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脍炙人口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以儿童化的语言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探讨,两小儿论点之鲜明,论据之形象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对于这个问题,包含着天体物理和光学的有关知识,当然对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很难给出正确的解释的.本文从光学的角度和人眼视觉两个方面来解释"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成因,不妥之处望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2.
韩建光 《山东教育》2004,(29):53-54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科学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智能型软件,学生输入条件后它可以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  相似文献   

3.
所谓光学“三线、三角”,顾名思义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同学们对此已铭记在心,可是一遇到具体的光路图,又会感到困惑。分辨起来比较棘手,现结合例题说明判断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冯丽 《天津教育》2001,(10):47-48
所谓“看见”,那是因为有光线进入眼睛之故。看见物体,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看见像,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作用后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则人眼即看到相应的反射像或折射像。如图1所示,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容易知道物点S的虚像为S′。又据单一平面镜成像的惟一性可知,由来自物点S的任意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均应汇交于S′。显然,在二维空间里,观察者的眼睛若在由MM′和NN′两条面镜边界反射光线所确定的M′MNN′范围内,均能观察到像点S′,笔者将这一空间…  相似文献   

5.
“发散”和“会聚”是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讲的.较具体地讲,如果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是向主光轴(或透镜光心)靠近,则折射光相对入射光是会聚的;如果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是远离主光轴的,则折射光相对入射光是发散的.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是生活中的常用代步工具,它的尾部常常装有一个红色塑料制成的镜子,每当汽车或摩托车的前灯照射到它上面时,无论入射光线方向如何,它都能把光线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这面特殊的镜子通常叫做反光镜,它其实是由许多个叫做角反射器的光学器件组成的,因此这样的反光镜实际上是光学中常用的角反射器。  相似文献   

7.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这部分内容在《初中物理》所占的比例较少,但其中涉及的规律性的知识却很多——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运用。如果不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总结得出一点经验。希望能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8.
徐月明 《物理教师》2002,23(5):12-14
通过“光的折射定律”作为课例来探讨研究性教学的设计。从观察、实验到数据归纳、抽象得到物理定律;从解释自然现象、技术应用到揭示物理思想和物理本质,并以此提出新的预言、推论,解释新现象。把提供教学资源和探究性教学策略相结合,从而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建  谭庆林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30-34,59
例1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物体的能量向各个方向球对称辐射时,它的辐射能量将分布在以它为球心的球面上。我姑且称之为“能量球”(如图所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球面积上的能量。下面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盗门已进入千家万户,大多数防盗门上都装有门镜(俗称"猫眼").室内的人能通过"猫眼"看清室外的人或物,而室外的人却不能通过"猫眼"看清室内的人或物,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CAI在“光的反射”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悦 《物理教师》2002,23(10):46-47
由于传统媒体功能的限制及光学实验的特殊性,“光的反射”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运用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方式,将光反射的各种过程生动、形象、交互地展示出来,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对其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贵刊2004年第12期刊登了“为何不考虑这两列反射光线的干涉”一文,刘晓峰老师从时间相干性角度分析了用干涉法检测精密光学器件平面的平整程度时,不考虑从样板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列光的干涉的原因分析,笔者对此颇存疑义.  相似文献   

14.
王汉畅 《物理教师》2001,22(8):26-27
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在学习了初中物理课本的第三章光后,已经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射到界面上将发生反射和折射”.但初中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诸多的光学现象,如小孔成像的成因,光的反射、折射尚处于朦胧阶段.因此继“光的传播”内容教学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进行观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16.
光学中不管是反射、折射还是全反射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角度的问题,考查角的问题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整体把握才能轻松解题.一、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发生变化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也发生变化;当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以角速度ω旋转,则反射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光学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这部分涉及的物理量和概念较多,关系较复杂又难理解,若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必须把握好光学的知识结构和脉络,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因此,学好光学中的两个典型实验是关键。下面笔者对这两个实验做一小结,结合实例介绍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引言:本节内容是属于高考的非重点知识,对学生只要求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干涉的条件即可.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教学时,便觉得没有多少内容可讲,从而降低了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的要求.笔者认为,对于“波的干涉”的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现象,更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物理实质以及研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仍要进行优化设计,只是在最终落点上,对学生的练习题不要求过难、过深.以下提供本节课教案一份,供广大同行参考. 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 ①知道波的独…  相似文献   

20.
《盲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6年版)》对光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和活动建议,新教材对该部分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增减和调整。盲校物理教师应从课标要求出发,反复研读、对比新旧教材,根据盲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采用重视补偿视觉缺陷、使用触摸图辅助实验研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等方式,优化光学实验教学,提升盲生物理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