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学的时候,我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小屋,在柔和的灯光下,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静静地读自己想读的书。那个阶段,读自己想读的书,无疑是一种奢望。不独对我而言。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却又是人们进城的必经之地。路边上有一栋孤零零的小屋:灰色的泥墙,黑色的屋顶,凝重中显出几分寂寞。小屋门前有一棵老槐树,佝偻的身姿,龟裂、粗糙的树皮,稀疏的枝条,绿叶间垂着几串淡黄的槐花,淡淡的清香给小屋平添了几分生气。小屋主人是位老婆婆,一脸的皱纹,满头白发,记录了岁月的痕迹。老人孤独地生活在小屋里,几乎没有人知道她还有什么亲人,她惟一糊口的手段,便是在槐树下摆了个茶摊。小小的茶摊简陋却又温馨,那茶水永远是热的,且有醉人的槐花香,但有过路的行人走累了脚,走乏了身子,便在老…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体现了工匠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反映了从业者对职业的崇高敬意。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帮助高职生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使命,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做好制度设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素质,创新课堂教学,营造文化氛围,用匠心培育学生匠心情怀和匠心精神,倾力建设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来没有如此渴望过——让那扇门开着。那扇门是我父母房间的门,在我的房间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扇门里透出的灯光和月光。八岁时,我自己就有了一间小屋。晚上,如果父母房间的门不开着,我是决计不敢入睡的。还记得那个夏天的夜晚,由于太热,半夜,我竟醒了。睁开眼,却怎么也看不见父母房中透出的月光,我便  相似文献   

5.
以"正在消失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夕阳,小巷,身着旗袍、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灯光,大厦,身着吊带装、满口洋文的时尚女郎。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明媚的午后,那个漫步在小巷间的姑娘?而如今,这片风景却已随着那个姑娘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小屋是袅娜的而楼群不是小屋在夕阳下一间依偎着另一间他们的手相携着藏在身后的树林里  相似文献   

7.
如豆之灯     
一只古旧得发黑的小红匣子上,一盏煤油灯,遍身油腻,光晕朦胧,如豆如萤。小屋充满氤氲的柔和,灯是夜的眼。 母亲做着针线活,不时用针拨一拨灯芯,给小屋增添一点亮度。我伏在炕沿上就着灯光读书。有时是默读,小屋静静的,只有灯捻燃烧的咝咝声和母亲引线穿针发出的细微声音。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琴声     
这是一个被称作贫民窟的小巷,居民大多靠卖菜、送煤和做小工维持生活。他们早出晚归,艰难地支撑着生活的压力。日子单调而冷清。哀叹、喘息,像风吹过这条小巷的老房子,吱呀吱呀地摇晃门窗。这一切,看在一个女孩的眼里。她,寻思着快乐的方向。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巷转角处的一间小屋里,开始飘出了悦耳的琴声,轻柔、舒缓,但不乏激情。自此,小巷里的人脸上有了笑容。人们说,听着那曲儿心里头舒坦,再多的烦恼,都感觉不到;再大的困难,也无所畏惧了。时间一长,人们便发现了一个规律:那悠扬的琴声总是在早晨六七点——人们将要“上班”和下午…  相似文献   

9.
九岛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3,(Z1):45-48
<正>恍惚间,我又看到了野葫芦的笑颜,那么温暖,那么美好,一直到老。斜阳里的影子渐渐拉长,映出一条迷宫般的青石小巷,在小巷的尽头,有一个少年还在痴痴地等。然后,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转过身,是祖父在喊我。我望着那徐徐消散的晚霞,跟着祖父回家。我的童年,是跟着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那时,祖父是一家钢材厂的工人,祖母赋闲在农村老家。一有空,祖父就骑着自行车,载着祖母和我去祖母的娘家看看。路上要经过一片绵绵延伸而去的小山丘,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百度词条的含义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表现为一种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种耐心、专注和坚持的敬业精神。匠心,背后隐含的是追求职业完美的精神。在教育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拥有匠心的教师,就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  相似文献   

11.
我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一条破旧的小巷子,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小巷子逐渐消失了。发生在小巷子里的事情我也大都忘得一干二净,而惟有一位老清洁工和他赶的破旧的老牛车,却使我至今难以忘怀。说是老清洁工,其实他并不老,只是由于长期弯腰捡垃圾,  相似文献   

12.
那人·那灯     
这窄窄的小巷,我已不知走过多少回。然而,今天站在小巷的面前我却有一种不敢迈脚的恐惧,仿佛一抬脚,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但我必须从这里走过去,我顺着墙壁一边摸索着向前移动,心里一边骂着:“该死的,路灯坏了也不换”。不知是被什么绊了一下,我重重地栽在地上。这一栽不禁使我想起了那人·那灯。小时候,小巷旁边为了修一所医院而挖了一个大坑,有一天晚上,不知是为了什么事,我从那儿经过,在很远就看见坑的旁边有微弱的灯光在闪动,我以为只是一个行人罢了。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想错了,因为那灯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我离灯越来越近,持灯人也一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     
首站--京都 这是一个旧得发黄的京都.满眼是矮矮的房子.狭窄的小巷,鲜有立交桥、混凝土、玻璃幕墙.小巷的路标一律是木制的,还有各家小屋前的木牌,简洁而内向.不经意间,会经过一座寺庙,在小巷深处,寂静无人.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而京都却一点儿也不日新月异,这似乎不合逻辑.梦境是一个并不新颖的比喻,但京都却的确给人一种恍惚感,它坚守着古老的美,它的固执里带着一股邪气.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夏天的晌午,女人路过这座城市的一条僻静的小巷,阳光火辣辣的.小巷十分寂静,低矮破旧的房屋使小巷更加窄小。女人看见小巷尽头的小屋前,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正踮着小脚。站在板凳上.颤巍巍地举着一个笸箩,想要举剑尾檐上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个晴朗的冬天,阳光下的空气是温暖的。远处偶尔刮来一阵风,沉吟着划过耳畔,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走在充满阳光味道的小巷中,匆匆的脚步仿佛惊扰了正在小憩的落叶,它们迎着脚步低舞着,似乎在演绎着阔别已久的梦。小巷只是奶奶家门口的一条老巷子,却涵盖了我的童年。我抬  相似文献   

16.
心是花园     
<正>不久前,我和索菲去乡下拜访一位朋友,住在一间漂亮的小木屋里。屋外种着果树,盛开着鲜花,草地上还有几只山羊。小屋门上用鲜艳的字体,行云流水般写着:心是花园,思想为种,既可繁花似锦,也能杂草丛生。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间农家小舍,是一间农村里最普通的小屋。它非常安静,甚至有一丝凄凉。因为小屋里住的是两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俩孤独地生活着,相依为命了四十多年。哦,不,他  相似文献   

18.
正人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我却认为"心灵是眼睛的窗户"。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家在饱经沧桑后,被迫住进了一间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却表现得十分自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的一样。他顿时就觉得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内  相似文献   

19.
浅巷雪韵     
仿佛是一段历史的映像,从浅浅的巷口一隅,半明半晦地镶嵌在了我的怀念里。有雪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小巷来了。小巷的空气里永远结着一层雾,倘若从谁家走出一位姑娘,也当是在远处似的。小巷孕育着丁香般的忧愁。巷里的雪通常都下得很小、很静,且下得很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技工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匠心教育与匠技教育错位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将匠心教育与匠技教育有机耦合是"工业4.0"时代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匠心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特质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推陈出新,工匠精神的生成蕴涵着一种结构性的、螺旋上升的梯度性发展规律。基于"素养冰山"概念和知识螺旋模型,建构匠心教育与匠技教育的耦合机理,在具体路径上,从办学模式、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组织保障等,多向发力、统筹推进工匠精神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