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明  陈立 《语文天地》2011,(12):22-22
“客有吹洞箫者”一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少参考书并不统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相似文献   

2.
"客有吹洞箫者"一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少参考书并不统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中提到主客二人。据考证,当时同游赤壁的确实只有苏轼与客共二人,客人就是苏轼的好友杨世昌道士。如译为"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就表示客人不止一位。因而  相似文献   

3.
李小龙 《文教资料》2014,(5):25-27,34
本文以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德文《论语》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德国著名翻译流派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卫礼贤采取的跨文化翻译策略进行评析,分析其工具型翻译和文献型翻译的翻译策略,并以其中“仁”字的翻译为例,阐释其采用不同概念翻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具有交际功能,译者采取什么翻译策略取决于其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来决定。陈羽纶所译的《冒险史之波西米亚丑闻》主要采用归化翻译,具有本土化色彩,这是由陈羽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其所定位的读者群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毛永冰 《考试周刊》2012,(66):21-22
《边城》作为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扛鼎之作,曾被译为多国语言。英文译本中,杨氏译本最受关注。本文将通过杨译本中文化内容的分析,研究杨译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过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文中点题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很多参考书对这句话的翻译都是这样的: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我觉得这样翻译不妥,整个句子应译为: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啊!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不仅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享有颇高的盛誉,因而越来越多的海外译者研究这部名著。日本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领域也有较为系统的探究,这为我国红学译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资料。本论文探究了《红楼梦》日译本的翻译研究状况,并从文化翻译视角探究《红楼梦》日译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李朝威的《柳毅传》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其中“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这句话,在文言句型的确定上,不同教参和译本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同为以人类体验认知为基础的关联翻译理论与转喻,必然有着一定联系.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运用直接翻译与问接翻译概念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中的转喻翻译,揭示用关联翻译理论可以解释<红楼梦>中的转喻翻译,同时指出译本某些地方采用完全意译的手法,没有很好的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和满足译语接受者的期待,可以尝试运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奥斯卡·王尔德这位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的经典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以其华丽的辞藻、唯美的画面,得到文艺家、翻译家的多种艺术化阐释。以巴金和林徽因二者的译本为例,对紧扣词句段且实现了言语上的形似的巴金译本,以及使用了文言词而达到了与原作神似的林徽因译本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不同翻译目的指导下的译文风格特点,指出译者自身穿凿的艺术风格对译文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法克服了简单文字对应的词句翻译法的不足,又比单个语篇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散文<落花生>两篇名译的对比.可以归纳出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如增词法、抽象译法、词性转换译法,还有文体和发话词的译法.旨在说明翻译技巧的讲解以语篇对比为背景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传达原文语义及形式效果,译者往往需要根据目的语与源语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各种补偿手段。本文通过引用《围城》(汉-英译本)译例,从汉英语言特点及文化差异两方面分析汉英翻译中常见的几种补偿译法。  相似文献   

14.
高语第五册《治平篇》中的第三段这样写道: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以尹芳夏《三国演义》120回全译本中章节概要和文末注释的翻译策略为例,比较尹译本和库恩的章回本在文末注释上的异同。结合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分类法理论,对尹芳夏译本在章节概要和文末注释中出现的“保留”和“替代”法进行分析;结合尹芳夏的介绍和访谈,探究尹译本为何深受罗慕士英译本的风格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酒文化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贯穿整个小说始终。笔者以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译本为例,对其中的酒文化翻译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两个译本的不同翻译策略,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希望能给翻译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2):170-176
翻译系统作为整体,具有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广义“有机体”特征,因为该系统同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内在规律的有机体系。《易经》是中国文化中用来解释整个宇宙人生的“经典中的经典”,完全可以用来诠释“翻译”这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8.
《晏子使楚》(高语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五题)中,有这样一个假设性的对话,原文是:“王曰:‘何为者也?’对  相似文献   

19.
辛朝晖 《考试周刊》2008,(53):133-134
本文从普通逻辑学的角度探讨了"变译"这一中国翻译理论界较新的概念,从而揭示了"变译"这一概念的本质。指出"变译"不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而是"变"与"译"两个前后相继、相互独立的活动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赵武平和毕冰宾分别依据浦爱德英译《四世同堂》手稿回译后16段,补足原作结尾缺失的遗憾,不过两个译本之间及译本与原文之间的风格和内容差距很大。赵武平采用老舍词汇表和逐字直译法,部分地还原了1940年代老舍的语言表述和文本风格,但译文表达不准确且翻译腔严重;毕冰宾为满足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以当下北京日常普通话为参照,较为成功地还原了小说的京腔京韵,但由于语言的时代差异和译者主体性的凸显,毕译本也与《四世同堂》原文存在一定距离。文化回译视角下,单一翻译策略有其局限性,只有互相借鉴,《饥荒》回译才能无限靠近老舍《四世同堂》的诗学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