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春秋时期的兵种情况进行了考述论证。认为:春秋时期出现的兵种有车兵、步兵、水兵、骑兵。其中车兵、步兵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而较前有所发展,水兵是新的兵种,主要是在楚、吴、越等国,骑兵仅处于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2.
历代兵制的发展变化,在固原的军事与战争过程中多有体现。先秦时期,夏商时实行临时征召的民军制,西周在此基础上更臻完善,曾“料民于太原”,车兵骑兵在固原已有反映。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征兵制与募兵相结合,仍体现寓兵于民的思想,主要是步兵、骑兵和车兵。三国时以世兵制为主辅以征、募;西魏北周府兵制代替世兵制,这一形成过程在因原表现突出。隋唐仍实行府兵制,且更趋完备;贞观年间由鼎盛而衰落,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唐朝在原州设有折冲兵、防戍兵、州县兵且相互交叉,构成了唐朝中央在原州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3.
“陷陈”一词具有三种含义 :泛指攻破敌阵 ,或指纵队突击的战术 ,或指敢死队。汉代军队里编有专门的“陷陈”部队 ,或称“先登”、“敢死” ,将官为陷陈都尉、陷陈司马 ;规模为数百至数千人不等 ,装备精良 ,通过简选、招募或强制征调而组成 ;由以车兵或车骑为主 ,演变为以骑兵或步兵为主 ,作战时部署在阵首或两翼 ,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冲阵战术。它的出现与铁兵器的流行、轻车锐骑的使用、军事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的进步有关。  相似文献   

4.
秦汉楼船考     
楼船产生于春秋时期,以后随着生产和科技的进步,楼船形制是不断变化着的,但其变化的总趋势是向着大型的综合性的战舰发展。至秦汉时,与春秋战国时期相较,楼船在形制和作用上已发生质的变化。随着其形制的变化,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亦随之变化。与楼船相关的一些武职,如“楼船将军”、“楼船校尉”,在古代属临时差遣性质,事毕即撤,而非固定官职。秦汉时水军在古代分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同时地方归中央统辖。  相似文献   

5.
秦的统一战争迄于秦孝公,而至于秦亡六国。在这一漫长的时期内,为完成统一大业,秦国不仅进行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而且在文化、思想、礼俗及军事上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尤其是秦在统一战争时期,加强对军队的改造,注意军队成份的改变:改革车兵、增强骑兵、建立水军楼船,而形成了一个“奋击百万、战车千乘、骑万匹”(《史记·张仪列传》)、“大舶船万艘”(同上)的强大军事阵容;不仅如  相似文献   

6.
“泡”兵娃     
在部队的编制中,有步兵、骑兵、水兵、空降兵、特种兵等。但我敢说,谁都没接触过“泡兵”。说到“泡兵”,还得从我们的“少年军事磨练营”谈起。我们学校,坐落在军营院内,学生们看到解放军叔叔时,目光中投射出的大  相似文献   

7.
西欧中世纪骑士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欧中世纪骑士首先是指重装骑兵 ,这种骑兵起源于古老的日耳曼习俗 ,并在中世纪欧洲战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后在教会影响下 ,骑士逐渐演变成“基督的战士” ,并成为一种身份标志 ;再以后 ,在教会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 ,一种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形成。无论是重装骑兵、基督的战士 ,还是骑士精神的代表 ,骑士都对西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骑士的起源 ,并分析影响骑士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 1 1~ 1 3世纪骑士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上爆发过四次军事革命,即金属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机械化军事革命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军事革命。金属的出现与金属兵器的发明与制造引发了军事结构和军兵种的变化,促成了步兵、骑兵和车兵的诞生。同时,与此相适应的阵式作战方式得以产生,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军事革命,即金属化军事革命。它使军事主体运用金属器械与畜力的能力得以极大提高,是人类智慧第一次与蛮力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是汉代史籍对秦汉时期国家人才区域分布的简单概括,反映了秦汉时期重要的人文地理特点。秦汉时期的武将多出于关西地区,而文臣多出于关东即中原地区,既与关西、关东地区的自然地理形势有关,也是先秦时期政治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同时也是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汉唐时期骑兵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在秦汉时期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更为精良的钢铁兵器为基石、以世兵制和府兵制为支撑、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的作战形式为载体的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时,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等结构性要素也在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1.
“骑士文学”这一在我国学界长期通行的术语近年来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或摈弃。文章考察了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追溯了“骑士文学”在我国学界产生和流传的历史,力图维护“骑士文学”的合理性;同时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修正,尝试给予“骑士文学”一个较严密而更具可操作性的界定,即骑士文学盛行于中世纪中后期的西欧,是骑士制度兴盛时期的产物,它以骑士为主人公,表现骑士精神或发抒骑士情愫;主要包括三种样式,即骑士抒情诗、骑士叙事诗和骑士小说。  相似文献   

12.
张保来 《天中学刊》2001,16(4):75-75
“官当”,即以官抵罪,也即官吏犯罪,可以其官职来抵消其应受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刑罚制度。 官当之法始于晋。晋律中的“免官比三岁刑” [1](P945),是我国刑法史上最早的以官抵罪的法律规定,但晋时尚无“官当”之名。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律才正式使用“官当”的名称。陈律规定:“五岁四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并居作。其三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一年赎。”[2]北魏也有官当之法。北魏律规定:“王官阶九品,得以官爵除刑”,“五等列爵及在官品令从第五,以阶当刑二岁;免官者,三…  相似文献   

13.
罗马骑士是罗马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最初是骑兵,也是森杜里亚大会最先投票的阶层,包括元老和富裕平民在内。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和战争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公民骑兵已无法满足战争需要。辅军骑兵出现并成为罗马骑兵主力,罗马公民骑士逐渐失去了其军事意义。公元前218年保民官克劳狄主持通过的克劳狄法案,对元老参与商业经营活动进行了限制。长期以来,克劳狄法案的通过被很多学者视为骑士等级形成的标志,而骑士等级就是罗马共和国的“金融贵族”。实际上,克劳狄法案可能还无法真正限制元老经商,极可能是为督促元老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投身国家大事而已。公元前129年的归还公马法和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古赋予骑士司法权,标志着独立的骑士等级形成的最终标志。围绕克劳狄法案产生的争论,反映了罗马骑士的独特性,描绘了作为罗马第三个社会等级的骑士等级形成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也说啬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探讨了“啬夫”一词的渊源;“啬夫”一官的职能、演变;并将其与有秩、斗食加以比较;提出秦汉啬夫为责任人说。  相似文献   

15.
汉代都试内容为演习射御、御骑、战阵,并测试骑士、材官、楼船高下。都试分为中央都试与地方都试,建武六年罢郡国都尉,由郡太守和都尉主持的地方都试随之废止,中央都试则与貔刘礼演练军阵、习射御的内容重合,成为貔刘礼的一部份。汉简中所见秋射为边郡都试,在候官所在地举行,根据每人成绩赐劳或者夺劳,性质上等同于都试,但在制度上和内郡存在差异。汉代“三时不讲”,都试惟在秋季。中央都试与狂刘礼在立秋日举行,地方都试和秋射则略晚,七、八、九三个月份均有可能,通常应在十月上计前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骑士制度不仅是欧洲军事贵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骑士也是社会、国家以及军事、政治活动的主体力量。中世纪被称为"骑士"的英雄时代。西欧中世纪骑士首先是指重装骑兵,这种骑兵起源于古老的日耳曼习俗,并在中世纪欧洲战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后,在教会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形成了一种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骑士制度对西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汉的南北军,是研究西汉历史和军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在前人论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网罗有关史书记载,对此作一些探索. 《汉书·刑法志》说:“汉兴,……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修武备云”。《汉书》无兵志,有关西汉一代军事制度,仅此寥寥数语.大抵西汉承秦遗制,实行征兵制度,分期分批在京师和地方(郡国)训练服役,在地方的称“材官”,在京师的称“南北军”.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简牍官文书是封建国家体制下各种政令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为保障各级政令传递的畅通,秦汉时期确立并完善了相应的简牍官文书的收藏和管理制度,设置了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收藏机构和管理人员,并专门立法确保了简牍官文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三国的军事制度 1、募兵制的兴起,以及其他集兵方式。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诏罢郡国材官、骑士、楼船兵,征兵制衰微,兵源主要依靠招募。东汉末年战乱,兵制更加紊乱。当时各国采用的集兵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召募。关东豪杰讨董卓时,其士兵多由募集而来。曹操、刘备、孙氏政权的兴起无不借助募兵。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到处流亡,是募兵兴盛的客观原因。自魏、吴各具国家规模以后,凡募兵须先得到政府的批准,各地将领不得随便召  相似文献   

20.
毁车为行     
春秋以前,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车兵是各诸侯国的主要兵战,进入春秋时期之后了虽然车战仍是主要作战方式,但步兵作战开始出现了。周景王四年(前541),晋国军队与自越族徒兵战于太原,由于地势险狭,晋国战车无法展开,难以抵御狄兵步战。晋将魏舒建球来帅“毁车为行”,即改车战为步战,将战车战甲土全部改戏为著甲徒兵,并与原有的轻装徒兵混编在一起。魏舒此举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灵活性和攻击能力,随之大败狄军。。魏舒的,“毁车为行”,是春秋时期军事史上的重大变革事件,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志。毁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