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 执教者 大连市第五十八中学 孙丽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汉字的演变 ,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辨认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探究法 ,让学生了解文字演变的复杂过程。3 .情感与价值观。甲骨文是古老的文字 ,汉字由此而来。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独具一格 ,由此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独创精神。4.重点、难点。甲骨文在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识别甲骨文汉字的构字和使用六种方法。5 .教学准备。教师 :教学软件、结绳记事实…  相似文献   

2.
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快捷化,  相似文献   

3.
字是一个象形字。早期的字形突出了大象长长的鼻子和宽厚的身躯。我国中原地区古代气候温暖,曾经产象。象象。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早期图画文字字的甲骨文字形十分形象,显然是一只人手正在指挥驯化了的大象,让它为人们干活的样子。字的本义是“作”。为 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楷书 (繁体) (简体)“象”和“为”@李乐毅  相似文献   

4.
<正>汉字,作为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和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承  相似文献   

5.
汉字的演变     
我们都知道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那为什么今天所使用的文字又是这般模样呢?原来,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是经过了一个极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的.我们以各个朝代官方正式字体为主干,人为地将这个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春秋战国时代的战国文字,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和魏晋至今的楷书.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开始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就书体而言,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演变。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硬笔书法的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和金文“人”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形,这个人还向前伸出了他的手。隶书以后字形变化较大。楷书“人”字两笔的下端竟像是人的两条腿了。  相似文献   

8.
赵亚芳  韩峰 《现代语文》2009,(8):145-145
汉字字体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由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每一次演变都给汉字的书写单位、结构方式、整体格局带来了重大的变化.本文拟就简化字中"田"部件的讹变现象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说,以期对汉字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致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六个过程。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为了方便书写,很多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的实践,也增加了很多汉字本身的含义,也有改变其最初含义的。  相似文献   

10.
甘露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6-I0006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字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因此,文字中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的文字历史,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已经有了3600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大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可以说文字在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字的样子。文字和图形是构成平面视觉作品的最根本的形态元素,更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字对我们来说,仍旧需要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一、单项选择题1.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在()时期A.尧B.舜C.禹D.启2.下列朝代中,属于奴隶社会的有()①商②西周③夏④春秋⑤战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4.选择文字演变过程正确的一组()A.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B.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C.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D.甲骨文→小篆→大篆→金文5.以下朝代中,实行过分封制的有()①西周②秦③西汉④东汉⑤西晋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③D.③④6.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12.
<正>本书简介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形容书法的名句"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为名的这本书,是一部能够融艺术性与学术性、知识性与鉴赏性为一体的书法书。所谓"六体书",在本书分别指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和行草书。这个顺序大致反映了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因不少基础汉字的行书、草书区别有时并不大,故这里将行草合为一体。依据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本书遴选了50个汉字。所选文字多为象形字,偶有一些比较基础和常用的会意字、形声字。  相似文献   

13.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籀文、金文(前三者泛称大篆)、小篆,至隶书、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草书)等的文字,狭义乃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  相似文献   

14.
宋代书法家苏轼说:“真如直,行如行,草如走,未有不能立而能行者,未能行而能走者。”学书法者,大凡从楷书入手,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书法教学得出一条经验: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效果更好。一、从我国文字的发展史来看,隶书能承前启后,并为楷书之源。中国文字的发展,最初是字体的发展。我国文字的沿革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七级。从沿革顺序可以看出:隶书上承篆意,下开楷法,是现代文字之祖。唐张怀■《六体书论》说:“隶书,程邈造也,迹皆真正,亦曰‘真书’。”《宣和书谱》说:“上谷王次仲始以隶字作楷…  相似文献   

15.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魏碑的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相似文献   

16.
简策制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制度.简策制度对后世书籍制度却影响很深.后世书籍中许多习惯用语、名词概念、书写方法、装帧形式等,都是沿袭简策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扫射     
"扫"本来写作"埽"。"埽"字在甲骨文、金文里还没有发现它的形体,但在周代的著作《诗经》、《周礼》等书中,已出现了,可见渊源甚古。《说文解字》说"埽,弃也。从土从帚(图1篆、图2隶书)。"帚是扫把之类的清洁工具(甲骨文·金文"帚"字作像倒立的帚形,上面是清除污垢的部分,为柄,是放帚的架),土指尘土,是以扫帚除尘之意。所谓"弃也",就是去除的意思,从手从帚的"扫"字不见于小篆,隶书里才有它,到六朝时已广泛使用,唐代以后,它便取代了"扫"字,"扫"字盛行而"埽"  相似文献   

18.
火,象形字。甲骨文像火焰升腾的样子,金文线条化,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火。本义为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和热。  相似文献   

19.
一、汉字的形体先后经过了哪几种演变?各种汉字的形体有什么特点?汉字从产生到现在,经过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演变过程,按由古至今出现的顺序,先后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甲骨文通行于商代,因为它是用刀刻在龟骨或兽骨之上,所以叫做甲骨文。它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写法没有定型,同一个字常有几种写法;笔画线条细瘦,字形瘦长,大小参差不齐。金文是周代使用的字,刻或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所以叫金文(古代“金”泛指金  相似文献   

20.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重新描述古汉字发展演变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