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红 《教育》2012,(6):21-21
“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也能上出精彩的课。在没有电脑、网络的时代,大部分老师都靠着这“四个一”走进课堂,凭着这“四个一”上出精彩的课,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是孟伟老师于2012年10月下旬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展评活动结束后上的一节省教学能手展示课。这一课被老师们称为是“讲烂了”的一课,相关潜台词是:这一课在日常教学中谁都会重视;也是各类教学优质课、展示课中频频被点中的课题(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有关“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1.学习画图软件中椭圆、曲线、橡皮等工具的使用方法。2.能运用“翻转和旋转”工具进行灵活创作。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在电脑上设计了许多漂亮的帽子,你们知道老师的这项帽子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出示图片。2.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上一期我们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丁慈矿老师关于“对课”教学探索的长篇报道《行走在诗意语言的密林里——丁慈矿和他的“对课”》,在读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很多老师纷纷来信或来电话询问关于“对课”的具体教学情况。为了满足老师们的需要,本期我们集中发表了丁老师的一组“对课”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本组稿件与《小学语教师》杂志联合发表。[编按]  相似文献   

5.
课堂亮点     
“好事多磨”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讲到晏子“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三寸之舌,重于百万雄师”,要出示一位外交官评价晏子的话,可偏偏这时电脑出了点故障,文字点击不出来。这可是在全国小语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上的展示课,台下听课的老师个个拭目以待。窦老师却不慌不忙,一边搜索、点击,一边用她独特的北方口音拉长声调说:“正可谓——好事多磨呀!好——终于出场了!”话音刚落,屏幕上那段话就显示出来。窦老师的随机应变折服了场内听课的上千名老师。课堂教学不仅没有因此打折扣,相反陡增了一个亮点。“话筒在表扬你”前天在学校…  相似文献   

6.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于漪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语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记得多年以前,于老师上《事事关心》一课,我有幸能够聆听并参与评析。我当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于老师的课,富有立体感,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评析,题目就是:《课,应当是立体的》。这次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联想到于老师教学的许多特色,我又一次对“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上午第二节没课,我走进四年级一班教室。这是一堂语文课,田老师正上新课《猎人海力布》。教室里没有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甚至连幻灯机也没有:身材魁武的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行清秀的粉笔字:《猎人海力布》。在学生读课题后,田老师开始提问:“想不想知道海力布?”“想知道他的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讲了自己学习的要求。老师简述文体后告诉学生,文章会告诉我们。学生读文。  相似文献   

8.
一于永正老师上的古诗《草》是一节令人拍案叫绝的课,是古诗教学中的一朵奇葩。李伯棠老师称之为“一件教学艺术的珍品”,高林生老师称之为“古诗教学之中的精品”,如果让我说,我会称之为“古诗教学中的极品”。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寓庄于谐,寓教于嬉,奇思妙想,有情有趣”,可谓精彩之至。但为课锦上添花的还有学生的精彩。于老师让学生联系第四句想一想边教边悟2003年第10期当代教育科学“烧不尽”的意思,学生灵机一动,说是“地下的草根没有烧着”。于老师表示赞同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作为地面,又在地下画了草根表示“烧不尽…  相似文献   

9.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好课     
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研究,是因为它主要不是用来评价哪个老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导向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不仅是刚进入新课程的老师常常提出“科学课怎么教”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原来上出过有影响的课老师也说:科学课越来越不知道谊怎么上了。这都反映出对“什么课是好课”拿不定把握。谁都想上出好课来,但是怎样上才算“好”,里面的文章就多了。对一个课的评价,由于各人所持的标准不同,结果往往会不同。原因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一堂好课,绝不是简单地由用没用“多媒体”就能判定的,有的老师没用它,课却依然上得精彩;有的老师用得恰当,就为课堂“画龙点睛”了,而那些为用而用的,就不免显得“画蛇添足”了。为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力争变“画蛇添足”为“画龙点睛”。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它不是“全能媒体”。有的教师完全依赖电脑,成了被电脑“牵着鼻子走”的人。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  相似文献   

12.
有幸听了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洪祥美老师上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册)一课,感受颇深。洪老师对这一课的精巧设计,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规则在需要中产生”的过程,生成了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这一知识点。下面,通过课中几个教学片断的再现,与大家一起分享洪老师的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读罢马玲老师的《课例:平面》,觉得特别亲切、自然与平和,因为和我们每天在上的课(下称“常态课”)相差无几。至于和有些冠名为某某赛课、观摩课等相比,更是少了一份“作秀”,多了一份“厚重”。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评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黎红 《成才之路》2012,(20):81-81
“老师,老师,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是快乐呀!”这是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自肺腑的感慨。看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也感动了。虽然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副课,但我发现孩子们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了,他们说:“老师上你的课,就像是我们在和知心大姐姐交流,好多心里的烦恼都跑了。”我知道,这是体验教学的功劳,是学生用身心感受产生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请打开书,翻到第33课。”在老师的指令下,一(1)班的小朋友们打开了书——电脑,用鼠标点击着,尽管小手还没有鼠标大。他们熟练地双击D盘里的“一年级语文”文件夹,找到33课的内容,戴上耳机,“iang,是鼻韵母……”开始大声地朗读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中小学课堂已不是稀罕事。如何让电脑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摆设,则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记者近日在上海市实验小学观摩了一堂网络综合课,对小学生“玩”电脑的能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是一堂小学四年级的电脑课,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濒临灭绝动物的研究报告。老师刚布置完毕,学生们便熟练地在网上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选中”、“复制”、“粘贴”,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署上大名,然后鼠标一点,往老师的电脑来个“发送到”,便完事了,爽动作快的同学只用了十几分钟。再看看学生…  相似文献   

17.
我曾有幸观摩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整篇课的教学,当时我深深地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我也要上这一课,决定借王老师的设计一用。于是我找来王老师的上课录像,一口气看了好几遍,直至每一句话、每一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举行的镇第十届教科周活动中,一位以善上“写真课”而被同行看好、学生称道的谢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波折:在范写生字“淡”时,谢老师不经意把右半部本应上小下大的两个“火”字写得几乎相等了,一名学生当即举手,“字正腔圆”地予以指正。面对学  相似文献   

19.
何小平  徐国洪  李林兵 《师道》2003,(12):24-24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一学生提议:“老师,如果这节课放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草船如何受箭的过程通过电脑制作的动画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学起来也将更有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老师,我向您提个建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但自从我们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后,我们仅仅只在里面上过两节课,而且还是公开课呢!平时我们应该多到里面去上上课,让我们也感受一下现代教育的优越性啊!”“现代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尘封的记忆!我们好想再去领略一下网络现代化的魅力啊!”“好!我赞成!”……  相似文献   

20.
播种诚信     
A老师执教《燕子》。课始,他对学生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今天课上谁渎得最棒、表现最好,我将选他到学校广播台当一回小播音员!”课上,学生发言争先恐后,朗读声情并茂,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