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论邓小平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精神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的化建设思想,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化建设思想,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经邓小平、江泽民的阐述而明确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制定翻开了化建设崭新的一页。化建设之旅循纲而行史有稽征,不容非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将带来精神明之花在中国大地上吐蕾绽放的灿烂前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审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性、时代性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了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基础,从而表明了邓小平理论具有的开放性质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认识和论述教育问题,提出并回答了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目标任务、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指针。本文作者通过对邓小平教育理论形成的根本动因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关键所在、核心思想、中心内容等方面的探析,认识到学习和实践邓小平教育理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关系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大事,认识到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好邓小平教育理论,为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四有”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化观,明确了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置,科学地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化建设的关系,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将二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突出提到了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并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党中央之所以突出强调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首先是因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刘又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表现在它是邓小平在新时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起点和基本原则,并贯穿于这...  相似文献   

8.
胡占君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史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以下四方面作用:(一)有助于人们深刻领会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是一部特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材。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从实践上纵向地、动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在一定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是毛…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对于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按“四有”标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根据邓小平关于培育“四有”新人的精辟论述,着重阐明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意义、“四有”的含义及其关系,初步探讨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正确途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中西文化竞争对立、互融共构视野中的文化批评,到以精神强健为目的的人学批评,再到立作家、立文学、立读者、立人国,这就是早期鲁迅的文学批评体系。其特点是开放性中包含着严密性,内部研究联系着外部研究,宏观文学批评中融化着微观文学批评,浑然一体,气息相通。它不是通常所说的浪漫诗学或文化诗学,它浓缩了鲁迅全部的人生追求和文学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2.
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等特征。在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而且在此基础上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远程开放教育组织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文化代表了一个组织内部各种由员工所认同及接受的信念、期望、理想、价值观、态度、行为、思想方法、办事准则等。远程开放教育组织文化是指远程办学机构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系统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远程特色的包括价值观、信念等内涵的观念体系、行为规范。研究远程开放教育组织文化的目的,加强远程教育组织文化的内涵建设,统一和发扬远程教育的组织文化,以利于远程教育组织的稳步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远程教育办学理念研究组织文化特征、从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开放文化、从远程教育系统结构研究科层文化。从中得出组织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关系、影响和发展规律等基本结论。针对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组织提出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改善远程教育的管理和环境,共享、传承、发展新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mass culture)的概念所隐含的化等级观念、精英主义立场手和研究价值取向以及“知识分子”的立法角色,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开拓化研究的视野。近来,这些趋势已在化研究的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否定。正是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用“媒介化”概念来消解“大众化”概念。更重要的是,“媒介化”是一个更大的包容系统,即要求研究把化研读实践作为一种化现象纳入到“媒介化”中去,学会利用媒介使个人观点得以普遍传达,以建立真正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大学文化与其他大学文化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建设特色鲜明的广播电视大学文化,需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着力进行网络文化建设,以凝炼办学理念为载体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突出形象文化建设,强化师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前进的根本方向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时代使命,民族主体性的现实根基以及面向世界的开放品格,是文学艺术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目标,探讨了校园人文景观布局、校园绿化美化改造、校园建筑风格以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步骤等问题.建议将景观石文化、雕塑文化、假山文化与地质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代表学科特点的校园地质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理论入手,以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山歌、客家名人为重点,主要探讨了如何将客家文化融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使客家地区的高校办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性,着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方面探讨了对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及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为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建设新文化有价值的因素,主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成分是建设新文化的主要障碍,批判封建腐朽文化是建设新文化的必要环节;在新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认识民族文化的研究过程和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实践过程统一起来,批判继承,发展创新。这些论述不仅对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仍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