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的政绩观与科学的发展观密切相关,科学的发展现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因此,关键在于按照科学发展现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依靠机制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竞技体育道德领域内的失范现象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规范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引发了大学生诸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成为高校德育的新难题。本文先探讨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内涵及表现,然后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学方法全面了解了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探讨了其成因及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残疾人竞技体育比赛中失范现象进行阐述c残疾人竞技体育比赛中失范特征表现为更改医学分级、运动员身份造假、服用兴奋剂、故意造成诱导性自动反射障碍等.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残疾人对体育竞赛意义认识不清;体育道德的缺失;政治因素的介入;社会导向及价值评价的偏差等.针对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失范现象,提出遏制与消除对策,促进残疾人竞技体育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是一对相关但不对等的概念,前者是个体行为,后者则是社会现象。导致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行为主体片面追求功利,背弃了学术道德;而导致学术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对学术规范建设的支持制度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制度不健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需要强调行为主体的道德自律;而学术失范现象的治理,则需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收益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并不理想,存在资源配置不到位、不均衡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归因分析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重塑科学政绩观,重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受益原则,推行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成本的分担与补偿机制;改变错误认知,"代农民立言",重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益;关注长远效益、社会收益,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能仅局限在体育的生物性功能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各类失范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联赛的健康发展,影响到了联赛的形象和声誉,乃至品牌价值和市场开发,CBA联赛若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各类示范现象必须给予及时的重视.对CBA联赛的失范现象进行了探讨,CBA失范现象主要体现在赛场各类暴力频发、裁判自由裁量失范、惩戒规约标准不一、转会市场契约不足等方面.通过分析和专家咨询认为: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委托代理的目标错位、"利益共同体"的缺失,联赛治理水平的低下等是产生这些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推进联赛"管办分离",打造CBA利益共同体,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健全联赛法制与监管体系,打造CBA联赛公司治理体系等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统计数据观是指对待统计数据的立场、观点及态度的总和,其实质就是如何看待和使用统计数据的问题。笔者认为,树立正确统计数据观,是实施"数据管理"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是统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从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学习、加强对统计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和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对树立正确统计数据观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频发教师师德失范事件,且常常引发舆论热潮,对高校教师群体的形象和名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分析师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从高校建立双线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失范问责制和完善师德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探索治理师德失范的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人作为一个有着自身利益需求的社会性动物,在利益的刺激下,各种失范现象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体育精神也受到各种物质动因的冲击,体育失范现象通过赛场这一具体情景和具体条件表现出来。通过分析得出体育失范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并相应的提出扼制失范现象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伦理学角度对奥林匹克道德及其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奥林匹克道德是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调控系统来维系和调整所有参与者的行为,然而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却存在着规范不明确和不自洽的失范现象,这必然会造成个体对规范理解上的迷惑和误差,导致个体对道德价值观、道德评价标准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最终造成道德失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当前,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质量以及学术的发展,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审视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成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道德失范的现象越发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的期待和现实生活中发生事件的反差入手,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角度出发,探析中小学教师出现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与教师社会地位两者的联系,在文章最后,对解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考核评价党的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好的用人导向不仅可以使群贤毕至,而且更有益于党和国家事业欣欣向荣地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习近平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创造性提出了把抓党建作为干部的最大政绩、考核干部看显绩又看潜绩、不应再唯经济指标、更加重视民意等思想,并在许多文章和多次重要讲话和中做了详细论述,形成了其独到的干部考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访谈法收集了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品德的相关资料,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我国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体育品德培养失范出现了悬置化、表面化、偏离化的现象。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体育品德培养失范的影响因素是:学校对体育选项课培养体育品德的支持条件不足、有些高中体育教师培养体育品德的素养不高并存在认知偏差、有些高中生对体育品德的认知不足以及在体育选项课中对体育品德的体验不足、培养体育品德的理论体系不完善。结合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体育品德培养失范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1)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品德的认知偏差会直接导致体育品德培养失范。2)学校培养体育品德的支持条件不足会间接导致体育品德培养失范。3)高中生对体育品德和运动项目的情感体验不足会产生体育品德培养失范现象。基于以上成因提出在普通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品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师德失范现象成为制约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瓶颈。因此,明确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科学内涵,加强师德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仅从一般意义上对高职院校师德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师德内涵的特殊性。本文拟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论原理,从公民、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三个层次对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失范理论为依据,描述大学生学习行为失范的现象并分析其危害及产生的原因,认为学习行为失范是有害学习伦理的不良现象,它的出现和大学制度及其实践、大学生的内在特征有关,而实施强制性、过程性学业管理制度会有助于治理学习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认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体育道德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表征,剖析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表明,运动员滥用药物、裁判员“黑哨”行为、教练员打骂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体育道德失范的主要表征;体育道德教育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是体育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诚信引领道德教育、时代性软约束体系的构建、法制重要地位的突出等应对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的道德失范问题,探索一条治理体育道德失范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介在为青少年提供有益服务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出网络成瘾蔓延、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以及网络伦理观念淡化等现象。而网络虚拟伦理观念淡化,就极有可能引发网络虚拟伦理失范现象,一旦这一现象蔓延开来将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威胁。因此,探析我国青少年网络虚拟伦理失范的原因就愈显迫切与重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探析中国青少年网络虚拟伦理失范的原因,以期提出相应策略并为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提供一个决策建议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比较普遍,这已成为摆在社会和学校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要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力,有关部门必须在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的基础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倡导教育网络化,拓宽德育阵地;提高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