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对员要学点逻辑杨金花当前,图书文字质量出现滑坡,作者、编辑、校对都有责任。校对的功能有二:一是“校异同”,一是“校是非”。一个好的校对员,要在“校异同”的基础上,进行“校是非”。只“校异同”即使消灭了全部排版差错,还是不能保证图书没有差错,因为原稿...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的出版实践,我认为,提高发稿质量是实现提高图书质量目标的关键环节,而提高发稿质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认真落实编辑加工的质量保障制度,二是重视编辑人员素质提高,加强编辑岗位培训。一、认真落实编辑加工的质量保障制度,坚持三审到位大家知道,造成图书编校差错的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原稿(指发排稿)差错,包括作者原稿的差错和编辑加工中出现的差错;二是复制差错,包括排版差错和校对差错。前一种差错完全是编辑人员(含初、复、终审人员)的责任,特别是责任编辑的责任;对第二种差错,人们往往归咎于校对人员,其实,编辑也应负相当…  相似文献   

3.
图文混排图书中常有很多差错,如图的位置和顺序编排差错、跨页图错误、图中文字方向错误、缩放比例失真等格式差错,以及形近错误、音同错误、省略、逻辑错误、遗漏、重复等内容错误。产生这些差错的原因主要是转排时开本不一致、作者和编辑的疏漏、校对人员不校异同、关注正文而忽略了插图等。校对需熟练掌握插图版面规范、重点关注原稿插图、强化校异同、留意同音字和形近字、总结经验、提高排版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说:"无错不成书。"这话似乎是对我们出版工作者的一个安慰——要消灭图书差错颇不容易,因而一本书出点错误也算不了什么问题。说来也是,图书可能出错的情况也太多了:如作者笔误或作者粗制滥造,而我们的编辑人员又未能发现或未进行认真修改;如原稿字迹潦草,排版人员误排;再如排校失误或编辑、校对人员改错了;等等。看来,要消灭出版物上的差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出版这一方面来说,窃以为  相似文献   

5.
提高素质与做好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报纸出现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印制等部有责任。从校对来说,他的责任有二:一是校正排字差错,二是发现原稿的疏漏和不足,前者可称为“校异同”,后者是“校是非”。一个优秀的校对员,应该也是个编辑。校对工作本身就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校对场上发挥优秀“猎手”的作用,如何发挥校对是“杂家”的才能以及如何提高“校是非”的能力,是值得今后的校对工作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6.
消灭报刊图书差错的议论已经不少了,但总成效不大,不信请找一份无错报或无错书刊试试,就很困难.出差错的原因很多,但不重视校对不能说不是首要因素。轻视校对工作和校对人员的例子,在某些编辑出版部门几乎是俯拾皆是的. 其实,真正懂得编辑的人,真正的文章大家并非如此.列宁在编辑《火星报》期间,常常亲自校对,对每篇文章的语言、音节、标点都要反复核实。他在关于出版《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一书的一封信中说:“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在他看来,校对是出版的第一条件。鲁迅一生化在校对上的精力几乎不亚于编著,许广平先生回忆道:“每一种译著的最初出版,往往多是经过鲁迅先生和我共同校对。……有时甚至六七校,平时的所谓初校,在我们已经是二校、四校了。”《鲁迅日记》中就有不少“通夜校《奔流》  相似文献   

7.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8.
图书质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错不成书”来概括长期以来我国的图书质量状况虽然十分生动,但却不够准确。因为图书质量包括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和印刷装订质量,近年来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装订质量已有很大起色,“无错不成书”的错主要是指图书的内容和文字技术差错。内容、文字差错所反映的主要是图书的编校质量,人们自然就把图书质量差归罪于编辑、校对人员的工作粗放,以及出版社三审三校制度落实得不好。这样说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从一个较表面的层次来看待图书质量问题。长期的、普遍性的图书质量滑坡,决不仅仅是从业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图书出版中“无错不成书”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通病,有的人也常借用此话来为自己编辑、校对中出现的差错打掩护。当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决定一本图书质量的好坏是由编、校、印诸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给图书质量带来影响。那么校  相似文献   

10.
解析校对题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证出版物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校对的功能就是校异同和校是非.鉴于在考试中不可能同时提供原稿和校样,所以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校对题只对校是非进行考查.校对题中的差错类型除了与编辑加工题类似的外,还有格式方面的差错.另外,通过校对题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使用校对符号.下面以2008年校对题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出版工作中.作为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具有新闻意识,而新闻校对人员同样也应具有新闻意识。众所周知,校对是编辑后、付印前最后一道报纸综合质量把关工序,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闻校对不仅是校字,更重要的在于把共有人说:“校对就是字对宇,比照原稿校异同,要求校对人员校原稿中的其他差错是不现实的。”这种说法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报纸出版过程中,编辑和校对虽然是任务不同、性质有别的两项工作,但又是一个共同的、紧密衔接的整体,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校对和编辑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点,都应该成为博闻…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图书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修订、颁布了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再度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图书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编校质量,编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校差错的多少;编校差错的多少一取决于编辑的加工质量,二取决于校对的校对质量。众所共识,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以及延  相似文献   

13.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4.
现实校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读校,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对校"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差错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才能发现,因此,有意识地记忆校过的内容应成为校对人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出版工作中,校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的质量.<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校对有两项任务:一是校异同,是对原稿的显真保值;二是校是非,是对原稿的纠错增值.  相似文献   

16.
“图书质量保证体系”把校对工作列为图书质量中期保障的一部分,对校对工作的作用和责任作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付印前的“三校一读”制度,特别指出终校应由具备中级职称的专业校对人员担任。这些规定,无疑将有效地提高图书质量,同时也对校对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编辑读校——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读校(或称编辑者校对)是其重要一环。近年来,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严重滑坡,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编辑对读校工作不予重视或者说忽视读校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编辑读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读改校样,参与校对,主要任务是检查校对人员的校对情况,并解决他们在校对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二是校读清样,即对付印前的清样从形式到内容作一次全面检查。尽管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提法在目前的出版界不尽一致,也丝毫不影响“读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在编辑工作中的客观必要性。为此,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18.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校对作为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处于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后防线的位置,其质量高低对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出版实践表明,一字之差可能引起读者对原意的误解,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政治性错误,产生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处于保证图书质量最后防线位置的校对人员,出版单位除了教育校对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校对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外,还必须重视提高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笔者以为应以如下几种手段来提高校对人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科技书稿实行外审,对于减少图书技术知识差错,客观评价当职编辑、校对的工作质量和业务能力以及消除作者原稿中的差错具有重要价值.外审可以作为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