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以经济建设为财政来源,尽力克服"打土豪办财政"的粗放经营模式。虽然战争环境险恶,但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和苏维埃通过统一财政的努力,建立起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为财政体系的正规化奠定初步基础,并在经济建设中逐步建立起正规化的税收制度。银行制度的建立也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体系和经济建设构筑起有效的金融保障。  相似文献   

2.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财政体系始终遵循着正规化的行政建设方向,并在正规化基础上追求科学性。基础财政制度是正规化财政的前提,税收制度是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是调节经济建设和商业贸易的有力手段。在金融领域,苏北区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确立根据地货币的金融本位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贸易统制,配合货币斗争,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财政公开是国家决策机关和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公共政策、作出宏观决策、进行公共管理的需要,也是公众了解政府财政状况、衡量政府绩效、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作出相关决策的需要。财政公开法律制度的构建是我国实现财政公开的当务之急,应明确财政公开法律制度构建的原则——依法公开原则,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免费原则,自由使用原则,救济原则。要从制定财政基本法、完善财政预算法律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等四个层面,构建我国财政公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制度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是相对 稳定的,是以规则形式存在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应以制度 与规则以及财政制度与财政规则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财政制度 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5.
湘鄂西苏区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工作,始终注意克服"打土豪"办财政的粗放模式,追求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行政方向。在以"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中,湘鄂西苏区通过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科学处理富农问题,尽力防止反富农斗争扩大化和波及中农的错误倾向。尽管在财政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因战争环境险恶和建政时间短促而存在诸多不足,但是湘鄂西苏区初步建立起统筹统支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基本制度,以及正规化和科学化的税收制度,特别是湘鄂西苏区始终强调通过经济建设丰裕财政的建设方向,并不断科学总结金融工作中的偏差,努力建设银行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有赖于财政的制度安排。当前,我们可以从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明确财政职能分工的层级性,建立地区差别化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完善、健全税收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灵活运用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以有效率的财政制度变革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实现教育公平,制度保障不可或缺,其中财政制度尤其重要。文章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公平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公平的评价指标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实现均等化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各国国情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转移支付制度,如美国的补助金制度,日本的地方交付税和国库金支付制度,澳大利亚的财政均等化和德国纵横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等。比较世界主要国家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川陕苏区继承鄂豫皖苏区财政工作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要来源的财政建设方向,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和恢复商业贸易丰裕财源。川陕苏区粮食工作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坚决依靠贫雇农和中农,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直接服务于革命战争。川陕苏区通过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和银行制度的的建设,构建起正规化的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广州财政预算公开谈我国财政透明度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希 《华章》2010,(25)
财政透明度是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财政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提高财政透明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透明度程度仍然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制度服务于战时经济建设,始终遵循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行政方向。为使合理负担更加公平合理,边区政府致力于清查田亩工作,科学划分经济区,在评议工作中积极贯彻群众路线,旨在追求税收工作的科学化。在宣布取消田赋的基础上,边区政府积极推进试行累进税制。关税对调节边区贸易,促进生产意义重大。税务部门通过科学调查营业额确定税负使商业税征收更加科学。边区各种杂税征收,也对经济建设和商业贸易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研究,既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资助理念相对落后、认定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等。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集经济资助、心理脱贫、能力需求于一体,立足于受助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增强受助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资助育人体系。通过转变资助育人理念、构建精准认定管理机制,突出情境化心理脱贫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高校受助学生物质上帮助、精神上激励、能力上锻炼、实践中培养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宁波大学“平台 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探索了宏微观金融相结合的金融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归纳了这一教学改革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进一步理顺,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政府问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对当前政府问财政关系作出重新审视,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强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应用需要的跨平台、跨业务系统的数据灵活抽取和综合分析的应用软件,讨论了数据仓库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财政综合信息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阐述了实施关键技术的手段和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已受到广泛置疑的教育收费问题,则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财政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不协调导致基础教育收费不合理,其根本治理应聚焦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平行式推进,能减少财政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协调成本。要注重提高县级财政支持基础教育的能力和保障程度,完善基础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制度的研究摒弃传统体制下高校财务核算不计培养成本的做法,适当借鉴权责发生制的思想,探讨了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的主体、对象、期间和科目设置、核算原则等问题;并从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入手,结合高校会计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成本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高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正义性,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高职学生资助体系。该体系包含资助管理、困难学生认定、资助名额分配和资助教育四大子系统,它们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模糊性的、多维度的复杂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高职学生资助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确立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分配制度结构和以城乡统一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努力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之间、多种分配方式之间以及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共同发展与和谐发展等,总体上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基础构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