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精心设置的"陷阱",为了避免学生落入"陷阱"或帮助他们从"陷阱"中走出来,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设置"陷阱",从而让学生擦亮眼睛,快速识别"陷阱",尽快走出"陷阱".  相似文献   

2.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3.
通过巧妙设计练习,在练习中设置各种错误陷阱,并引导学生反思,直面错误,以错为鉴,从中反思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能发展学生的自我修正能力,提高数学练习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尽管练得很多但仍屡屡出错。如何在教学中巧设陷阱,巧妙地在新知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需要探究的学习情景中,使学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他们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和获取有益经验,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从"陷阱"存在的背景及"陷阱"教学的作用、数学"陷阱"的题目类型、"陷阱"的设置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适时巧妙地设置一些“陷阱”,诱发学生产生错误,然后通过讨论、分析或自我“反省”,找出错误原因,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不仅能防止学生重蹈覆辙,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陷阱”设置的几种类型。一、旧知干扰型知识的应用经常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旧知识的联想优势造成对新知识联想的抑制,如果应用过程中已经巩固了的旧知识优先得到再现,往往…  相似文献   

7.
“陷阱”题中的“陷阱”是命题者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思维上的局限性,有意地在题目中设置干扰信息来迷惑学生,如果同学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凭熟知的思维定势去解题,必将跌入“陷阱”.请看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8.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9.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学生的“错误”.瓒源进行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成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中的"陷阱"设计,是教师呈现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或破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预设的"陷阱"里。一、设置悬念,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所认识、所熟悉的教学材料中设置悬念,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固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正>陷阱即令人上当的圈套。陷阱的设置与甄别往往是智者谋士们之间的游戏。根据初中生"好奇"、"敢于挑战"、"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物理试题中适当地设置一些富于变化的"陷阱",让他们想方设法去"破"。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很有益的。那么初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有哪些"陷阱"?面对这些"陷阱",同学们又该怎么应对呢?笔者进行如下归纳,并对例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数学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往往更喜欢设置学生注意不到的"陷阱".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且在做题时对命题者设计的"陷阱"视而不见,那么就会严重失分.我们只有清楚命题者在哪些方面设置"陷阱",才可能绕过"陷阱"顺利解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针对学生对概念掌握不清设置"陷阱"命题人往往围绕数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相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掌握不清,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中考中,"陷阱"试题已成为常见的一类题,是命题者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缺陷和解决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有意地在题目中设置干扰性信息来迷惑考生,从而达到考查能力的目的.本文探讨"陷阱"试题的类型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计算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审视计算教学,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期待通过"练"来促进学生巩固和强化算理,"精讲多练"成为计算课常见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计算教学中,设置"陷阱",让学生先掉进"陷阱",进行反思,厘清错因,再从"陷阱"中出来,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成效。笔者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谈谈再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即人们在从陷入陷阱到脱离陷阱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陷入陷阱的原因,掌握了解决陷阱的办法,还能提高对事物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陷阱,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设置"陷阱",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以"错"为媒,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错后反思,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变学习错误为英语学习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一、利用名称相似的概念设置陷阱设置方法:为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利用名称相似、相近的概念设置陷阱,以达到检测目的。解答策略:学习时加强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解题时仔细审题。例1下列对细胞有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丙酮酸中,所以可用丙酮酸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应答选择题的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择支中巧妙、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练习,是习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合理地设置“知识陷阱”,有目的地设置干扰支以提高选择题的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