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将历史文献中对猴戏的记载与新野猴戏田野调查所得相对照,根据汉代、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历史文本与民间文本的契合,大致确定新野猴戏的起源与基本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诗)     
走在历史的风尘里你总显得不老那一把羽扇总是在手中不停地摇你不会用武力对人咆哮智慧使你扯动历史大潮在荆州烧新野,退樊城走当阳,奔夏口何等从容在江南深入虎穴舌战群儒何等高傲在赤壁巧借东风破敌于谈笑间何等自豪可是山太高无人赶超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你那三分喜悦,三分骄傲,四分寂寞的一笑(指导教师刘成阳)诸葛亮(诗)!266613$山东省青岛石墨股份有限公司子弟学校九年级@郝亚路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关于刘备驻扎新野期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有真实的历史根据,但小说情节中明显存在着不合情理的问题,这与罗贯中的写作原则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之军师徐庶因受曹操持母之挟,不得已离开刘备投曹操。徐庶走的那天,刘备如丧考妣般地痛哭,之后命人砍光新野城郊外的树,因为那些树挡住了他了望徐庶远去的视线,之后又独自在寒风中吟唱《洛神赋》,之后城中的民众陷入一片恐慌中。新野城中的民众之所以陷入恐慌有三个理由:一,他们仁慈的主公原来是个玻璃,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们恐慌;二,新野城的民众有很多是俊男,怕被刘备看中而恐慌;三,新野一向以俊男多和蚊子多而闻名,《伤寒杂病论》上说蚊子的叮咬是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之一,使得大家恐慌。数日来,街头巷尾的阿…  相似文献   

5.
"合唱"一种欧洲的外来艺术形式,在20世纪五四运动开始时正式传入中国,合唱艺术也可说是中国音乐领地中最年轻的家族。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以来合唱在中国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且合唱艺术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合唱艺术走着一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唱艺术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过巨大的挫折。合唱作为一种独特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高度上它不仅仅代表的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更主要的伟大之处在于合唱这种团队合作的艺术表现方式对于人性团结和沟通诠释以及对艺术本身起到熏陶作用。目前我国合唱艺术的状况令人忧喜半参。放眼从历史的层面看,发展与问题并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合唱更应该走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合唱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作为独立表演艺术的纯舞蹈,虽不如唐代那么兴盛,但各种民间艺术及舞蹈活动却得到高度的发展。特别是古典歌舞戏这一艺术形式,在这一历史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溶化在戏曲艺术中的传统舞蹈是这一历史时期舞蹈艺术发展的一大特色,从而为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读《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故事.文中介绍了许多经典故事和典型人物形象,下面请看我一一道来. 刘备:在曹操攻占新野的时候,新野地区两万多百姓想追随刘备而去.刘备便将他们全部带上,每天只行进几十里,而曹操的铁骑却以每天几百里速度紧追而来.在如此窘迫的情况下,刘备仍不愿意放弃百姓.  相似文献   

8.
新野方言世代口耳相传。分析新野方言的声、韵规律,可以使人们了解新野方言的语音体系,把握新野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间的联系,增强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论诗诗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形式特点,说明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新野汉代画像砖,线条优美,做工精细,古朴典雅。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虽历经人间沧桑,但是,其线条中所蕴涵的意蕴之美,仍鲜明地体现着美术作品的意象,仍然可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