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男女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的体育行为和意识表现,得出高校体育教育场域中存在:体育教学中的性别屏蔽现象、体育师资结构上的性别隔离现象、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分化现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刻板现象以及课外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偏失现象等结论。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加以分析,指出追求教育平等的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成为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认同和性别行为的强化等强有力手段,也是直接导致男女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结果上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多少会受到一些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影响.从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传媒中一些表象的分析,挖掘出现代传媒中依然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分析了大众媒介中的性别意识偏差给女性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将性别意识进一步纳入媒体主流意识、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中人际交往呈现出开放性、间接性、平等性、自主性特征。网络环境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但同时网络环境以其虚拟、间接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危机,也加剧了实施性别教育的难度。提出在全社会范围内构筑正确、积极的性别文化取向;完善法制,为性别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办好校园网站,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开设性别课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恋爱婚姻观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表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关注心理健康;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营造大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正视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同时反思我们的教育,倡导因性别而制定适合的教育模式,因性施教,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宏观背景以及"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下,由于性别歧视的存在,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无法避免用人单位的性别不平等待遇.要为女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促进她们顺利就业,应从提高社会性别意识,消除性别歧视入手,转变社会性别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政府部门应提供政策导向与法律制度的保障,女大学生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2010年快乐男生"引领"伪娘"风,其中"伪娘"刘著的出现在全国引其轩然大波,人们对于这个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都与女生毫无二至的男生的性别取向热议不已。有人说他是"伪娘",有人说他是变态。本文依据巴特勒的性别观对"刘著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性别身份是建构的,具有不稳定性,是可流动变化的和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略了性别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通过阐释性别教育的含义、性别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再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明确加强性别教育意识培养、性别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创造和谐的性别教育环境等的必要性,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益补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性别偏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还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影响,不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女大学生的人格构建和心理的健康。将性别教育研究成果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分析性别教育中的特点,提出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性别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形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性别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出发,针对体育院校中大学生的性别比例失调、大学生缺少同异性充分交流的机会和经验等特点,以及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育院校大学生对社会性别认识的现状,阐述了在体育院校开设社会性别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具体内容、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是保障学前儿童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幼儿家长具有社会性别平等的意识,但仍然有小部分家长的社会性别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提高家长社会性别意识需要加强家园共育,幼儿园等机构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非善恶判断意识尚未成熟,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网络媒体泛娱乐化固然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但是也呈现出庸俗空洞盲目跟风、过度依赖消费明星、片面追求感官刺激的特点。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儿童性别角色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出发,分析讨论了在单一父亲或母亲角色下对儿童性别意识的不良影响,进而引出和谐的父母亲角色对儿童性别意识形成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如何通过塑造和谐的父母亲角色来促进儿童性别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采用BSRI和16PF工具,对319名三年级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性别特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男女大学生中存在着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这样四种不同的性别特质类型,双性化特质类型者较之其他三种,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与自尊,自我评价更为积极,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最低是未分化。在人格发展及适应水平上,双性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研究近代女子体育的发生方式与过程,通过诸多历史细节展示女性、体育、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凸显近代体育领域性别议题中特有的矛盾冲突,旨在透过女子体育的窗口发现"社会中的性别"与"性别中的社会"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和性别因素对信息注意偏向中情绪加工自动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生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主效应显著,女性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多于男性。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主效应显著,高弹性被试相对于低弹性被试总体上拥有较快的反应时。这说明,大学生对信息注意偏向中情绪的自动化加工受到心理弹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批评代表作品,从解读性别意识冲突入手,以期理解女权主义文学史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包括性别关系在内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系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而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所以,两性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怎样实现性别和谐以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夫妻要平等;二是完善妇女法律;三是推广社会性别意识;四是加强女性教育。只要我们从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社会中的家庭生活将会更加殷实和睦,社会将更加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包括性别关系在内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系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而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所以,两性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怎样实现性别和谐以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夫妻要平等;二是完善妇女法律;三是推广社会性别意识;四是加强女性教育。只要我们从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社会中的家庭生活将会更加殷实和睦,社会将更加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它既有历史的风俗又有今日的时尚。它以日常生活的现实中所包含的典型化图式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民俗以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性别意识造成女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女童的角色认知,使其产生角色扮演的紊乱,从而影响女童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建立具有双性同体价值观的与时俱进的民俗,可以促进女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迅速发展成为大学生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问卷调查,从新疆大学生微博公民参与的特点出发,采取提升新疆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培养微博意见领袖,提高公民意识和能力等方法,引导新疆大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实现合理、有序的公民参与,推进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