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元典。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发展是阻碍还是促进?5月13日-14日,北京周易研究会、国际理学研究所(比利时)、中国文化复兴研究院、北京大学国情中心太极文化研究所、曲阜孔子书院、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等学术机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周易阻碍科学发展还是促  相似文献   

2.
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对传统的诗画一致说进行了批驳,并详尽分析了诗与画的界限。宗白华在其著作《美学散论》中也谈到了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两位美学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3.
《周易》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元典。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发展是阻碍还是促进?5月13日-14日,北京周易研究会、国际理学研究所(比利时)、中国文化复兴研究院、北京大学国情中心太极文化研究所、曲阜孔子书院、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等学术机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周易阻碍科学发展还是促进科学发展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新世纪这场不可避免的学术大争鸣。  相似文献   

4.
于星兰 《科教文汇》2014,(31):125-126
从形与数概念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方形文化对中国上古数学文化的起源产生的影响。中国上古数学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抽象的形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抽象的数概念的认识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上古人类对方形的崇拜促进了方形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方形文化促进了形与数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方形文化还通过对《周易》的影响,间接地促进了包括数学文化在内的中国古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形与数概念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方形文化对中国上古数学文化的起源产生的影响。中国上古数学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抽象的形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抽象的数概念的认识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上古人类对方形的崇拜促进了方形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方形文化促进了形与数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方形文化还通过对《周易》的影响,间接地促进了包括数学文化在内的中国古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熊十力先生,在其名著《十力语要》中说:"大哉孔子《周易》也;人天大典,镇国之宝."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周易》中模糊哲学和清晰思维的辩证关系为基础,通过分析模糊哲学和《周易》的本质精神的契合和《周易》研究的义理精神,揭开清晰思维和象数研究在《周易》研究中的异化面纱,透视模糊哲学和《周易》的分离作为阶段性表象,阐述模糊哲学起源于《周易》,模糊哲学与《周易》契合是本质,分离是表象,以期能丰富《周易》研究,提升模糊哲学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来探析"原生态"舞蹈集《云南映象》的创作手法,并从美学角度深刻探析了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创作所体现出的文化心理以及民族文化与美的水乳交融,充分体现了"原生态"文化的艺术魅力。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云南映象》的成功是中国民族舞蹈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品,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起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恒  周蕴斐 《科教文汇》2008,(3):153-153
《髹饰录》相去《周易》几千年,但全书无不透露出《周易》的智慧。如:根据《周易》的“乾坤”来将《髹饰录》分为“乾集”和“坤集”,又以“阴阳”来给各类漆器命名分类,以至于建立了一套流传至今的漆器命名分类标准。可以说,《髹饰录》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唯一部漆器专著,还因为作者灵活运用了中国古代经典中的智慧。其中突出的便是对《周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中,对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特别重视。我国古老的经典《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辞》)意思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非常重视用人文精神来进行教化了。所谓人文教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那么人文精神从何而来?照《周易》看,它是在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在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了许多人文精神对人们进行教化的宝贵经验,这些无疑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当珍视,例如我国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归为三点:(1)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2)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3)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人之中,人是重点,人要去认识天道,实践天道,体现天道,参与天道其中,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本出自《易传》的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天行刚健有为,地道柔顺宽容,君子只不过是在法天则地而已。 至于中庸尚和,它本来也是上天的品质之一。中就是度,就是和,就是  相似文献   

12.
<正>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等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  相似文献   

13.
上帝的骰子──《周易》·笛卡尔坐标·六维空间体系第五章人身乃一小天地──经脉学说与六维空间体系周康龄中医经脉学的诸派书籍,源于汉朝以前《灵枢》、《素问》两种医书,今合称《黄帝内经》,距现在约两千多年,整个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中国历来有“医”“易”同源之...  相似文献   

14.
从物理学的概念提出:“反对称是在对称操作的基础上,加上二元(如黑白)互换操作,使操作前后两图完全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阴和阳、天和地、男和女等也是相反的二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俗称阴阳鱼)是最完美的反对称。近年来,国内出现《周易》的讨论热。例如,李申写的《从二进制看〈周易〉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一文中,介绍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论文与白晋神父于1701年11月4日寄的“先天图”的关系。莱布尼茨给白晋的回信中说:“这个易图可以认为是现存科学之最古老的纪念物,然而依我之见,这种科学虽为4000年以上的古物,但数千年来…  相似文献   

15.
《庄子》美学,向来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逍遥游》文本出发,围绕庄子之“有用”与“无用”的讨论,浅析《庄子》“无用之大用”的超功利美学精神。探讨《庄子》“无用”何以成其“大用”。  相似文献   

16.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易》)。两仪者阴阳两性也。从未分化的“太极”状态,到阴阳两性的分化是一个进化过程。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化中都有阴阳两性的概念,万物都有两性之分;月亮属阴,太阳属阳;水是阴,火是阳。非生命之物的两性区分只是一种观念,生命的两性区分却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7.
王晶 《科教文汇》2009,(33):229-230
本文主要根据列维一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一书解读《周易》,认为《周易》中包含着与现代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具有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武不注重客体的客观属性,而是注重客观事物中涂染与漫润着一些具有情感性和运动性的神秘因素,并且这种思维方式属于集体表象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周易》认识方式与现代科学方法张晓林一《周易》古经的认识方式可概括为象数认识方式。象指卦交象,体现《易经》符号系统所象征的事物及其时位关系,含现象、法象、意象等意义。数指筮数及爻数等,是《易经》占筮求卦的基础及其数理表达,是对象的数量方面的描述。象数...  相似文献   

19.
<正>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选址到城市建成无不充满着古人的智慧。隋唐长安城规模巨大,城市内部的坊里整齐划一,为唐朝之后的各个朝代的都城建造提供了借鉴意义。不仅如此,在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结构特征中蕴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例如,“象天设都”思想、礼制等级思想、《周易》乾卦、阴阳五行“厌胜”思想及中轴对称思想。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隋唐长安城建制布局,从城市规划思想中把握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能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都城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2,(17):59
内容:本书包括《大道运行论》、《绵延论》、《盛衰论》、《心性灵明论》、《道德本体论》五卷著作。这五卷著作全是贯通大道哲学本体论,贯通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第一卷《大道运行论》是研究中国哲学大道本体与最高精神的;第二卷《绵延论》是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数千年绵延之理的;《盛衰论》是将大道本体论贯通于社会历史领域,研究中国五千年盛衰治乱之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