值的神经和心理机制等问题,在研究中注重青少年积极心理因素测量工具的科学化、统一化、本土化以及高科技研究方法的引入与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使青少年体育锻炼更好地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方案探究低头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低头行为量表和国际身体活动量表–短版,对616组初中生家庭[男生48.21%;子女年龄(13.17±2.634)岁,父母年龄(39.77±4.692)岁]进行为期3个月、2个阶段的问卷追踪调查。结果 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性别差异(P<0.01);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同步、稳定的相关性(P <0.001);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青少年的低头行为(β=0.29,P<0.001)和居家身体活动(β=-0.18,P<0.001),青少年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的居家身体活动(β=-0.30,P<0.001);父母低头行为既会直接影响子女居家身体活动,还能通过影响子女低头行为间接制约其居家身体活动。结论 相较于男生,女生的低头行为更频繁并具有相对较低的居家身体活动水平;低头行为在父母与子女间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并且该代际传递效应会对青少年的居家身体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课外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心理建设功能中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频率及运动项群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 1)集体球类运动对全面发展青少年社会适应效果最好,其次是体能类、小球类、难美类运动.2)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积极适应方面,对行事效率作用最大,其次是...  相似文献   

5.
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氛围及网络结构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文化层次、体育态度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认知层次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对青少年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及参与有偿体育锻炼具有显著意义。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不仅需要优化家庭社会资本质量,而且也要注意家庭社会资本相关因素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OLS)探索性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父母生活习惯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也通过影响父母的体育活动和屏前娱乐时间等生活习惯间接影响子女体育锻炼。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父母的生活习惯越健康,体育锻炼频率更高。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易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超我机能的三种不同人格维度进行分析,对青少年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智力发展特点进行了解,从而为推动体育锻炼在不同人格维度的青少年间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以体育为重要手段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时代需求,对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概念解析、效用表现及潜在机制进行梳理,明确了户外环境与体育锻炼的效用要素及效用归因。结果显示:融合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户外体育锻炼,将“户外”与“锻炼”2种效用因素同置于“体育”的微观与宏观场景之中,使环境调控与身体训练在促进青少年近视改善的同时,将环境的嵌入与身体的在场延伸为人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由此确证了户外体育锻炼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综合效用。未来研究应在内化户外体育锻炼微观与宏观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具身认知的效用机制对青少年健康认知及体育理念进行引导,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灿  胡亚川  李建臣 《精武》2013,(18):114-1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育饭炼需求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山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育饭炼需求,以便从根本上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更好地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现状,全面地增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心理一致感概念的提出、界定、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特点和差异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影响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的压力源和普遍性抗拒资源因素,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索青少年营地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与效果,得到: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学生的个人适应,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男生比女生有更大的正面作用。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男生的家庭适应,而对女生家庭适应的影响不大。青少年营地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青少年营地活动对学生的人际适应有积极的作用,并且不存在性别差异。青少年营地活动能直接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青少年体育锻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提高学业成绩的体育课特征,以及干预特征、干预频率、干预周期等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检索国内外6个数据库共获得1 320篇文献,最终纳入15篇。结果 1)青少年体育锻炼对数学成绩有积极影响(SMD=0.14,95%CI[0.04,0.23],p=0.004 5),没有发现对语言(SMD=0.01,95%CI[-0.14,0.16],p=0.89)、阅读(SMD=0.09,95%CI[-0.01,0.19],p=0.08)和综合成绩(SMD=0.27,95%CI[-0.09,0.62],p=0.14)有积极影响;2)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受干预特征、干预措施、干预频率和干预周期的调节,不受研究类型的影响。结论 青少年体育锻炼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且无负面影响,相关性受干预频率、干预措施、干预周期等调节变量的影响,并且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的体质作为社会最为基础的物质因素,其优劣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体育锻炼的现状,对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体育锻炼行为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青少年体育锻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锻炼以跑步、散步、篮球和羽毛球等项目为主,且基本达到国家锻炼标准,锻炼场所主要为学校,多数和朋友、同学在一起;(2)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正确,但未转化成锻炼行为;(3)锻炼费用支出较少,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器材等;(4)学生自身运动能力与兴趣是制约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南华大学的独立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行了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科和年级上存在明显差异,群体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现象。针对该现状分析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因素,提出:加强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合理规划人生奋斗目标;发挥大学体育教育优势和个体优势培养,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等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快速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肖丽琴 《体育学刊》2007,14(2):79-82
探讨了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主要结论:1)不同性别和城乡学生体育参与度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因子划分维度不尽相同。2)不同类别大学生体育参与度对社会适应能力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某些因子的影响力度呈显著性相关,男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女生的“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次是农村女生的“行为约束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城市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行为约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3)男女生和城乡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各因子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聋哑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社会支持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有助于有效开展聋哑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其社会适应方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福建省三所市级聋哑学校的聋哑生共180名,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社会支持及社会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量以低体力活动水平为主,其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不高;听力等级高低与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量、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显著性差异结论: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社会适应之间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席磊  阴阔 《体育世界》2010,(8):46-47
体育锻炼作为一门科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依靠特定的器械,通过肢体的反复运动等环节来完成的,只有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不伤害身体健康,才可能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青少年在运动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发生运动损伤,不仅影响体育教学和自我锻炼的效果,还会对生活,学习与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运动损伤对增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平衡能力是静态与动态活动的基础能力。由于运动损伤不仅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影响青少年体质,所以近年来青少年的平衡能力作为体质与健康测试指标之一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阐述青少年平衡能力的研究历史及其生理学机制;评述符合青少年平衡能力特点的研究;讨论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通过体育锻炼方法来提高青少年的平衡能力,从而达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