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的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新气象,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小说作品和研究资料的系统整理、成批出版;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的本体化、专题化;小说史研究的民族意识与理论企仰。而从专题拓展多元交汇走向民族小说史学,是其学术历程。但建立既具有世界气象又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小说史学的努力尚处在创业阶段,存在着开拓有力,深细不足,建构粗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回族题材小说是张承志创作中的又一块新大陆,张承志在经历了汉、伊两种文化冲突的精神苦旅之后,在这类小说中,寻找到了解脱之路。即他站在民间宗教的立场上摆脱两种文化选择的束缚,以伊斯兰教徒的身份足踩多片文化进行小说创作,体悟富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情结以展示其背后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情感,用生命浸润母族的文化品格,向世界传达深刻的生命启示,折射出张承志小说独特鲜明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民族音乐和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统一性,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关注黑人文化,充满民族自豪感,谴责种族歧视,是兰斯顿·休斯诗歌的主旋律及其思想的灵魂.在这一主旋律下,他的诗歌体现出从强调一元民族意识到突出多元文化观、社会观的变化过程.其前期偏重于反映他鲜明的黑人民族意识,后期则更多地探索了黑人与白人民族文化融合的途径,凸显出他多元的文化观与社会观,并能融民族意识与多元文化观、社会观于一体.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对美国黑人处境认识的日益深刻以及美国黑人对实现民族平等、自由呼声的日益高涨.休斯诗歌超越了黑人作家的创作传统,其主题对后世黑人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金庸小说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意识”是考察金庸小说的一个重要角度,金庸小说描写和展现了民族斗争画卷、民族正义斗争、反对民族霸权、塑造民族英雄、汉族化反省以及反战和平的大同理想等。金庸小说在民族问题上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是罕有匹敌的。  相似文献   

6.
张承志是虔敬的回教徒,他认为回族是失去故乡、失去母语的民族.于是,他始终有一种异乡人情结,使他骚动不安.由异乡人情结而导致的是追寻情结和流浪情结,这情结是回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秉性,他们世代流浪、迁徙、漂泊,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生命延续,最后凝结成一种高尚的民族情结.因此,回族题材小说则成了张承志小说创作中一片绿洲,他站在民间宗教的立场上摆脱汉、伊两种文化选择的束缚,以伊斯兰教徒的身份体悟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情结以展示其背后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情感,用生命浸润母族的文化品格,向世界传递深刻的生命启示,折射出张承志小说独特鲜明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精神文化对促进民族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促进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巩固,推动民族自身的持续发展。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促进民族认同,民族精神构筑民族的灵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冰 《成人教育》2018,(5):87-89
在成人教育中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现阶段成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成人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将其融入教育中,使成人教育与民族文化基因紧密融合,进而促进成人艺术教育的发展.优化民族艺术教育途径,能够有力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使之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推进成人艺术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纳,"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在世界文化中为民族文化争得一席之地,防止民族化被稀释或被淹没,这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显得格外重要.作家铁凝的最新创作蝶花>,在众多方面显示了民族文化的特征.从作品体现的地理环境特征,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民族的价值观念,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她对文学民族性建构进行的自觉努力.  相似文献   

11.
古典汉语、古典文学在基础教育中虽被强化,但当下整个古典文化却被疏离,教育并没有提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学习民族的古典汉语、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延续民族固有的文化,呼唤民族意识,是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当下基础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作家是一个民族的代言人,鲁迅与卡夫卡作为中西方代表性的文学家,他们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展现了一幅幅民族的生动画面,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某些本质特征。通过对两位作家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背叛者、被驱逐者、伪装者等三种人物形象系列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符号是展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缺乏中华文化根基所构筑的精神家园是毫无意义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视民族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也终将是徒劳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民族文化形式,促进民族文化平等,营造共同民族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充实高校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积极发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现代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潜力,实现全面普及传统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将民族存亡问题置放于现代性转换时期问题的核心,丘东平的战争小说以鲜明的战争现场性,包含着现代性、民族性与左翼性的复杂内涵,对农民理性蒙昧与自觉民族意识的兼具复杂性的揭示与思考,呈现出抗战时期意识形态与现代性问题的纠结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族意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民族意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民族意识既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又有明显的层次性。物质性民族意识、社会性民族意识和精神性民族意识是民族意识的三个层次,并依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每个层次都与民族相应的发展阶段相联系。伦理观、价值观、国家观等是民族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民族主义是民族意识的极端表现。稳定性、独立性、能动性、发展性是民族意识的重要特点。民族意识在民族识别中起重要的作用,它是民族识别的重要标准,但决不是唯一标准,对民族意识的考察离不开对其生成基础的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的民族意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民族理论学界在民族意识的内涵、层次性结构、功能、特点、调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研究起步晚,学科综合性强,因而出现了方法论误区、概念界定误区、民族意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或民族心理关系的误区、民族意识与民族自我意识关系的误区以及个体民族意识与群体民族意识关系的误区,需要反思和调整。此外,学术界在今后的民族意识研究中还应加强对几个盲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是跨境民族,具有民族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特点,思想意识上同时具有民族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基于以上的特点我国朝鲜族的政治意识比较弱,民族意识逐渐弱化,价值观出现混乱.这种特点在大学生当中极为突出.本文章分析朝鲜族文化教育以及思想意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朝鲜族大学生当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纲,“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20.
作家在地震后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责任感和民族意识,这是灾难对文学和文学家的考验.但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在汶川大地震和海地大地震中作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说明作家行为及其影响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