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投射着现实社会的面影,体现个体生命的力量.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往往需要“知其人,论其世”.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应摒弃孤立、单调、静态的介绍,努力遵循“自然、有机、深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宋代女文学家李清照生活在宋王朝由统一繁盛走向动乱,直至江山沦陷,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经历了国难、家难,尝遍人生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她,作品中满怀愁绪。本文从内涵、风格、情状三方面解读出其作品深沉广博的内涵,刚柔并济的风格以及生动形象的"愁"之情状。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情感要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才能促使学生“情”与“智”的共生共长。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紧紧抓住母语教学的的特性、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删繁就简、扎实训练,充分彰显了语文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有许多写“愁”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等都是古人写愁的名句。而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只有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形象、可感,才能感染人。古人借助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一腔愁绪描写得千姿百态,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5.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有许多写“愁”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等都是古人写愁的名句。而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只有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形象、可感,才能感染人。古人借助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一腔愁绪描写得千姿百态,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6.
《嗨,语文》,这个题目出得好!一个“嗨”字,包含了我们对语文;多少复杂的情感:兴奋、痛苦、思念、期盼、挚爱、不满、感慨、无奈……千般滋味,怎一个“嗨”字了得!嗨,语文,我们对你的情感本不该这么复杂—就像我们对自己的母亲的情感郝样与生俱来,可是现在,我们在你面前竞像一个长久离开母亲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这一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封书信,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我的看法,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给我.一个学生写下了自己对班主任的怨恨和渴望:"老师,班上语文成绩下降最快的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着重在"趣"字上下工夫,以趣促读,效果颇佳,令听课者受益匪浅,拍手叫绝.现摘其精彩片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但却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歌词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灵魂深处的歌,想一想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倏然一惊,我的课是否也曾经打动过学生的心,是否也曾经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一首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唱响云际;一节课也应该因为用"心"而入情入理,走进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了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人们大都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对此,笔者认为:经过反复研读和分析,无论是联系时代背景.还是从文章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1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结果.无不是“情”的喷涌与渲泄。因此散文作家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散文作品时应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再现散文的意境。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真正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13.
李清照作为一代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女性情感世界。李清照用优美的词句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宏篇巨著。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一代词宗”的李清照,她的词可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李清照生活优裕,其词多写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颠沛流离,连遭不幸,丈夫病逝,被诬为通敌,后又因改嫁事遭横议,其词题材拓广,风格变为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人历来对"愁"描写甚多,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更是把愁描写到绝佳。李清照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前期是欢快美满、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后期是凄惨悲切、漂泊无依的"苦寂悲愁"。本文对《声声慢》这首词进行分析,探究词人前后词风变化的原因,来寻找李清照内心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和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6.
亡国之君、词中之帝、莲峰居士,这三个甚为对立的标签竟然统一在南唐后主李煜身上,而使其作品增添了一层朦胧、神秘色彩,但后人大多被其作品表面所洋溢的真挚而深广的愁思所感动,而忽略了其作品更深层的道释底蕴,以致长期误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的重新解读,可以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词人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像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18.
19.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歼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20.
邹丽萍 《考试周刊》2011,(48):217-217
在城市建设中,一支强大的队伍慢慢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他们多为青壮年,有的未婚,有的拖家带口。他们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相对闭塞的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城市,承担起当地人们不太愿意承担的劳力。他们,被称作"外来务工人员",俗称"农民工"。这里,我们来关注他们可爱的孩子。 来到一个全新的大环境,孩子们首先是感到新奇,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