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梳理了90年代以来辽宁都市文学的概况,着重对其三个方面的特色和内容进行了阐释:一是作品所呈现出的以乡村道德观照都市的审美方式,二是在都市工业题材创作方面的突出贡献,三是迥异于当下都市文学潮流的都市书写理念。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明代江南都市的发展,江南都市文学也出现了勃兴。江南都市文学中显露出的现代性因素使之与传统诗文迥异,而构成了与新文学的连接点。沈明臣作为江南都市文人的代表,其诗歌在题材主题、精神意趣、艺术特点等方面有现代性特征,本文正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第7期的《上海文学》,两个中篇值得一观。温亚军的都市题材小说似乎从来都是紧张的,一旦他将视野从乡村转向都市,笔端饱蘸的温厚蕴藉也随之消散。《花弄影》依然。小说围绕着女主角庄晓然与四个男人的情事展开。小城出生的庄晓然为大学毕业后能顺利留在省城,接受了高干同学乔明章的追求。在  相似文献   

4.
方娜 《文教资料》2012,(4):11-12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在近二十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女性创作群体不断扩大,作品数量增多,值得肯定。但是纵观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的题材,基本局限于城市题材,乡村题材严重缺乏。正视题材缺失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对当下女性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进祥的小说通过对城市与乡村两个空间的审视,既反映出其间的差异和问题,也深入反思了内在的人心人性问题,呈现出复数的、小写的、多元的、民间化的文学空间。同时这也反映出回族文学,特别是宁夏回族文学由主要以乡村为题材向城市题材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都市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异端性:一方面,都市文学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罪恶的对立,对立的结果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乡村渐被城市吞噬,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纯朴文明的毁灭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但另一方面,在都市文明的喧嚣躁动的疯狂律动的背后,在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中,现代人在精神上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相似文献   

7.
陕西拥有一片文学厚土,但城市文学的发展远落后于乡村文学。这是因为陕西一些作家都带有乡村价值取向,对城市抱有排斥心态,城市在他们眼中是消费与欲望的象征,没有精神与灵魂。反映在作品中,就只有“巡礼”式的都市物象罗列,而没有对城市文化的深究。这样的文学作品虽然以“城市”为题材,却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城市文学。  相似文献   

8.
文学发展到当下,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们对都市文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期间也产生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鲜明的现代化都市意识的都市小说并没有随之应运而生。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过程中,文学的当下需要的是兼容———反映城乡两种不同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相互碰撞、相互吸引是当下文学尤其是都市文学所需。  相似文献   

9.
岭南都市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有思想深度的欠缺、题材与技巧的固定化、审美模式的单一性等等。这与岭南都市文学的文化背景有直接关系。岭南文化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渗透着后现代的影响。论文着重分析后现代背景下岭南文化浸润中的岭南都市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其自我超越与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社会转型、知识分子身份分化等造成文学精神的衰变,进而影响到对现实的介入,精英作家对历史发言的气魄大于对现实发言的勇气。新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对底层文学、都市文学和知识分子题材文学的干预停留在道德、消费、戏谑的价值立场。新世纪底层文学中部分作品带有康德道德哲学意味,爱情题材作品中出现某些回归爱情本体的迹象,带有宗教精神倾向的作品表现出欲望化时代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形成的,但在中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中国新感觉派兼具日本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两种特点。以保尔·穆杭为代表的都市文学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有印象主义和感觉主义的倾向,但与日本新感觉派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新感觉派文学与都市文学关系密切的主要原因有二:中国文坛将法国都市文学代表人物保尔·穆杭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混同了;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产生不仅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也受到了穆杭等人的都市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几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自由主义文学.他们的作品或将阶级内涵融入文学之中,以革命的名义大胆地想象"都市文明";或对城市繁华进行隐性思考,把难以言喻的精神绝望转变成了"思乡"情感;或用乡土的视角衡量都市与乡村,试着探寻拯救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尽管创作倾向各有不同,但在表达现代都市意象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都市"否定的情感叙事.这一情感叙事就形成了阶级话语中的都市消解、现代叙述里的都市质疑、乡土呼唤下的都市逃亡,其中昭示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恒定的民族心理以及他们在"现代性"进程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实际上,"都市"意象作为1930年代文学的一个醒目现象,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参照物.  相似文献   

13.
曾经辉煌的中国军旅文学如今风光不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时代和社会及文学本身的发展需要中国军旅文学再创辉煌,并且为军旅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再创军旅文学的辉煌必须在题材挖掘、精神追求、切入视角、创作方式、作家素质等方面都要求有相应改变、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张爱玲在承接中国市民文学传统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创造与转化,把创作深入到市井人生的里面,以普通市民的日常琐事、生死情爱为题材,谱写了一曲现代都市传奇,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市民叙事话语,使市井文学的品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了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和产业工人。工业题材文学也随之萌生。“反美华工禁约文学”对中国华侨工人遭遇的描写成为了中国工业文学的先声;而反映中国沿海城市工人生活的一批短篇小说的出现,正式宣告了中国产业工人形象已经走进了文学之中。这些作品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借鉴,也兆示了中国小说艺术现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翩跹于都市的舞者:张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是中国当下新都市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最终定位于都市文学 ,也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寻觅过程。其创作的递变轨迹可分为都市的边缘者、都市的外来者、都市的牧己者三个阶段。张欣小说的意义无疑是源自其对都市人性本真的深层企及以及文本所透现出来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的南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人口的大迁徙,而且是文化的大迁徙,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空间格局,对中国文学的布局、流派、题材和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只有到了新感觉派的出现,中国的都市文学才真正以令人震撼的面目登上了文学的舞台.倏忽的都市生活是新感觉派追逐的目标,他们把它定格成变幻莫测的艺术画面;都市、都市经验、日本新感觉的影响对新感觉派的都市文学抒写决定意义;都市成就了新感觉派,也毁掉了新感觉派.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更加鲜明的针对乡村社会的题材特征.对于乡村社会的重视或关注表面上看是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或不同的表现艺术的体现,但是,决定这些不同表达方式或表现艺术的根本原因则是一种带有政治倾向性的价值立场.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在针对乡村社会的书写方面基本上经历了从"中心"到"边地"这样一个过...  相似文献   

20.
都市文学作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应运而生的一种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新的审美文化现象,在获得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争议,主要是针对当前都市文学界定的不清晰及其外在特征和内在价值体现等问题。都市文学到底是消费至上,还是人文关怀至上,这是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并且文章更倾向于对后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