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师外,是当前每个有孩子的家长都感到头疼的问题。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有时觉得自己束手无策,甚至有时又感到很无奈。于是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于是我们抱怨:“真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但当我们静下来反思我们给了孩子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造成孩子现状的很多责任在于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案发现场”,当我们指着那些被翻得乱七八糟的东西问孩子:“这是谁干的?”我们可以听到:“这是小狗干的!”“这是外星人干的!”“它就是那样的!”我们几乎很难听到他承认:“这是我干的!”当孩子矢口否认你对他的“指控”时,我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面对这些谎言和狡辩,很多父母都会着急上火。其实,我们不必太紧张,还是听听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吧.  相似文献   

3.
圆点追踪     
<正>专注对幼儿的学习有帮助,但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真是太愁人了,孩子注意力经常不集中!”通常,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边听边玩的情况时,会反复提醒,但孩子改善也不明显,有时家长甚至会因此出现负面情绪,导致难得的亲子时光“不欢而散”。其实,家长平时可以多选择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通过画画、游戏进行视觉注意力的训练,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和专注力哦。  相似文献   

4.
我们班的俊源小朋友是个很特别的孩子,喜欢跟老师“对着干”,你说东他偏向西,喜欢跟同伴争吵,逆反心理很强。但有时你会发觉他其实是个可爱的孩子,有礼貌,讲道理,爱劳动,没有半点“逆反”现象。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有两个因素会引发他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老师,我孩子写的是哪张啊?”A家长一脸茫然,找不到自己孩子写的话。“老师,这张是不是我孩子写的?”B家长指着月牙形的小纸条不确定地问。“这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我平时真是太忽视他了。”C家长凝视着自己孩子写的纸条,一脸愧疚……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7.
张增明 《家长》2023,(22):11-12
<正>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知道情绪感知力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加以培养,不要让冷漠搅乱了家庭的和谐“,吞噬”孩子以后的美好人生。有一位父亲在闲谈时向我吐槽:“人们都说孩子的成长是越大越孤单,其实为人父母也是这样,孩子越大我们越孤单,尤其是上了初中后,孩子面对我们似乎不再有情绪,也不再有话题,对我们的情绪也开始‘冷处理’,真是越大越‘冷血’。”这位父亲的“实话实说”,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养儿防老”这个观念,其实我没有。生了四个儿子,是因为喜欢孩子。 有很多人对我们的亲子关系羡慕也好奇:“你和四个儿子的好感情,是如何经营的?”我这位幸福的母亲,与孩子之间那份圆满,一半靠智慧,一半靠运气。  相似文献   

9.
话题热聊     
《学前教育》2024,(1):54-55
<正>杨惠芬(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幼儿园)网络用语的流行导致孩子说话只会用那些“奥利给”“真给力”“come on的喂ABC”,很多家长甚至教育学者都说:语文都死了。真的这么严重吗?其实这一类网络用语是一种“社交货币”。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烙印,像我们当年也会有某个圈,追某个星,这些也是我们的“社交货币”。我们要允许孩子拥有这样的“社交货币”,这样孩子才能融入到现在的社会群体。我的女儿是一名小学生,我特别注重她语文的启蒙,但是我也会鼓励孩子去掌握这些“社交货币”。  相似文献   

10.
贝贝妈妈问:教育孩子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都说父母要给孩子讲道理,可是这条原则在贝贝这里行不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贝贝现在3岁,到晚上该睡觉了,贝贝磨磨蹭蹭不愿意上床:“妈妈,为什么要睡觉啊?”“因为到晚上了人必须要睡觉啊。”“为什么人必需啊?”“睡觉是人的生理规律啊。”“什么是生理规律啊?”“就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养精蓄锐才能更好地工作啊。”“可是我就是不想睡觉怎么办呢?”……但凡贝贝不愿意做的事情,要想说服他,我们真是绞尽脑汁,几个回合下来,  相似文献   

11.
没正经     
话说我们六(3)班有这么一位人士,平时他是嘻嘻哈哈说话没谱爱开玩笑的“孩子王”,上起课来转眼就变了个样,有时被我们这帮“山猴子”惹火了,发起威来也叫我们个个“小命不保”。到底是哪位“仁兄“呢?此人就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兼副班主任一颜老师。  相似文献   

12.
周六的晚饭后,孩子爸通常喜欢跟儿子一起聊天。聊着聊着,父子俩很快就能找到一个有兴趣的话题。听他们认真而友好的交谈简直是一种享受,让人倍感小家庭的温馨。父子俩谈话的时候,我会拿着一份报纸或其他的东西不经意地浏览,其实我更愿意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一天,孩子爸跟儿子一起讲学习方法问题,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非常激烈。我在一边听得直想笑,心想,真是个粗心的父亲,他才多大?把他当大人呢。孩子爸问:“160加37等于多少?”儿子摆弄着手中的玩具,不假思索地回答:“超过一百的加法我们还没学呢。”“没学不要紧…  相似文献   

13.
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你是我们捡回来的。说这样的话有时是逗孩子玩,有时是为了回避孩子问的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家长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给孩子正确的答案。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得到正确的答案后会引发他们不必要的兴趣。其实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对于幼儿期的孩子而言,“为什么婴儿会生出来”跟“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问题同样单纯。所以在回答幼儿所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时,家长只要坦率地用美丽的言辞来回答即可。没有必要给予孩子很多他这个年龄阶段无法接受的性意识,也不能用“你…  相似文献   

14.
“你真是名副其实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孩子小学老师在三年级时对我孩子的评价。现在回忆起这句话时,我还是感到十分的欣慰。其实这正是我们要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换一句俗话就是让孩子对一些事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很难。特别是一个只有八九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们,你读了下面这则故事后,难道不认为舌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吗?其实,故事的本意,是想形象有趣地说明语言表达的奇妙作用:它有时是“最好的东西”,有时是“最不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我们班有时就像是一个杂技团(小动作不断),有时又像个充满火药味的茶馆,唾沫星子乱飞(吵架骂人是家常便饭),有时又像是个拳击竞技台(打架三天两头),真够人受的。其实我们男生并不是有意这样的,那是因为很多老师都瞧不起我们,一有什么坏事就想到是我们干的,让我们有口难辩……男生也越来越不像话了,我们真的是无可救药了吗?”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为什么?     
大人们常常对小孩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说话要算数。”对!我们都应该做个诚实的孩子。 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说过的话有时是如此自相矛盾呢?  相似文献   

18.
平时我们常习惯说:把孩子教育成“人”,等孩子长大成“人”…… 其实,这类论调经不起推敲。难道孩子在长大之前就不是“人”?我们应该坚信: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人,儿童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连子波 《师道》2011,(7):107-108
第一件事刚买完车,第一次载着小孩上路,我跟孩子讲了一个笑话:孩子的伯伯以前也跟我一样骑电动车,如果有汽车乱窜,他就会骂:“这些开车的都是乱开!”其实我看他骑车有时也不怎么遵守交规。后来,他买了车,有一次我坐在他的车上,有一辆电动车从车子前一晃而过,他转头跟我说:“这些骑电动车的真是乱七八糟。”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个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且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妈妈,我最常被这个年龄段父母问到的问题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怎么和孩子交流才更好?我的回答一直都是,游戏。糟了,孩子静悄悄的,必定是在“作妖”。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让父母“崩溃”的瞬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