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江西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路径抉择,分析江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揭示农村职业教育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的表现,提出为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应针对城镇产业发展的需要;应实施教育内容多样化、投资主体、投资渠道多元化战略;应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搭建城乡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部署下,各地正兴起一波新的城镇学校建设热潮。基于江西的实地调研,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和江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及江西城乡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简要描述了江西各地加快城镇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文章最后提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地区或国家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江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就必须顺应由农业走向工业这一历史大潮,并且要在这一大潮中有更大的作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实现江西省这一宏伟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如何将人口大省,转为人力资源大省,特别是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成适合江西城镇化发展的劳动力资源,将是江西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所以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未来发展,如何重新审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学校布局与管理,创出富有江西特色的职业培训模式将是江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论述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逻辑关系基础上,基于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嵌入理论,构建了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概念框架模型,并分别从职业嵌入、社区嵌入和组织嵌入三个层面探讨了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理论路径,同时,提出了江西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多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考察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系统呈现高度耦合状态,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从时间变化来看,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经历了“濒临失调”到“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耦合协调状态呈良好发展态势。从空间分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区域差异性显著,表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异格局;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耦合协调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均有影响,且存在区域性差异;从长江经济带全域来看,各指标的影响排序为新型城镇化>城乡耦合协调度>乡村振兴;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来看,江西和重庆两省市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江苏、浙江、湖南和云南四省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具有较强关联,上海、安徽、湖北、四川和贵州五省城乡耦合...  相似文献   

6.
江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面临诸多难点问题,基于2012年和2020年监测指标值对比,得出江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问题主要有:监测指标中达成指标少且主要集中在权重较小的指标,权重较大指标达成目标难度大;经济欠发达与科技创新能力低以及城镇化率低与工业化进程缓慢形成两个不良循环;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形成产业优势。基于此提出江西省应当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挖掘改革红利;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协同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以信息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量江西省各地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经济基础是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因素的一般判断。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要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必须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的一个发展方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近几年来.江西省加大了改革发展的力度.明确提出了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对接长珠闽、融人全球化”、把江西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劳动力输出的基地和旅游观光的“后花园”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我省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GDP值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省的城镇化率达到了35.6%。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南昌县交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由此带来了城市学龄人口急剧增长,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供求矛盾。南昌县由于处于江西首府首县的特殊位置,县城莲塘镇面积在迅速扩大,城镇学校也曾一度出现过大班额现象。面对  相似文献   

10.
《江西教育》2006,(5):14-18
2006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江西教育全局,紧紧围绕江西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服从于服务于江西现代化建设大局,坚持人才兴教的方针,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继续认真做好更新观念、创新体制、转换机制、优化环境、聚集人才五篇文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城镇化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城镇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本文回顾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把其分为起步、波动发展、停滞、稳定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等五个阶段,并总结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显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积极变动正在成为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城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显著,城镇化进程迅速、但城镇化水平不高等四个特征,从而深入地描述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7,(3):42-46
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以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和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作为基础,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对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得出50个县级城市的BP神经网络曲线拟合,表明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根据我国各县域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情况,提出了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很多大城市核心城区在推进逆城镇化,与此同时,郊区小城镇则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因此,对核心城区逆城镇化的原因和模式、郊区小城镇城镇化特点与传统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大城市核心城区的逆城镇化对郊区小城镇城镇化的影响,提出了在核心城区逆城镇化背景下郊区小城镇城镇化的路径和措施:主要路径包括内源式与外源式发展并重;改变以“工业化引领城镇化发展”传统路径,探索多种引领城镇化的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具体措施包括做好供需匹配,做到资源精准对接;打造特色小镇,增大吸引力;培育承接能力,筑巢引凤;充分利用政策,借力发展。最后分析了在核心城区逆城镇化背景下北京顺义区杨镇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城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外城市化发展的实践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基于中国城镇化的特殊发展进程,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经验,汲取教训,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城镇化进程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三次模式演变,分别是城镇化初期的教育普及运动、城镇化中期实用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城镇化后期人本主义教育模式的形成。三次教育模式演变对美国城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今后我国教育发展应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发挥教育对城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回归教育本源,使教育成为促进全人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使教育走向优质公平。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鹤壁市发展战略之一。目前,虽然鹤壁市城镇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但城镇化水平总体不够高,区域差异明显。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吸纳功能较弱、城市竞争力偏弱、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方面。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结合鹤壁市的实际情况的三种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城镇化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我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9.86%,已经达到了中等程度的城市化,而贵州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3.81%,还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本文剖析了贵州省城镇化的现状,从自然与地理、交通与经济、教育与政策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贵州省人口城镇化的制约因素。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各地都采取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举措,为了给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本文对贵州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辨析了国际城镇化发展的两种模式--聚集型城镇化和扩散型城镇化.针对我国目前城镇化的状况,认为选择扩散型城镇化即城乡区域综合发展模式较合适.对如何进行城乡区域综合发展,行者提出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范城乡区域综合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综合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区,带动城乡区域综合发展;改革完善城镇化政策体系,保证城乡区域综合发展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城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外城市化发展的实践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而基于中国城镇化的特殊发展进程,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经验,汲取教训,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