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卫军(江苏南通青年名师):“通过读书采集花粉、通过反思确定酿造方法、通过写作酿出蜂蜜。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习惯,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一个不喜欢读书、不乐于反思、不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开展“快乐读书吧”活动的过程中常常没有对课程设立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对其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划,这对于“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是不利的。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帮助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学生更好地开展“快乐读书吧”活动。本文围绕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青春年华须勤读扬州大学中文系顾黄初作为一个现代人,为求知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然而,最需要读书、读书效果最好的,却是在青年时期。作为一个教师,为育人而读书,也是无止境的事。然而,最需要读书、读书效果最好的,也是在步入教坛不久的青年时期。语文教师,是以...  相似文献   

4.
“自己拯救自己”是我在苏州市首届名教师、名校长培训班结业典礼学员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我要表达和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对于教师来说,读书学习可以实现自己拯救自己的理想,可以为现代中国培养读书人口,可以改变社会风尚。围绕读书和自我提升,我思考较多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事业成就和社会地位问题。应试教育,曾使得教师(包括语文教师)不需要读书和无法读书。近闻“足球战士”一说后,我马上联想到,我们的中小学老师甚至包括学生,何尝不都是“高考战士”呢?“应试教育”摧残师生,危害国家民族,惨祸之烈,尽在“高考战士…  相似文献   

5.
青春如歌——记首届“郑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称号获得者魏新磊本刊记者张舸1996年11月,首届“郑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评选工作在全市展开。参赛教师多、水平高,竞争十分激烈。引人注目的是,获得“十佳”的教师中只有两名高中语文教师,其中一位来自郑州一中...  相似文献   

6.
做一个阅读着的语文教师——生命因“读”而充盈 乐于读书,才乐于教书;善于读书,才善于教书。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地去读书。我常常拷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拥有这份精神宝藏呢?  相似文献   

7.
黄佳丽 《成才之路》2023,(17):129-132
语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意义重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完善知识框架,积累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以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分析“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探究借助“快乐读书吧”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策略,旨在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的“读书试讲型”教学周守语文科类学科,特别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如何改革,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寻的问题之一.我所应用的“读书试讲型”教学法,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教学法上素有“读书指导型”的方法,即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由教师“下水”作文,旁及阅读教学,提出:“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确实,无论是从教会学生读书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教师“下水”读书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语文教师“下水”读书,读哪些书呢?我认为,首先是要精读作为教材的范文。也许是《教参》越编越详,教案选本越出越多的缘故吧,无形中形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年语文教师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心理上甚至事实上陷入挫折和挫败之中。因此,真正从对“事业”的看重出发,探讨青年语文教师挫折感的形成原因及其消解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读书之声不绝于耳,可是,冷眼观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正陷入“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有识之士曾说过: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大缺陷。咱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沉缅于琐事之中,书读得太少,是语文教师品味不高的根本原因,“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这样说,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在远程教育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有我们众多教师生存的空间?因为真正的教师应该是无法替代的。甚至是不可模仿的。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理应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书人,首先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上,学生真正自己“动”起来,才能会读会写,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九年制义务教育沿海版中学语文教材主编曹础基教授说:“语文程度的普遍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少。不多读,听、说、写都难以真正提高。老百姓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上学主要是读书。不读书,上学干吗?”(见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多读书》) 其实我们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内又何曾让学生多读书呢?同学们在老师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沉闷的课堂气氛下,被动地听讲,课本都读得不多,也就更谈不上多读课本以外…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讲”和“问”代替了“读”。其实,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记忆久,效果好,收益高。重视读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挥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与挑战从儿童没有适合的读物到儿童阅读市场令人眼花缭乱,出版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解决了儿童阅读“吃不饱”的问题。如今儿童读物多了,但水平良莠不齐,怎么让孩子们“吃得合适,吃得好”又成为语文教育新的忧思。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最近几年多次呼吁:“中国语文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要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把学生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  相似文献   

16.
杨建军 《湖南教育》2002,(11):38-38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重新认识语文“训练”的重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务必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识记”和“运用”上。识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都是强调识记的重要性。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只片面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没有识记,谈何运用?现在教材规定的识记量很少,一册书就那么三、四篇,三年高中累计起来不足20篇。因此,…  相似文献   

17.
七三年三月,我曾就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去信向叶老求教。当年三月十九日、二十二日,接连收到叶老的两封回信。事隔十年,重温叶老的亲切教诲,深感他的见解之精辟。“怎样才能算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我提出这一问题,叶老的回答是:“当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回答,当初我有些捉摸不透。经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才逐步认识到:“帮助学生养成认真看书读书的好习惯”确实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这要比向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要养成学生认真看书读书的习惯,不是靠教师心血来潮地抓一阵子就能成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语文难教难学,这似乎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总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读”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甚至以“读”代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自觉地“读”,达到会读、爱读、多读、广读。一是会读书。读书跟做别的事情一样,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  相似文献   

20.
课内外结合读书好东城区二里庄小学杨训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较好的学生,大多数得益于课外看书。”的确,书籍是开拓学生视野的钥匙,是营养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对指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读书做了一些尝试。1.以课本为点,以课本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